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峡药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57449
通腑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海峡药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高 瞻 戴西湖 涂小煌 饶本强 黄云龙 林 静 陈 丽 陈银珍

    单位:高 瞻 戴西湖 涂小煌 饶本强 黄云龙 林 静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陈 丽 陈银珍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海峡药学990354 我院于1996年2月至1998年12月运用中药通腑汤为主的保守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医组)43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平均31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胆道手术3例,胃切除术12例,阑尾除术18例,腹部外伤至肠穿孔术后1例,剖腹产术3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例,子宫切除8例,全部病例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排便、排气停止典型肠梗阻症状,肠蠕动功能亢进及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片可见液平和肠胀气。无休克及腹膜刺激征。对照组取同期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病人25例,临床资料与本组(中医组)基本相同。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常规补液,纠正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禁食,腹胀明显者行胃肠减压。有感染者运用抗生素治疗。中医组以中药通腑汤口服或由胃管注入。对照组以液体石蜡100ml口服或由胃管注入,方法同中医组。

    通腑汤组成:大黄15g(后下)、芒硝15g(冲)、厚朴、枳实各15g、大腹皮20g、莱菔子、党参各30g、麦冬、当归各10g、桔梗3g。

    中医组以上方1剂煎汁200ml,经胃管注入或口服,由胃管注入者先将胃内容物抽空,然后注药,注药后夹管2~3h,再继续减压,用药4~6h未缓解者,可再次服药或行中药保留灌肠。如24h后,虽未排气排便,但腹痛未缓解,亦未加重,可重复应用,如症状体征加重,应视腹部和全身情况而中转手术治疗。

    3 效果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24h内梗阻完全缓解腹痛腹胀消失,无阳性体征,已通气排便食欲正常。有效:治疗24~48h内腹痛腹胀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症状基本缓解。无效:治疗48h后梗阻不能解除或症状体征加重需中转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中医组48例中治愈33例占68.8%,有效9例占18.8%,无效6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解除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时间最短为6h,最长为46h。6例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愈,手术率占12.5%。对照组25例中,治愈9例占36%,有效6例占24%,无效10例占40%,总有效率为60%,中转手术7例,手术率占28%。两组结果比较经χ2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中医通腑汤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4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而又相当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占肠梗阻病因的40%左右[1],西医常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等方法使肠管处于休息状态,以此来恢复肠管的张力,待其梗阻自行缓解,是消极的保守疗法。祖国医学认为:腹部手术创伤致使气血瘀滞是肠粘连梗阻的病因病理之所在。气血瘀滞引起肠腑通降失调,腑气不通传化障碍,遂成粘连梗阻,根据“六脏以通为用”的理论,我们应用通腑汤通里攻下,行气化瘀,润肠通便,以恢复肠道的通降功能。方中大黄、芒硝泻实攻下;枳实、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宽肠下气行滞;麦冬清热增液,滑肠润燥;佐以少量桔梗,开提肺气,疏通肠胃;党参、当归双补气血,扶正以利祛邪,使之下不伤正。诸药配伍共成扶正攻下之剂。据报道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率占24.3%[2],我们采用以通腑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8例,总有效率达87.5%,手术率为12.5%。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P<0.01。中药通腑汤,具有主动的调整肠管的机能,改善肠管的血运,减低肠管壁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其推进作用,以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我们认为,采用以通腑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降低手术率,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治愈率,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151

    2.魏化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梗阻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9(11):66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