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7823
癌家族及家族性癌三家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陆药丹 丁彦青 罗深秋

    单位:陆药丹(510515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丁彦青(510515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罗深秋(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关键词:

    家系1 先证者 家系1 先证者,女,51岁。因双侧腹股沟肿物1年余,伴右骶髂关节疼痛7个月,加重1月入院。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发现子宫颈左后方、宫颈及宫体之间有一鸽蛋大的硬性包块,行宫颈癌根治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1)宫颈宫体交界处左后侧中肾癌;(2)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性中肾癌;(3)子宫体、子宫内膜、子宫颈粘膜、双侧输卵管及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追溯患者之家族史发现先后有4代人患有子宫颈癌和乳腺癌。见图1。

    家系2 先证者,男,44岁。因腹胀1月余伴腹泻半月入院。查体:肝肋下2 cm,剑突下3 cm并触及一硬结节。B超及MRI检查发现:肝区有一6.5cm×4.8 cm之占位性病变。在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取组织2块及刷片2张送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细胞病理学:查见少数腺癌细胞。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个人史:化验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c抗体(HBcAb)阳性。该家族有食生鱼史,尤以食咸干海鱼为主,见图2。

    家系3 先证者,女,61岁。因反复黑便2天入院。肠镜下见距肛门18 cm处有一1.5cm×1.5 cm分叶状肿物;另距肛门10 cm处有一息肉状肿物;两肿物表面糜烂、出血。肠镜下刷片及取活检。细胞学报告:查见少数腺癌细胞。病理诊断:(1)直肠高分化腺癌,浸润浅肌层;(2)乙状结肠腺瘤样息肉伴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家系情况见图3。t14401.gif (7783 bytes)

    图1 家系1系谱 图2 家系2系谱 图3 家系3系谱

    讨论 本文报告的3个家系中,家系1癌性家族史的显著特点为:(1)4代人均患“女性癌”;(2)第1、第3代为宫颈癌,第2、第4代为乳腺癌;(3)第3代为宫颈中肾癌。系谱分析结果显示,家族中同部位同种肿瘤呈隔代遗传趋势,有33%的家族成员患癌,基本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属癌家族。

    家系2患者祖辈均以打鱼为生,家族9人中,有7人患肝癌,占家庭成员中80%,故属家族性癌。分析其原因:(1)与饮食习惯有关。有文献报道咸鱼为高蛋白质海生物,在晒制过程中咸鱼表面会产生较多的黄曲霉素,如长期食用则易对肝脏造成损害;(2)患者及其尚在的兄弟4人化验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c抗体(HBcAb)均为阳性,父母均系因“肝病”去世,具有明确的家族史,其肝癌的发生可能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变有关。

    家系3为3代6人均患消化系肿瘤,尤以结肠息肉癌变为高发。家族性肠道多发性息肉病为一种显性遗传病,本家系中除1人还未发生癌变外,其余均已癌变。说明家族性息肉病不仅易于癌变,且癌变率极高,属家族性癌。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基因的变异及家族性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收稿日期:1999-07-20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