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卫生中的安全注射
作者:张晓岚
单位:张晓岚(遵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关键词:
中国计划免疫000314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16X(2000)03-0168-01
安全注射是指要使用灭菌的注射器材,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注射操作,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材作好安全处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从单纯的治疗走向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如何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搞好安全注射工作,减少或杜绝与注射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实为社区医疗卫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背景
, http://www.100md.com
1.1 与注射有关的感染因素存在 过去,人们认为医院的安全注射是不存在问题的。长期以来,曾使用高压灭菌、煮沸消毒、消毒液或酒精浸泡,使注射器材达到灭菌目的。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对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艾滋病(AJDS)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发现通过不安全的消毒,如酒精浸泡、搽试和(或)多人共用同一针具(管)、输液管、针灸毫针、刺血矛等均可导致乙肝、丙肝、AIDS等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其危害性更为严重。1999年Walsh报道在英国发生5例因在同一医疗所接受不洁针灸针治疗而导致乙肝的暴发,经PCR-SSEPA检测,证实其中2例的病毒基因型与施治医师(一位HBeAg阳性携带者)一致。另一事例发生在美国一血液透析所,作者追踪观察120例血液透析者,经PCR检测,发现其中2例在治疗后感染了丙肝。
1.2 不安全注射因素广泛存在 1995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关于安全注射的亚穆苏克罗宣言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要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占10%的预防接种注射中约有30%是不安全的,占90%的非预防接种注射中竟有50%以上是不安全的。
, 百拇医药
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医疗设施仍满足不了要求,尤其是我省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慢,补充和更新医疗器材困难,乡及乡以下医疗单位中,一人一针或多人一针等不安全注射因素广泛存在;城市医院在预防医院内感染方面仍不完善,譬如针灸毫针的消毒仍沿用酒精浸泡或酒精棉球搽拭;一次性刺血矛、采血管等检验用器材的回收、焚毁或消毒后深埋工作也未做好。
1.3 安全注射的制度和措施应加强 目前,除了中心医院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已有很大发展,服务网络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如开设家庭病床等,为确保安全注射,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制度必须建立并加强。
2 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90年代以来,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预防医院内感染的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随着对安全注射认识的提高,应修改和补充有关规定。
, 百拇医药 2.2 加强监督指导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2.3 加强培训 社区医疗卫生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进行在职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
2.4 注射器材等的灭菌和处理 对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针灸毫针、拔牙器等)均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高压灭菌)”规程;凡一次性器材,包括注射器、输血(液)针管、刺血矛、采血管等,使用完毕后必须焚毁或消毒后深埋。
2.5 器材洗涤 使用过的器材应按照洗涤操作规程清洗,即清水冲洗-消毒液浸泡-去污-去热源-清洗-精洗,洗涤质量应达标。
2.6 特殊病人器材的使用与处理 凡患乙肝、丙肝、AIDS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人,必须使用一次性器材,并按照上述规定处理。
2.7 医疗卫生人员的自我保护与体检 医疗卫生人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操作仔细、谨慎,避免不洁针头刺伤;必要时应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应定期组织医疗卫生人员体验,凡HBsAg和HBeAg阳性携带者,不宜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作者简介:张晓岚(1949-),女,江苏省泰兴县人,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00-03-03, 百拇医药
单位:张晓岚(遵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关键词:
中国计划免疫000314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16X(2000)03-0168-01
安全注射是指要使用灭菌的注射器材,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注射操作,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材作好安全处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从单纯的治疗走向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如何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搞好安全注射工作,减少或杜绝与注射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实为社区医疗卫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背景
, http://www.100md.com
1.1 与注射有关的感染因素存在 过去,人们认为医院的安全注射是不存在问题的。长期以来,曾使用高压灭菌、煮沸消毒、消毒液或酒精浸泡,使注射器材达到灭菌目的。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对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艾滋病(AJDS)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发现通过不安全的消毒,如酒精浸泡、搽试和(或)多人共用同一针具(管)、输液管、针灸毫针、刺血矛等均可导致乙肝、丙肝、AIDS等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其危害性更为严重。1999年Walsh报道在英国发生5例因在同一医疗所接受不洁针灸针治疗而导致乙肝的暴发,经PCR-SSEPA检测,证实其中2例的病毒基因型与施治医师(一位HBeAg阳性携带者)一致。另一事例发生在美国一血液透析所,作者追踪观察120例血液透析者,经PCR检测,发现其中2例在治疗后感染了丙肝。
1.2 不安全注射因素广泛存在 1995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关于安全注射的亚穆苏克罗宣言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要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占10%的预防接种注射中约有30%是不安全的,占90%的非预防接种注射中竟有50%以上是不安全的。
, 百拇医药
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医疗设施仍满足不了要求,尤其是我省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慢,补充和更新医疗器材困难,乡及乡以下医疗单位中,一人一针或多人一针等不安全注射因素广泛存在;城市医院在预防医院内感染方面仍不完善,譬如针灸毫针的消毒仍沿用酒精浸泡或酒精棉球搽拭;一次性刺血矛、采血管等检验用器材的回收、焚毁或消毒后深埋工作也未做好。
1.3 安全注射的制度和措施应加强 目前,除了中心医院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已有很大发展,服务网络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如开设家庭病床等,为确保安全注射,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制度必须建立并加强。
2 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90年代以来,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预防医院内感染的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随着对安全注射认识的提高,应修改和补充有关规定。
, 百拇医药 2.2 加强监督指导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2.3 加强培训 社区医疗卫生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进行在职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
2.4 注射器材等的灭菌和处理 对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针灸毫针、拔牙器等)均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高压灭菌)”规程;凡一次性器材,包括注射器、输血(液)针管、刺血矛、采血管等,使用完毕后必须焚毁或消毒后深埋。
2.5 器材洗涤 使用过的器材应按照洗涤操作规程清洗,即清水冲洗-消毒液浸泡-去污-去热源-清洗-精洗,洗涤质量应达标。
2.6 特殊病人器材的使用与处理 凡患乙肝、丙肝、AIDS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人,必须使用一次性器材,并按照上述规定处理。
2.7 医疗卫生人员的自我保护与体检 医疗卫生人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操作仔细、谨慎,避免不洁针头刺伤;必要时应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应定期组织医疗卫生人员体验,凡HBsAg和HBeAg阳性携带者,不宜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作者简介:张晓岚(1949-),女,江苏省泰兴县人,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00-03-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