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免疫学杂志》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58185
妊高征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性阻断活性的变化①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12期
     作者:郑英如 陈竹钦 颜建华 何凤田 章蓉

    单位:何凤田 第三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重庆 400038;郑英如 陈竹钦 颜建华 章蓉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妇产科, 重庆 400042

    关键词:

    中国免疫学杂志991215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14.2

    妊高征(PIH)是一种严重威胁母胎健康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病原因是近年来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自本世纪初提出PIH发病与免疫有关以来,免疫失衡一直被认为是PIH 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1]。研究表明: 血清中免疫抑制性阻断活性(ISBA)的存在是正常妊娠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水平的异常与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死亡等密切相关[2,3]。那么PIH的发生与发展与ISBA的变化有无关系呢?目前除一些推测外,尚无直接实验证据[1],为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分两组,即PIH组20例,均为中、重度患者,诊断标准为全国统一标准[4];正常孕妇组2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为初孕妇,年龄21~30岁,排除了心、肝、肾及甲状腺疾病,无糖尿病、慢性高血压、风湿、类风湿及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史。

    1.2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s) 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及各自配偶的静脉血,部分置于非抗凝管内,用于分离血清。余者置于肝素管内,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调至1×106细胞/ml,并分成刺激细胞和应答细胞两部分;将各自配偶的淋巴细胞调成相同密度作为刺激细胞。将刺激细胞与终浓度为25 mg/L 的丝裂霉素C于37℃水浴中共孵育30 min,经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洗涤3次后重新调成1×106细胞/ml。然后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进行MLRs,其中包括刺激细胞和应答细胞各0.1 ml。细胞培养于含10%研究对象自身血清或10%正常男性AB型对照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实验中不同因素的组合情况如下: ①研究对象的刺激细胞+自身应答细胞+自身血清;②研究对象的刺激细胞+自身应答细胞+男性AB型对照血清;③研究对象的应答细胞+相应配偶的刺激细胞+自身血清;④研究对象的应答细胞+相应配偶的刺激细胞+男性AB型对照血清。于培养的第5天,每孔加入1 μCi的3H-TdR,24 h后收集细胞,测定应答细胞对3H-TdR的摄入量(以cpm值表示)。实验设3复孔,取其平均值。①、②两种组合的平均cpm值分别以P1和C1表示,③、④两种组合的平均cpm值分别以P2和C2表示。
, 百拇医药
    1.3 资料处理 按Park的方法进行[3]。据如下公式计算阻断效应指数(BEI):BEI(%)=[1-(P2-P1)/(C2-C1)]×100%。若BEI>20%则判为ISBA阳性。对两组研究对象的ISBA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20例正常孕妇中,BEI>20%者有9例,ISBA阳性率为45%。在20例PIH患者中,BEI>20%者有3例,ISBA阳性率为1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相差显著(P<0.05),即PIH组的ISBA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

    3 讨论

    血清中ISBA的存在是维持正常妊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其与IgG有关,故也有人称之为阻断抗体[1]。测定血清中ISBA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单向MLRs 中应答细胞的增殖受抑程度。ISBA的评价指标有BEI、刺激指数(SI)和阻断指数(BI),其中又以BEI作为预测妊娠能否顺利维持的价值最大。PIH作为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病的免疫学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认为PIH与习惯性流产相类似,可能也与ISBA的不足有关,只是尚缺乏直接实验证据[1]。本实验以BEI作为评价指标对PIH患者和正常孕妇血清中ISBA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PIH患者血清中ISBA 下降,这显然与前述观点相符。并且以往研究发现PIH患者患习惯性流产的机率也明显增高,这也支持上述观点[5]。至于患PIH时,血清中ISBA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由于阻断抗体IgG的产生不足所致。Steck等用配偶的白细胞刺激母体来治疗PIH引起的反复胎儿死亡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主要根据是配偶的白细胞可刺激母体产生阻断抗体,从而有效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反应[6]。这些结果为PIH的免疫学防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思路,然而,要真正弄清ISBA与PIH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进行大量深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资金项目: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批准号: 39370709)

    作者简介:郑英如,女,32岁,围产医学硕士,主治医师,讲师;

    陈竹钦,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妊高征病因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Sibai B M. Immunologic aspects of preeclampsia. Clin Obstet Gynecol, 1991;34:27

    2 Scott J R, Rote N S, Branch D W. Immunologic aspects of recurrent abortion and fetal death. Obstet Gynecol, 1987;70:645
, http://www.100md.com
    3 Park M I,Edwin S S,Scott J R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blocking activity in maternal serum depends on the equation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mixed lymphocyte culture results. Clin Exp Immunol, 1990;82:363

    4 乐 杰 主编. 妇产科学.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15-116

    5 Cooper D W. Genetic control of susceptibility to eclampsia and miscarriage. Br J Obstet Gynecol, 1988;95: 644

    6 Steck T, Westphal E, Wurfel W. Maternal immunization by husband's leukocytes for repeated fetal death assaciated with mild pre-eclampsia-case report with successful outcome. Arch Gynecol Obstet, 1992;252: 103

    收稿1998-03-25 二次修回1999-02-25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