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解剖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8672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回顾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解剖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钟世镇

    单位: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州 510515

    关键词:

    解剖学报990201

    [编者按] 一直想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写一篇关于我国临床解剖学方面的述评,在世纪之交,对我国最近20年来大体解剖学的科研工作给予综观性回顾和前瞻,以飨解剖学界的同仁们。今年岁末,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回顾和展望”全面、辨证地剖析了20年来我国临床解剖学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我国从事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者本身的优势和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临床需要是研究选题的源泉”这一指导思想,并认为在现代外科朝着有限化、显微化、取代化发展的趋势中,临床解剖学将在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 百拇医药
    在展望中,钟教授对开拓科研新领域着力泼墨,赋予重彩。提出了医学院校和理工科毕业生在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中应该优势互补,建立一支“融医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预言“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成为继显微外科解剖学之后又一发展高潮”;“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钟教授还对一些医学院校率先开拓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钟世镇教授历任广东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大体解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3年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80和90年代初共组织了四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对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起到了带头及推动作用,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1996年,钟教授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钟教授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 百拇医药
    钟教授身兼数职,在百忙中为本刊撰写此文,本刊编辑室代表读者向钟教授深致谢意。

    本期编辑

    1998年12月

    历史回顾

    临床应用解剖学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医学发展史上,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研究工作中,还没形成目标鲜明的、以解决临床发展为主的、针对性很强的研究体系。在我国解剖学发展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学科的渗透,陆续形成许多研究手段较新、技术装备较精、探索领域较专的新兴分支学科。当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委员会完成了阶段性重要任务,出版了《中国人体质调查》及其续集以后,由于以肉眼观察为主的大体解剖学的研究装备落后,又未能及时引入交叉学科先进的研究手段,曾呈现过“西风瘦马,老树昏鸦”的垂暮压抑景况。

    为数众多的大体解剖学工作者,曾经一度徘徊迷茫,呼唤过“大体解剖学往何处去”?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专业委员会领导下,曾在屯溪、大庸、重庆、上海先后召开过4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积极探索并摆脱了传统的、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研究模式,建立起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解决临床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经过实践,走出了选题狭窄,研究萧条的困境。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开辟出一块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学术园地。
, 百拇医药
    临床需求是研究选题的源泉

    我国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工作,近年之所以能取得一些优异的科研成果,其重要的一点是基础与临床有良好的协作联系。基础研究人员,只有明了临床医学发展中有哪些涉及形态学的关键问题,才有可能作出创新性强,既有理论意义,又能造福于伤病员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活;而临床诊治的需求,则是临床解剖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源泉。

    配合临床外科学的发展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主战场

    在临床外科学深入发展进程中,新的三级专科不断涌现。各个专科对本领域的形态结构,都有很高的要求。凡是局部结构复杂、功能意义重大、诊治要求精确的部位,都是应用解剖学攻坚战斗的前沿阵地。由于我国的解剖学者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这与欧美解剖学者多数是生物学科毕业人员有所不同;我国大部分解剖学者,临床医学知识较好,选题和设计时针对性较强,从事临床解剖学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我国临床解剖学能够立足于世界同类学科之林的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外科学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一个新的专科创建阶段,亟需形态结构基础理论的支持。例如:显微外科初登外科学舞台时,只能扮演“外科技术”上的一员配角;在有了较充实、系统、完整的理论基础以后;才能发展为新的分支学科——“显微外科学”,成为与其他三级专科分庭抗礼的重要舞台角色。因此,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的系列研究工作,在“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显微外科学”的过程中,作出过重要贡献。当前,许多争取成为新兴分支学科的竞赛领域,值得临床解剖学者去思考、探究和开拓。例如: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以及许多器官或部位的专科。当现代外科学朝着有限化(缩小手术范围)、显微化(显微镜下操作)和取代化(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取代病变器官或组织)发展,有许多形态学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只要临床外科还能发展前进,临床解剖学也必然会发展前进。

    选准交叉点,开拓新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互相渗透,走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进而形成新兴学科。选准交叉学科的关键性交叉点,能开拓出宽广辽阔的新天地。目前,在临床解剖学领域内,断层影像解剖学、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 百拇医药
    在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之际,影像医学有关诊治仪器也有惊人的进展。迎接这个际遇,由一些有识之士牵头,在大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们的支持下,经过艰苦的创业历程,已在中国解剖学会领导下,新组建了“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在专业委员会的积极筹备下,一个《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又将呼之欲出,不断壮大以《解剖学报》为主体的,中国解剖学会系列学术期刊。临床医学某一领域的高速发展,往往是临床解剖学出现新高潮的先兆,继显微外科解剖学的高潮之后,断层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掀起一个新的蓬勃发展高潮。

    临床解剖生物力学,是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边缘研究领域。这个领域中,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临床骨科和创伤外科关系密切,都要以人体形态结构为重要基础;流体力学部分,则与心血管系统关联密切。开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在人材培养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尚未培养出大批融医学与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仅能开展有两类人员相配合的协作。医学院校毕业人员,具有熟悉临床需求、选题针对性强、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快的优点;但有关理工科基础理论较薄弱,影响机理性的深入探索。理工科院校毕业人员,有深厚的工程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技术;但缺乏临床感性体会;研究中易偏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将富有生命气息的医学实际问题,变成公式论证纷呈,但应用针对性不强,令临床医师难于理解和应用。这个问题,需要正确导向和调整,采用取长补短的措施,互相学习、逐步融合。归根结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深入浅出,能够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 百拇医药
    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个新领域将涉及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的研制,替代组织的移植、跟踪、监测和调控等系列问题。这个新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需要多学科协作攻关。组织工程学将为未来的器官移植和再造外科,提供最廉价、最便利的供体材料。

    跨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

    按照惯例,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多局限于高等院校的高层次师资和科研人员。这种传统的做法,使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范围相当狭窄,难于发挥学科的潜力,无法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高层次人才,不利于学科发展。根据临床解剖学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已有院校开拓了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初步实践表明,有机地与相应外科专业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优势互补,效果良好。实施新模式的单位,已在人体解剖学研究生招生这个关键环节上,打破了“门庭冷落”的局面,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在跨学科培养外科研究生安排中,应注意适量规划临床专科的实践和研究,以保证他们毕业后,既有较好的应用基础理论,又能适应临床工作要求,成为高层次的临床人才。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临床解剖学欣欣向荣之际,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较为普遍的是:临床应用针对性不强、高新技术引进不足、新技术运用不当和选题低级重复等。

    临床应用针对性,无可争辨地应成为科研选题的主要宗旨。但目前仍有为数颇多的学术论文,罗列的项目多、数据繁、文章冗长、可读性差;特别要害的是针对性差,不回答和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临床医师拜读后得不到有益的启示。医学有重要的救死扶伤任务,临床解剖学的科研工作,必须重视社会效益,要向人民健康负责。

    高新技术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国50年代采用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分离的设置模式,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早期参加人员,多以大体解剖学者为主体。但是传统的大体解剖学方法,无法将科学研究引向深入。虽然近年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工作,已逐步引进交叉学科的先进研究装备和手段,但与其他前沿学科比较,差距很大。当前,应改变临床解剖学只属于大体解剖学范畴的误解,必须跟踪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引进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新尖技术,将临床解剖学科研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另一种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一些科研设计,脱离了方法技术应为研究目标服务的大前提,只是片面眩耀新尖技术的使用,并未取得有效的研究结果。应当注意,一切研究工作,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和装备,若能提出有价值的新见解、新方法、新理论,解决了新问题,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就是成功的、有意义的工作;如果没有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不管使用了哪种新尖技术,都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倾向,近年在研究生论文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应当重视,及时引导。

    虽然,近年的许多学术会议和专论一再指出:“起点低,重复多”是科研作中最大的浪费,但总体的情况改善并不显著。希望临床解剖学工作者在研究选题上狠下功夫!从主观愿望出发,研究者并不希望自己的选题是重复他人的课题。其所以会出现重复别人的结局,主要是不了解有关信息,以致自己以为创新性的成果,事实上是别人早已发表,并为实践证明过的东西。由于科研工作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尽管选题时尚无有关报道,很可能是科研过程将结束时,别人已公开发表了类似的研究结果。为此,选题时注意“起点要高”的原则。因为处于学术发展阶段性前沿的研究工作,正需要分析、验证、充实和完善。凭藉自己的研究资料,可以积极参加论证,为推动这一学术阶段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收稿1998-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