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教育》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8977
温病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王秀莲
http://www.100md.com 《中医教育》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秀莲

    单位: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300193

    关键词:教学改革;温病学;实践

    中医教育000111

    温病学是一门临床基础学科,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性质,在学科融合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教学过程加强温病学功能,深化固有理论,揭示运用规律,指导临床外感热病和各科杂病的辨证论治,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各版教材比较一致地将温病学定义为: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而温病是由温邪引起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包括了具有温病特点的多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受温病学概念的限定,长期以来温病学教学重点集中在四时温病上,而体现明清时期温病学术水平的四时温病的概念较笼统、抽象,与现代临床脱节。且四时温病又受季节性、地域性的限制,加之学生实习的医院一般不设传染病科,门诊很少处治各种急性传染病,当然更谈不上住院系统观察,因此在校期间所见温病病种甚少。通过对我院前几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温病学后,只是从理论上掌握了四时温病的辨治,而到临床上不认识温病,更不知哪些病可以用温病的理法辨治;对于温病名家经典著作的学习,仅限于大纲规定的条文,而缺少扎实的温病学原著学习的功底,晋升考试考四部经典尚感觉有些困难,更不用说用经典著作中的辨证方法、治疗思路指导临床实际了。另外,对于温病的实验研究方法和进展知之甚少。总之,温病学的教学处于一种继承不到位,与现代临床相脱离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现有教材、课时量减少的情况下,立足于温病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联系临床实际,着眼于学科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
, http://www.100md.com
    2 探索与实践

    2.1抓住特点,突出重点,保持温病学理论的系统性

    温病学具有独特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以及四时温病的辨治的格局,体现了其学术的完整性。由于中医教材多有重复,如果抓不住特点,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罗列而不进行分析论证,不把内容提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因此抓住特点,是保持系统理论的关键。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温病学的核心理论。温病学基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①在病因方面,强调外邪为主,又重视内因,重视体质因素;②温热与湿热、新感与伏邪分类辨治;③独特的清营、凉血、开窍、息风、祛湿、和解等治法,如何抓特点?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学生已在中医诊断课程中学习过,而温病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其真谛,认识卫气营血辨证的实质是辨疾病由浅入深,或由深出浅的动态变化。它贯穿着知传防变、辨证施治、早期治疗的精神,且任何疾病都存在着这种规律。另外,三焦辨证不同于脏腑辨证,它含有脏腑定位和病程阶段的双重意义,因此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不仅可以辨治温病,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杂病的辨治。同样是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这就抓住了温病辨证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所谓重点是指教材和大纲中规定的重点,大致是教材的中心内容、影响全局的内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突出重点要和解决难点结合起来。重点内容中属于学生通过预习可以获得的知识点以自学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点到为止,关键是下力量解决好难点。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要解决好首先要掌握学生基础知识的水平,坚持量力性和高难度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些新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花力气精讲。比如治法中的和解诸法等都属于难点。对于经典原著的教学,除大纲规定的内容外,要选讲一些学生自学有困难或对解决临床治疗上的难题有指导意义的条文。如《湿热病篇》34条,“邪入厥阴,主客浑受”是个难点,对此要展开讨论,同时提示了对疑病证采用排除法进行辨证的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或步入临床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不仅能使学生对经典原著产生极大兴趣,而且能为他们以后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做好精讲,我们教研室经过深入研究大纲,逐章推敲教材,结合学生的水平制定了“协定教案”,对精讲的内容做了总体安排,以体现温病学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为了避免教材前后自身重复,合理布局,尽量做到取舍得当,详略得当,前后联系恰到好处,而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减变动。实践使我体会到,做好精讲除吃透大纲、教材外,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人需要和学习动力有敏锐的感觉,这样才能在整个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 http://www.100md.com
    2.2拓展信息,优化教材,突出学科优势

    温病学是中医学中最年轻的学科,具有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研究相结合的优势,其理法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而且适用于临床各科的发热性疾病。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在绪论章讨论温病学科地位时,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了解温病学理论能解决哪些问题,目前研究到什么程度,面对社会需求如何发展,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极大兴趣。在以后各部分讨论中注意补充进展,比如讨论到新感、伏邪学说的意义时,增加了用伏邪学说指导临床疑难病治疗的内容,使学生本来认为枯燥的知识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注意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参考书。为了使学生在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我对同学去图书馆检索的内容做了安排,大体分为温病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温病学理论指导临床外感病和各科杂病治疗的研究、温病学的实验研究以及温病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4个方面,并对方法进行了指导。首先由同学对近10余年的期刊杂志分头进行目录检索,汇集起来全班同学共用,然后根据自己的选题阅读相关的文章,写出心得体会在班内交流。从课堂学习扩展到图书馆,初步改变了学习一门课程只限于一本教材的现象,从教师一人讲到大家都来讲,活跃了学术气氛。学生在课外学习遇到的问题,又成为教师探讨课程中概念和问题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使知识和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也解决了课时量减少、信息量加大的矛盾。
, http://www.100md.com
    2.3案例教学,启发思维,提高临床辨治能力

    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筛选案例。筛选的原则是:一要与临床实际密切联系,真实可靠。二要有一定难度,避免直来直去,适当选择一些疑难病的病例或误治病例。三要与所学的温病学系统理论相联系。方法是把经过筛选的病例完整地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医生的身份对病例进行诊断、辨证、立法、处方。先个人后小组,最后由同学或教师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认识,不强求结论完全一致,但要求有理论依据。开始有的同学想从书上对号入座,后来认识到单靠死记硬背解决不了临床实际问题,要靠所学的理论来指导,几经训练后初步掌握了抓主证的方法和辨治的思路。我曾选用一个湿温误治的案例,由于医生过用寒凉导致病情转为寒湿的教训使同学受益匪浅。

    此外,我还特别注意提供实践背景,培养学生自采病例进行分析的能力。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临床见习外,对周围发生的一些与温病学内容相关的病例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分析,做为案例教学内容。1995年11月一位同学咽痛、目赤、龈肿、发热、小便黄,自认为是感冒,服西药无效,又按胃火自服清胃黄连亦不效,后服翘荷汤加味,两剂而愈。同学们亲眼目睹了他的病情,可是不知他服什么药而愈。当时正值讨论秋燥病,我就让同学们详细采集这个病例进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并与感冒、胃火做了鉴别,从而对燥干清窍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还有一位同学因高热住进医院,医院为其输液,并让她口服紫雪散,热势稍减后,病人自觉胸闷、恶心、胃部不适、身重,且有寒热往来,苔黄腻,而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后来请中医用蒿芩清胆汤加味而治愈。由于同学们一开始就十分关注她的病情,对医院的治疗不理解,我就安排同学利用去医院探望她的机会全面采集这个病例并进行分析。回到班里同学们自发地开展了“假如我是医生,用什么方案治疗”的讨论。实践证明,现场采集分析病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归纳、整理过程,有了这样的实践,增强了学生对周围发生案例的敏感性。不少同学自觉地对周围亲朋好友中的案例进行采集,并拿到班里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总之,案例教学使学生学到了临床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方法,提高了学生步入临床后运用温病学理论辨治外感热病和杂病的能力。

    王秀莲,女,48岁,副教授

    (收稿日期:1999—10—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