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养生学二级学科的设想-兼议养生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属性和范畴
作者:李戎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关键词:建立;养生学;学科
中医教育000427
目前,中医学的二级学科中只有“养生康复学”而无“养生学”或“养生保健学”,但根据笔者从事十几年的养生保健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体会,认为“养生学”或“养生保健学”似乎应该从“养生康复学”中分离出来,另立一学科。之所以有此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因为“养生”并不等同于“康复”,也不等同于“预防医学”,更不等同于“医疗”,而有其自身完整的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和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就时段而言,“康复”是特指疾病后期恢复健康的阶段;“医疗”是指疾病发病后的治疗阶段;而“养生”或“养生保健”则可以涵盖发病之前与发病之后(这一特征又说明“养生”并不完全等同于“预防医学”),不过主要应在发病之前。
, 百拇医药
就目的而言,“康复”的目的主要在于让病后的身体尽快恢复健康;“预防”的目的在于无病先防,“不生病”;“医疗”的目的是“治好病”;而“养生”则包括强身健体、抗老美容、延年益寿等,这样的结果当然也可以起到预防疾病或使病体恢复健康的作用,但其直接目的是强身健体等。
就机构而言,“康复”目前已有“康复院”或“康复医院”;“医疗”已有为数众多的大小医院和“医科大学”、“医学院”、“医学专科学校”等,在我们中医界也有“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和“中医学校”等;而“养生”迄今尚无比较规范和成规模的“养生院”及“养生学院”,甚至连“养生学”学科也没有,这一点实为缺憾!
就历史经验和理论而言,“康复”有专门的“康复学”理论体系;“预防医学”则在西医领域比较发达,有外国学者据此断言传统中医中并无预防医学,不过笔者从1989年1月起至今担任国务院直接立项的“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李瑞环语)《中华大典》(8亿字)的试点项目《医药卫生典》(5000万字)秘书长、《医学分典》(2800万字)学术秘书和其下的《医学通论总部分(100万字)主编,与同事一起亲自搜集了数十万字的“预防医学”古籍文献资料,这是对那些外国学者的最好回答,“医疗”与“养生”,在历史上都有内容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不同的是到了今天“医疗”十分发达,犹如“正规部队”或“野战部队”,而“养生”则尚落后,不过是“散兵游勇”或“民兵”而已。
, 百拇医药
另外,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内蕴非常丰富。儒家有儒家的养生之道,道家有道家的养生之道,佛家有的佛家的养生之道,医家有医家的养生之道,除此还有杂家的养生之道,民间老百姓也有自己养生的方法……并且,各家又相互交融、杂揉、贯穿。除了各门各派有不同特色的养生之道以外,从养生的方法手段去划分,也是丰富多采的。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讨论了。
从上可知,“养生”与“康复”、“预防医学”、“医疗”都有明显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也不宜杂入这些学科之中,而应根据其自身的属性和目的设立单独的学科。至于这一学科的名称,可叫“养生保健学”,为简洁明了,也可就叫“养生学”。
十几年来,笔者在科学研究方面除了《中华大典》外,主要就从事养生学研究,从国家部级、省级到厅局级,申报、主持或主研了多项课题,在海内外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述。其中,倡建“东方自然养生法”和对我国古代最大的养生全书《遵生八笺》作多年系统研究,已受到学术界极大关注。今借《中医教育》一角呼吁建立“养生学”学科,希望能引起有关领导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李戎,男,47岁,博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0-03-22), 百拇医药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关键词:建立;养生学;学科
中医教育000427
目前,中医学的二级学科中只有“养生康复学”而无“养生学”或“养生保健学”,但根据笔者从事十几年的养生保健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体会,认为“养生学”或“养生保健学”似乎应该从“养生康复学”中分离出来,另立一学科。之所以有此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因为“养生”并不等同于“康复”,也不等同于“预防医学”,更不等同于“医疗”,而有其自身完整的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和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就时段而言,“康复”是特指疾病后期恢复健康的阶段;“医疗”是指疾病发病后的治疗阶段;而“养生”或“养生保健”则可以涵盖发病之前与发病之后(这一特征又说明“养生”并不完全等同于“预防医学”),不过主要应在发病之前。
, 百拇医药
就目的而言,“康复”的目的主要在于让病后的身体尽快恢复健康;“预防”的目的在于无病先防,“不生病”;“医疗”的目的是“治好病”;而“养生”则包括强身健体、抗老美容、延年益寿等,这样的结果当然也可以起到预防疾病或使病体恢复健康的作用,但其直接目的是强身健体等。
就机构而言,“康复”目前已有“康复院”或“康复医院”;“医疗”已有为数众多的大小医院和“医科大学”、“医学院”、“医学专科学校”等,在我们中医界也有“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和“中医学校”等;而“养生”迄今尚无比较规范和成规模的“养生院”及“养生学院”,甚至连“养生学”学科也没有,这一点实为缺憾!
就历史经验和理论而言,“康复”有专门的“康复学”理论体系;“预防医学”则在西医领域比较发达,有外国学者据此断言传统中医中并无预防医学,不过笔者从1989年1月起至今担任国务院直接立项的“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李瑞环语)《中华大典》(8亿字)的试点项目《医药卫生典》(5000万字)秘书长、《医学分典》(2800万字)学术秘书和其下的《医学通论总部分(100万字)主编,与同事一起亲自搜集了数十万字的“预防医学”古籍文献资料,这是对那些外国学者的最好回答,“医疗”与“养生”,在历史上都有内容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不同的是到了今天“医疗”十分发达,犹如“正规部队”或“野战部队”,而“养生”则尚落后,不过是“散兵游勇”或“民兵”而已。
, 百拇医药
另外,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内蕴非常丰富。儒家有儒家的养生之道,道家有道家的养生之道,佛家有的佛家的养生之道,医家有医家的养生之道,除此还有杂家的养生之道,民间老百姓也有自己养生的方法……并且,各家又相互交融、杂揉、贯穿。除了各门各派有不同特色的养生之道以外,从养生的方法手段去划分,也是丰富多采的。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讨论了。
从上可知,“养生”与“康复”、“预防医学”、“医疗”都有明显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也不宜杂入这些学科之中,而应根据其自身的属性和目的设立单独的学科。至于这一学科的名称,可叫“养生保健学”,为简洁明了,也可就叫“养生学”。
十几年来,笔者在科学研究方面除了《中华大典》外,主要就从事养生学研究,从国家部级、省级到厅局级,申报、主持或主研了多项课题,在海内外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述。其中,倡建“东方自然养生法”和对我国古代最大的养生全书《遵生八笺》作多年系统研究,已受到学术界极大关注。今借《中医教育》一角呼吁建立“养生学”学科,希望能引起有关领导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李戎,男,47岁,博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0-03-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