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59035
程士德教授治疗神志疾病经验举隅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苏晶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关键词:神志疾病;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000407 中图分类号:R249

    神志疾病是指由于社会、环境、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神志活动失常为主的一类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煎厥、薄厥、癫狂、不瞑、不精等病证的记载。由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变范围较广,临床表现多变,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吾师程士德教授,业医60余年,勤求古训,熟谙《灵枢》、《素问》,钻研仲景之说;同时,勤于实践,博采众方,精通内妇科,尤善治神志疾病。本文就其治疗神志病的经验与特色简介如下:

    1 调营卫,通阳和阴

    神志活动的失常,首先表现在睡眠紊乱上,临床上以不寐、多梦、多寐等多见。《内经》认为睡眠的形成与营卫气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如《灵枢.营卫生会篇》云:“卫气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这里的“起”、“止”即指寤与寐。程士德教授治疗睡眠紊乱多从调和营卫气血,通达脏腑阴阳之气入手,善用桂枝汤、小柴胡汤等方增损。如案:王某,女,42岁,嗜睡、困倦1月余,头昏沉,记忆力减退,时有汗出,月经量少,舌淡,有齿痕,脉沉细。治则 :调和营卫,通阳益阴。处方:炙黄芪40 g,桂枝10 g,白芍20 g,柴胡10 g,郁金10 g,香附10 g,石菖蒲10 g,胆南星10 g,当归10 g,川芎10 g,枳壳10 g,桔梗10 g 。本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为主;辅以通阳利气的柴胡、石菖蒲;补血行血之当归、川芎;升清降浊之枳壳、桔梗。营卫气血和利,脏腑阴阳通达,嗜睡自消。
, 百拇医药
    2 化痰瘀,泻浊通窍

    程士德教授治疗神志病多采取以下三个步骤:一“百病多因痰作祟”故从痰治,善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二活血化瘀,消滞通窍,善用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三泻下通便,以大小承气汤为主加减。他认为痰浊、瘀血、积滞均为病理性产物,在体内堆积过多,会对神志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及时予以清除。这一观点很符合现代医学的“中毒学说”。案:王某,女,56岁,头闷痛,失眠1年余,时觉胸闷不舒,咽部不适,有堵塞感,吞不下,吐不出,易烦躁,大便干燥,舌质紫暗,苔黄厚腻 ,脉弦滑。治则:活血通窍,化痰消滞。处方:半夏10 g,厚朴10 g,茯苓10 g,苏梗10 g,柴胡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竹茹10 g,石菖蒲10 g,胆南星10 g,生大黄4 g。服药1周,头痛、失眠明显好转,咽部堵塞感消失。服药2周,胸闷烦躁消失,追踪随访1个月,未再发。

    3 培本源,滋补肝肾
, 百拇医药
    神志活动是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脏腑功能活动的不同情况,程士德教授治神志病亦常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尤重视培补肝肾。因肝藏血,血舍魂,肾藏精,精舍志,而精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临证多用六味地黄丸平补肝肾;用二仙汤温肾助阳。辅以珍珠母、灵磁石、生龙牡、琥珀、夜交藤、炒枣仁等重镇安神之品,对于记忆力减退者,则常加桑椹子、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益智仁等补肾填精、益脑生髓之品。案:刘某,女,49岁,1年前行子宫切除术,失眠(入睡困难,甚者整夜不能入睡),劳累后加重,多梦,近日恶梦频作,盗汗,心中郁闷,时有坐卧不宁,烦躁易怒,易疲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尺脉无力。治则:补肾培源,养血疏肝。处方:仙茅10 g,仙灵脾10 g,当归10 g,知母10 g,黄柏10 g,白芍15 g,杜仲10 g,何首乌10 g,紫河车粉10 g(冲),阿胶珠10 g,生熟地各30 g,珍珠母40 g(先煎),夜交藤30 g。服上方15剂,痊愈。程士德教授认为肾乃生命之本,精血之源,女子以血为本,如阴血亏虚,不养心神,特别是肝肾不足,阴阳失调,常常是妇女神志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4 重气机,升清降浊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可见气机的调畅与否是正常神志活动形成和维持的关键,如果情志不畅,则多引起气机郁滞,进而导致血瘀、痰凝、水聚。程士德教授临床善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来调畅气机,抓住气机这一关键环节来治疗神志病,并总结出调畅气机的方法与良药。如:用旋覆花、苏子(梗)宣肺利气;香橼皮、绿萼梅、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木香、砂仁、陈皮健脾和胃,升清降浊;金樱子、芡实、蛤蚧补肾纳气等。案:辛某,男,42岁,近半年情志不舒,善太息,失眠,多梦,晨起头昏蒙,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缓,语言时有不利,甚则口误,脾气急噪,大便秘结,胸腹胀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则: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处方:柴胡10 g,香附10 g,香橼皮10 g,川楝子10 g,枳实10 g,厚朴10 g,大黄6 g,木香10 g,砂仁6 g,珍珠母40 g(先煎),磁石40 g(先煎)。全方有升有降,有收有散,升降出入适宜,气机调畅,脏腑协调,神有所归,志有所养,诸证自消。
, http://www.100md.com
    5 清郁热,交通心肾

    程士德教授认为,神志疾病,如神昏、谵语、失眠、癫狂等多与郁热有关。或因七情内伤,气郁化火;或脾胃中焦蕴热生痰,痰火蒙蔽清窍;或肾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火独亢,扰乱神明。临证多以生山栀、青黛、胆南星、石菖蒲、龙胆草、夏枯草清热化痰开窍;以厚朴、枳实、大黄、泽泻、猪茯苓通利二便,泻热消积;以黄连、石膏、知母泻热除烦;以交泰丸并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滋肾水,交通心肾,使心火不亢,心神守舍。案:刘某,男,39岁,5年前因精神刺激,突发狂躁,打人毁物,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用西药控制症状。近2月出现烦躁,失眠,幻听,幻视,精神不能集中,语言错乱,大便3日一行,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治则:清热通便,宁神除烦。处方:柴胡10 g,桔梗10 g ,当归10 g,川芎10 g ,石膏30 g(先煎),知母10 g ,生地30 g,枳实10 g,龙胆草20 g,厚朴1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0 g,生大黄8 g。服7剂,烦躁减轻,睡眠好转,再服10剂,幻觉消失。再加黄连10 g,益智仁10 g ,服20剂,病未再发。程士德教授治神志病,除以上基本原则外,多针对引起神志病的复杂病因、不同个体的神志状态、疾病的不同阶段等,辅以综合治疗,如心理开导、安慰,饮食调养,精神疗法,临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师徒简介]

    程士德,男,江苏省南通市人,1932年从师于南通名医汤回春先生,1934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1939年毕业,任南通新华诊所所长。1956年参加南京中医学院中医高等院校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次年毕业,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卫生部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工作6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医师承制导师。

    苏 晶,女,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1990年从师于程士德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副主任,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96年被选为中医师承制学生。

    (收稿日期:2000-02-2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