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教育》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59195
探索中国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
http://www.100md.com 《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6期
     作者:本刊评论员

    单位: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学说的提出 健康教育学说的提出,不能说不“得益”于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建立在解剖学、实验生理学、细胞病理学等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本质上是生物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医学的进步使绝大部分传染病都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少数传染病甚至被消灭(如天花)或即将被消灭(脊髓灰质炎)。生物医学的这一巨大成就在人们心目中造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即认为只要按这一模式走下去,任何疾病都能被战胜,甚至被消灭。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更强化了这种思维定势。按照生物医学的模式,任何疾病都可以在人体器官、组织、细胞乃至生物大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找到可观测到的变异,弄清楚这一点,就可以寻找特定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战而胜之,治愈疾病。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出人意料。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理负荷也越来越大,而且生活方式和行为也越来越偏离,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长期进化而形成的自然状态,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激增,医疗费用直线上升。据美国70年代的统计表明,60%~70%的疾病系心—身失调所致。一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哮喘等都和心—身失调有密切关系。对于这类疾病,无论是病因、病理的研究,还是疾病的防治,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里是很难找到解决办法的。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非线性巨系统。非线性科学告诉我们:非线性系统状态的任何一种改变,都可以由多种因素之中一种,或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通过系统内部的多种途径(其中一种或多种)而促成。因此,试图在生物医学的框架里弄清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而防治这些疾病,从方法论来说是错误的。

    目前国内健康教育就其整体来说,多是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西欧)为范本来“跟踪”、“引进”的。这是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是落后的,而且差距在扩大。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开始引进健康教育的学说和新的工作模式时,美国哈佛大学却资助研究中国的传统养生方法,而斯坦福大学受五角大楼的委托,已秘密研究多年有关内容。

    中医有6400年历史,《黄帝内经》成书于2500年前。世界上曾有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国、埃及、罗马、印度。随着历史的变迁,后三个传统医药体系均已消亡,唯有中医药体系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不息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当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们尚在茹毛饮血时,中华民族已有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自我保健方法。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带有自己特有的社会文化印记,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重视心理因素,强调顺应自然,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传统养生学是一门古老的交叉学科,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符合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模式要求。为此,本期刊登张湖德教授的文章“传统养生学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有助于打开人们的思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因为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能走向世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