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教育中“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现象
作者:李国庆 康爱成 顾成美
单位:李国庆 山西省健康教育所,030013;康爱成 顾成美 山西省健康教育协会,030013
关键词:知而不行;行而不知;健康教育;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中国健康教育990815 摘 要 本文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们在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之间所存在的“知而不行”与“行而不知”现象,论述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存在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针对“知而不行”与“行而不知”应分别采取的健康教育对策。
现代健康教育着眼于人们的行为改变,强调“知、信、行”的统一。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1]由此可见,在通常情况下健康行为的形成,知识是基础,信念(态度)是动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类行为的形成受生物、心理、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但并非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的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并不完全协调,常常会出现一些“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的现象。笔者认为,研究和探讨“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现象,对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一、知而不行
“知而不行”是指知晓健康信息,但并没有采纳相应的健康行为。根据心理学理论“知而不行”产生的原因是认知不协调,即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自我效能判断等认知元素之间发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了知识与行为的脱节[2]。“知而不行”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屈从欲望,明知故犯。如许多吸烟者对吸烟的危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并不采纳戒烟行为。二是自欺欺人的“合理化解释”。当某种健康知识的要求与人们的某些安逸习惯发生冲突,造成不舒服感受时,有些人就会在承认知识是正确的前提下,另外寻找理由自圆其说为自己辩解,然后心安理得地拒绝采纳健康行为。像许多不能坚持体育锻炼者就是如此。三是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殊原因,虽然知晓了健康知识,也有了信念、态度的转变,仍然不能采纳健康行为。如吸毒和嗜赌行为,许多人确实是发自内心想戒掉恶习,其中不乏断指起誓者,但最终还是屡改屡犯。当然,也有一些健康知识,理论上虽然是正确的,但严重脱离实际,也不可能转变为人们的健康行为。
, 百拇医药
二、行而不知
“行而不知”是指人们由于受传统习俗、个人习惯、社会规范、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而采纳了健康行为,但并不了解与其相关的健康知识。“行而不知”的表现形式包括: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并不能判断其行为是否正确;更有甚者还误以为自己的健康行为是不正确的等。“行而不知”现象一般在文化、经济落后的农村比较普遍。山西省在一项农村居民卫生知识、卫生行为与相关疾病关系的基线调查中发现,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10.74%)明显低于卫生行为形成率(68.01%)[3]。例如,在没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的农村,几乎100%的妇女采取母乳喂养行为,然而她们并不知道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好处,充其量只知道母乳比代乳品经济、方便,个别人还表现出了对代乳品喂养的羡慕之情。还有,引起现代文明病的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在贫困农民中表现并不突出,但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同样也知之甚少,相反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对他们却存在着强烈的诱惑力。另外,在个人卫生行为方面,虽然人人都明白讲卫生是一种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不少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具体道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将手、碗洗干净后又用脏抹布擦脏,水果洗干净后又用不干净的手满把抓着吃,刷牙方法不正确等行而无效的事情几乎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 百拇医药
三、健康教育对策
针对“知而不行”现象,首先必须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纠正目前不少单位只满足于开展卫生知识宣传的单一工作方法。因为当某种健康知识在被教育对象中已基本得到普及后,我们仍然热衷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知识宣传,只能是事倍功半。其次,必须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了解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障碍的前提下,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对一些特殊行为的转变,还可采取行为限制、药物治疗等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地、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康行为的实现。
“行而不知”现象的主要问题是,已经采纳的健康行为,由于不理解其道理,容易导致行为的不规范,产生行而无效或行而有害的结果,而且有的健康行为还可能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转向不健康行为。因此,应引起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绝不能因为行为已经形成这一表面现像,使其成为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空白。针对“行而不知”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内容不应该是标语、口号式的,要尽量说清道理,使人们真正理解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对身体有哪些益处。另外还应使他们了解与健康行为相反的不良行为究竟有哪些危害。对于某些操作技术性较强的健康行为,还应辅以图解、示范等教育手段进行技术指导,以巩固其健康行为并保证其行为的科学、规范和有效。
参考文献
1 北京医科大学主编.健康传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1
2 华西医科大学主编.健康行为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5
3 李国庆等.山西省农村24318名居民卫生知识、行为与相关疾病关系.中国健康教育,1992.增刊(8):15—19
(收稿:1998-03-15 修回:1998-11-20), 百拇医药
单位:李国庆 山西省健康教育所,030013;康爱成 顾成美 山西省健康教育协会,030013
关键词:知而不行;行而不知;健康教育;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中国健康教育990815 摘 要 本文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们在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之间所存在的“知而不行”与“行而不知”现象,论述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存在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针对“知而不行”与“行而不知”应分别采取的健康教育对策。
现代健康教育着眼于人们的行为改变,强调“知、信、行”的统一。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1]由此可见,在通常情况下健康行为的形成,知识是基础,信念(态度)是动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类行为的形成受生物、心理、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但并非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的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并不完全协调,常常会出现一些“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的现象。笔者认为,研究和探讨“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现象,对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一、知而不行
“知而不行”是指知晓健康信息,但并没有采纳相应的健康行为。根据心理学理论“知而不行”产生的原因是认知不协调,即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自我效能判断等认知元素之间发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了知识与行为的脱节[2]。“知而不行”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屈从欲望,明知故犯。如许多吸烟者对吸烟的危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并不采纳戒烟行为。二是自欺欺人的“合理化解释”。当某种健康知识的要求与人们的某些安逸习惯发生冲突,造成不舒服感受时,有些人就会在承认知识是正确的前提下,另外寻找理由自圆其说为自己辩解,然后心安理得地拒绝采纳健康行为。像许多不能坚持体育锻炼者就是如此。三是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殊原因,虽然知晓了健康知识,也有了信念、态度的转变,仍然不能采纳健康行为。如吸毒和嗜赌行为,许多人确实是发自内心想戒掉恶习,其中不乏断指起誓者,但最终还是屡改屡犯。当然,也有一些健康知识,理论上虽然是正确的,但严重脱离实际,也不可能转变为人们的健康行为。
, 百拇医药
二、行而不知
“行而不知”是指人们由于受传统习俗、个人习惯、社会规范、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而采纳了健康行为,但并不了解与其相关的健康知识。“行而不知”的表现形式包括: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并不能判断其行为是否正确;更有甚者还误以为自己的健康行为是不正确的等。“行而不知”现象一般在文化、经济落后的农村比较普遍。山西省在一项农村居民卫生知识、卫生行为与相关疾病关系的基线调查中发现,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10.74%)明显低于卫生行为形成率(68.01%)[3]。例如,在没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的农村,几乎100%的妇女采取母乳喂养行为,然而她们并不知道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好处,充其量只知道母乳比代乳品经济、方便,个别人还表现出了对代乳品喂养的羡慕之情。还有,引起现代文明病的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在贫困农民中表现并不突出,但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同样也知之甚少,相反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对他们却存在着强烈的诱惑力。另外,在个人卫生行为方面,虽然人人都明白讲卫生是一种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不少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具体道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将手、碗洗干净后又用脏抹布擦脏,水果洗干净后又用不干净的手满把抓着吃,刷牙方法不正确等行而无效的事情几乎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 百拇医药
三、健康教育对策
针对“知而不行”现象,首先必须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纠正目前不少单位只满足于开展卫生知识宣传的单一工作方法。因为当某种健康知识在被教育对象中已基本得到普及后,我们仍然热衷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知识宣传,只能是事倍功半。其次,必须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了解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障碍的前提下,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对一些特殊行为的转变,还可采取行为限制、药物治疗等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地、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康行为的实现。
“行而不知”现象的主要问题是,已经采纳的健康行为,由于不理解其道理,容易导致行为的不规范,产生行而无效或行而有害的结果,而且有的健康行为还可能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转向不健康行为。因此,应引起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绝不能因为行为已经形成这一表面现像,使其成为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空白。针对“行而不知”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内容不应该是标语、口号式的,要尽量说清道理,使人们真正理解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对身体有哪些益处。另外还应使他们了解与健康行为相反的不良行为究竟有哪些危害。对于某些操作技术性较强的健康行为,还应辅以图解、示范等教育手段进行技术指导,以巩固其健康行为并保证其行为的科学、规范和有效。
参考文献
1 北京医科大学主编.健康传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1
2 华西医科大学主编.健康行为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5
3 李国庆等.山西省农村24318名居民卫生知识、行为与相关疾病关系.中国健康教育,1992.增刊(8):15—19
(收稿:1998-03-15 修回:1998-1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