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59420
“模型的构建”不是“科学的目的”——与张其成同志商榷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王强 辛国芳

    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036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623

    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6-0059-02

    张其成同志在《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兼论走出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怪圈》一文(见《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12期,以下简称“张文”)中提出,“中医学关注的是‘模型’,‘原型’往往服从于‘模型’,‘藏象’即是一种典型的模型,对藏象模型的

    构建成为中医人体生命科学的目的”。对于此论,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中西医学虽然思维方式有别,采用的模型不同,但其模型的构建都是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都是在于认识、掌握和应用于原型——人和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原型是他们共同的研究对象,决定了作为医学的本质。
, http://www.100md.com
    张文关于中医学里的原型“往往服从于”模型的情况,只是历史上的表象,现在和未来则是不必要的。他也说,未来应该是“地不分南北,医不分中西”,那么在此他所言的“中医人体生命科学的目的”如果也包括“未来”的话,则中西医学将永远分下去,岂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们看到,张其成同志的确是把他的“二体三用”及“开放的圆”等“模型的构建”作为其“生命科学的目的”的。他所构建的是关于中医阴阳五行等原有模型的模型——离原型更远的模型。他说,“五行的基数是三,是‘二体三用’的组合”,“生命内系统按照‘二体三用’(阴阳五行)模型将人体外系统——宇宙自然万物纳入其中”,还说“如果将生命巨系统的运动形式看成是一个大圆,那么其中可包括无限多的小圆,使人体某些指数复返或接近婴儿,使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小圆更接近于真圆,正是生命科学追求的目标”。[1]“目标”当然就是“目的”的同义词。所谓“圆结构模型”,据他说是源于某种气功,他相信练此功会使“人与宇宙合而为一,超越语言思虑,纯由意想而成,以达到‘出神’而趋于物我同化,常定常寂,一切归元。此时宇宙与人已构成一个圆融无碍的大圆,宇宙与人的信息能量循环交通,人成为具有六神通功能的宇宙人”。[1]我们认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可能使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命延长,但不可能形成“服从于”接近“真圆模型”的返老还“婴”过程,更不可能
, http://www.100md.com
    “炼神还虚”变成“有六神通功能的宇宙人”。以此模型的建构为目标的所谓“生命科学”,很可能蜕变为用“信息”、“能量”、“宇宙”等现代科学词汇点缀的伪科学。

    从方法学角度看,模型的构建就是一种类比方法[2],人们在研究一个对象(原型)时,发现它与另一个对象(模型,包括实物的和虚物的、数学的等)在一系列本质特征上相似——不仅注意到它们在某些属性相似,而且更加注意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也相似时,人们就运用类比推论,把模型所具有的特定属性或关系当作一般的东西,预感到原型也具有同样的属性或关系。在古代由于条件所限,人们无法直接了解到某些研究对象时,类比就成了当时最有效的方法。无论中西,最早形成的一门学问就是哲学,在中国古代虽无哲学之名,但有哲学之实。“气”、“阴阳”、“五行”等直观概念组成的理论系统——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皆包含中国式的传统哲学模型。而西方,约公元前6世纪后亦有“水、火、土、气四素说”等自然哲学模型,可被视为中国传统哲学模型的孪生兄弟[3]。比较而言,西方古典哲学模型在科学性、深刻性、精致性方面都显为逊色,其被应用的时空也就不够久远和广泛。更由于西方文艺复兴后对原型直接研究的迅速发展及实物模型、数学模型的大量应用、四素说等自然哲学模型虽然也曾促成了西方医学上“四体液病理学”等假说的提出,但毕竟早早就退出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舞台。科学认识的出发点是具体的客体,它不依赖于主体,也不应受任何“哲学传统”的束缚。各种具体科学(包括医学)从传统哲学中逐渐分化出来并逐渐成熟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哲学模型的原型化。中国的阴阳五行模型就与国人从大量生活、生产实践中得来的对原型的认识逐渐融合在一起,转化为各种亦模型亦原型的假说和理论。这涉及兵法、建筑、音乐、绘画、书法等许多领域的内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是其中最成功的例子。中医学之所以成为仍然存活着的传统科学,与其古典自然哲学模型的原型化不无关系。张文认为“‘藏象’即是一种典型的模型”,其实是没有看到“藏象”的原型性。我们认为“藏”和“象”均有多层次的内涵和多元实质,既有天地阴阳大象无形之象,又有藏腑身形之结构、功能之描述。例如《内经》论“藏象”的章节,既详陈“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的模型,又细说“肺开窍于鼻,主呼吸,为气之总司”,“胃者,主纳水谷,食入不化,良久必吐”,“膀胱者,贮小便之器”等等原型表现。阴阳五行还可以直接指代原型,如“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的“阴之五宫”即五藏;又如经言“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王冰注曰:“阴,谓肾,阳,谓膀胱也”。另外,藏象除了把人们对原型的认识与阳阳五行模型融为一体,还融入了多种其他模型,如对藏腑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君主、将军、臣使等)、天文气象(日、月、风、雷等)等不尽同于阴阳五行模型的系统进行了类比。所以我们说,藏象是亦原型亦模型、非原型非模型之型——中国古人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假说,这种假说的内涵却又超出了正常人体或超人体。因此,现在我们的目的在于促进这一假说向真正的科学理论转化。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遵从于哲学传统”,而只能遵从于客观规律;原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也不会“服从于”任何模型。张文所说的一个“遵从于”,一个“服从于”,都只是科学史上的假象。本质上则是模型服从于原型,理论遵从于实践。一般来说,是在我们对原型的研究难以直接进行的时候,建立相似于所研究对象系统的模型才更有意义[2]。世界医学的进步,已使过去只能用模型方法研究的许多对象现出了原型,对此如果我们还故意视而不见,甚至把举世公认的医学结论加以贬低,势必为时代所淘汰。张文一方面把构建“二体三用”、“开放的圆”模型作为其所谓“中医人体生命科学的目的”,一方面又说西方人体理论“将人体肢解为无关连的各个局部”,“是一种线性结构的人体理论,只适用于死体,而不适用于活体”[1]。基于对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的这种一“死”一“活”的认识,张其成同志又多次发表文章重复他的“中医现代化悖论”说,即无论中医要不要现代化,都要“丢弃”或“难以保持自己的特色”[4]。而且张文还推论出“发扬‘优势’重于保持

    ‘特色’”,把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又分离开来。我们认为,如果中医没有特色,与现代医学相比也就不存在什么优势,而且只有中医特色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对此我们已另文详述,不再赘言[5]
, 百拇医药
    在当代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自己本身的研究仍然有许多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对象,所以中西医学的发展都仍必须采用构建模型的类比方法;另一方面,在与医学有关的领域,往往是伪科学最爱侵蚀之地,他们喜欢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提出某些用现代科学词汇伪装的“模型”,并要人们“服从于”这种“模型”(如法轮功的“法轮”)。因此我们在对科学模型应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对伪科学模型识别。

    一般认为,获得正确类比的可能性,植根于客观世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统一体系,这就能使我们在一个领域内找到另一个领域内的模型。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言,“类推可能很肤浅,也可能很深彻”,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有效的类比。例如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曾以全息照相为模型,对生物的某些层次的局部与整体的相关性做过许多成功的类比研究。但此后许多人则把“全息”模型扩大到无限的应用范围。张其成也是这样说,“在这个世界里,事物无论巨硕细微都充溢着相同的生命,蕴涵着世界全体的信息”。但是他却又把中医现代化研究中以某些动物为实验模型嘲讽为“由小白鼠来点头”,[6]似乎又不相信小白鼠也有与人体相同的生命信息,更难说“世界全体”了,他总是自相矛盾。其实,细微之内可能还有未知的细微,巨硕之外可能还有更高层次的巨硕;局部与整体也是相对的概念,纯粹的局部与整
, 百拇医药
    体是不存在的。如张其成所说的“整体边界”就是亦整体亦局部,非整体非局部。如果不首先明确哪个层次的细微局部与哪个层次的巨硕整体,就套用“全息”模型论其关系,则是对“全息”模型的滥用,从而变成一些无法证伪的空谈。

    作者简介:王强(1945~),男,山东省淄博市人,先后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和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致力于中西医学的比较、中医现代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其成.开放的圆——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哲学命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12.

    [2] 刘大椿.科学活动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何裕民.差异.困惑与选择——中西医学比较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

    [4] 张其成.中医现代化悖论[J].中国医药学报,1999,1:3.

    [5] 王 强,孙立亭.中医现代化悖论再质疑[J].中国医药学报,2000,2:4.

    [6] 张其成.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J].中国医药学报,2000,1:8.

    收稿日期:2000-01-19;修回日期:2000-04-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