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角度浅析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赵卫忠
单位:常州市中医院 脑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718中图分类号:R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7-0049-02
医源性疾病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病人的诊治、护理措施不当,而使病人伴发新的疾病,或引起原有的疾病加重,造成病人的病程延长、致残或死亡。医源性疾病发生的前提是医务人员的介入,是医务人员在行使职责、救死扶伤过程中,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因素造成的。
1 谦虚务实,避免偏执
偏执是固执地坚持己见,听不进相反意见。这种情况多见于高年资医生,有了多年的临床经验,有了多年的指导下级医师工作的习惯,尤其是在某些疾病的诊治中有一定的建树时,“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往往是造成医源性疾病的原因。例如:患者,女,39岁,因跌伤头部,昏迷2小时就诊,头颅CT检查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散在小血肿,经脱水、止血等药物治疗,2天后复查CT双额叶脑内血肿扩大融合成片,意识障碍浅昏迷状。下级医生提出开颅手术治疗,而上级医生却碍于个人声誉和面子,坚持初衷不改,坚持原来初始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患者终因脑疝死亡。从本病例看,是由于医生过于固执地坚持己见,听不进相反意见,尤其是听不进年资比其低的医生的不同意见。这种心态的发生一是过于注重自己的声誉,错误地将自己摆在了一贯正确和高高在上的位置,导致了临床思维的僵化[1]。二是缺乏良好的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忽视了医学的群体性。为医者一定要时刻牢记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在病情面前,医生永远是学生,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病情,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医疗工作。三人行必有吾师,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一个人的知识面、思维活动必然是有限的。集思广益,只有多听取不同意见,不断地活跃思维,才能在病情面前进行客观冷静的理性思考,避免诊断思维走向极端。
, http://www.100md.com
2 遵章守纪,规范医疗活动
规章制度是对医生医疗活动的督促和制约,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发生医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例如:患者,男,70岁,因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手术清除。术中误伤脑室,发生脑室内出血,术后拔除引流管又出现局部脑脊液漏,床旁立即伤口扩创重新缝合,导致颅内感染、化脓性脑室炎死亡。该病例原为正常择期手术,创伤不大,术后可很快恢复。但由于术中违反操作规程,损伤脑室,导致了脑室、蛛网膜下腔与血肿腔沟通,术后又由于引流口缝线结扎不紧,出现局部脑脊液漏,如能按照操作规程,局部加强缝合一针即可。遗憾的是,再次违反诊疗常规,仅凭主观认识,盲目的床旁将整个手术创口重新扩创缝合,引发颅内感染而致治疗失败。假如
需要伤口扩创,能按规章制度执行,移送病人至手术室内进行;假如手术中能遵守操作规程,不造成脑室、蛛网膜下腔与血肿腔沟通,那么该患者的预后又如何呢?痛定思痛,正是由于诊疗过程中一而再地违反了操作规程,违反了手术原则,违反了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原则,违反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导致了这一医疗悲剧的出现。这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正是由于制度不严、规范不清的结果。医疗活动的对象是生命,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依据操作规程规范自己的行动,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才能肩负起对生命负责的道义。
, 百拇医药
3 整顿药品市场,规范、净化抗生素的应用
人类发现细菌致病的历史不过百年,使用抗生素不过50年,然而由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普遍而又大量出现,感染性疾病正卷土重来。虽然耐药菌率增高有其客观原因,但医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抗生素的生产和更新换代日益加快,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一方面为医生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各药商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将医生卷入,在功利主义驱使下,医生滥用、错用抗生素的现象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赶新潮,只听医药代表一面之词,跟着广告走,或在经济杠杆作用下频繁交替使用不同的抗生素,2~3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时配伍不合理,不必要的将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甚至作为安慰剂使用等等。比如:腹股沟斜疝手术使用菌必治预防感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复达欣预防感染,小儿感冒发热使用罗氏芬联合环丙沙星,或先锋必联合复达欣等等,更有甚者患者体温已正常1周以上,伤口一期愈合,抗生素仍在静脉滴注,直到患者出院。这种用药加剧了耐药菌株的增多,造成医院内感染增多。人类发明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拯救人类,如此滥用抗生素,人为地造成微生物圈的动态失衡,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变异菌种的出现,势必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临床中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的不断发生,正是这种平衡遭受破坏的真实写照。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大了患者的痛苦与代价,也造成了国家有限医疗资金的浪费。加强医生的教育,加强医院的管理,堵绝药品流通领域的不良渠道,才能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创造良好的氛围,有效地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4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医学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对于疾病的处理游刃有余。年轻医生更是如此。例如:患者,男,37岁,以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面颅粉碎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收住。入院时昏迷状态,血压60/40 mmHg,呼吸急促,口鼻腔内大量血性液体外溢,头颅双侧额颞顶开放性损伤,脑组织外溢,上矢状窦损伤,面颅肿胀畸形,立即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同时行气管切开、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矢状窦修补术。术中血压一度降至40~30/20~10 mmHg,输全血2 800 ml,补液4 000 ml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后,血压逐渐回升至90/70 mmHg。术后返回病房,升压药物仍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撤除,意识清楚,呼之可睁眼、四肢按指令动作。3小时后,患者呼吸急促,自气管切开处咳出较多血性痰液,双肺痰鸣音,值班医生考虑补液所致心衰,忽视了颅底及面颅骨折出血的呼吸道误吸,请内科医生会诊,采用硝普钠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注射速尿,肌肉注射杜冷丁后,血压急剧下降,心跳呼吸骤停。该病例的教训在于一是对病情了解不够;二是病情发生变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仅仅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临床思维的局限;三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药物的应用只知治疗一面,而对药物的其它作用,甚至副作用考虑甚少,甚至无知。这种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并非少见,由于药物的量掌握不准,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认为:“全球死亡的病例中约占1/3是用药不当引起的,有1/7的病人死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的用药所致”[2]。所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临床思维的训练,提高医生综合分析能力,合理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合理正确地应用药物对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总之,医源性疾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作为医生,只有扎实地打好理论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不断地改进临床思维方法,才能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知识,深化知识,扩大知识,拓宽临床诊断思路,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才能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正确地选用药物,控制或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简介:赵卫忠(1957~),男,山东省荣成市人,常州市中医院脑外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姜兆侯,姜 立.医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临床思维的负面影响[J].医学与哲学,1998,19(3):165.
[2] 李本富.医源性疾病的道德责任及预防对策[J].医学与哲学,1998,19(7):377.
收稿日期:2000-03-19, 百拇医药
单位:常州市中医院 脑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718中图分类号:R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7-0049-02
医源性疾病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病人的诊治、护理措施不当,而使病人伴发新的疾病,或引起原有的疾病加重,造成病人的病程延长、致残或死亡。医源性疾病发生的前提是医务人员的介入,是医务人员在行使职责、救死扶伤过程中,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因素造成的。
1 谦虚务实,避免偏执
偏执是固执地坚持己见,听不进相反意见。这种情况多见于高年资医生,有了多年的临床经验,有了多年的指导下级医师工作的习惯,尤其是在某些疾病的诊治中有一定的建树时,“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往往是造成医源性疾病的原因。例如:患者,女,39岁,因跌伤头部,昏迷2小时就诊,头颅CT检查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散在小血肿,经脱水、止血等药物治疗,2天后复查CT双额叶脑内血肿扩大融合成片,意识障碍浅昏迷状。下级医生提出开颅手术治疗,而上级医生却碍于个人声誉和面子,坚持初衷不改,坚持原来初始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患者终因脑疝死亡。从本病例看,是由于医生过于固执地坚持己见,听不进相反意见,尤其是听不进年资比其低的医生的不同意见。这种心态的发生一是过于注重自己的声誉,错误地将自己摆在了一贯正确和高高在上的位置,导致了临床思维的僵化[1]。二是缺乏良好的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忽视了医学的群体性。为医者一定要时刻牢记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在病情面前,医生永远是学生,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病情,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医疗工作。三人行必有吾师,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一个人的知识面、思维活动必然是有限的。集思广益,只有多听取不同意见,不断地活跃思维,才能在病情面前进行客观冷静的理性思考,避免诊断思维走向极端。
, http://www.100md.com
2 遵章守纪,规范医疗活动
规章制度是对医生医疗活动的督促和制约,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发生医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例如:患者,男,70岁,因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手术清除。术中误伤脑室,发生脑室内出血,术后拔除引流管又出现局部脑脊液漏,床旁立即伤口扩创重新缝合,导致颅内感染、化脓性脑室炎死亡。该病例原为正常择期手术,创伤不大,术后可很快恢复。但由于术中违反操作规程,损伤脑室,导致了脑室、蛛网膜下腔与血肿腔沟通,术后又由于引流口缝线结扎不紧,出现局部脑脊液漏,如能按照操作规程,局部加强缝合一针即可。遗憾的是,再次违反诊疗常规,仅凭主观认识,盲目的床旁将整个手术创口重新扩创缝合,引发颅内感染而致治疗失败。假如
需要伤口扩创,能按规章制度执行,移送病人至手术室内进行;假如手术中能遵守操作规程,不造成脑室、蛛网膜下腔与血肿腔沟通,那么该患者的预后又如何呢?痛定思痛,正是由于诊疗过程中一而再地违反了操作规程,违反了手术原则,违反了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原则,违反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导致了这一医疗悲剧的出现。这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正是由于制度不严、规范不清的结果。医疗活动的对象是生命,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依据操作规程规范自己的行动,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才能肩负起对生命负责的道义。
, 百拇医药
3 整顿药品市场,规范、净化抗生素的应用
人类发现细菌致病的历史不过百年,使用抗生素不过50年,然而由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普遍而又大量出现,感染性疾病正卷土重来。虽然耐药菌率增高有其客观原因,但医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抗生素的生产和更新换代日益加快,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一方面为医生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各药商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将医生卷入,在功利主义驱使下,医生滥用、错用抗生素的现象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赶新潮,只听医药代表一面之词,跟着广告走,或在经济杠杆作用下频繁交替使用不同的抗生素,2~3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时配伍不合理,不必要的将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甚至作为安慰剂使用等等。比如:腹股沟斜疝手术使用菌必治预防感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复达欣预防感染,小儿感冒发热使用罗氏芬联合环丙沙星,或先锋必联合复达欣等等,更有甚者患者体温已正常1周以上,伤口一期愈合,抗生素仍在静脉滴注,直到患者出院。这种用药加剧了耐药菌株的增多,造成医院内感染增多。人类发明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拯救人类,如此滥用抗生素,人为地造成微生物圈的动态失衡,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变异菌种的出现,势必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临床中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的不断发生,正是这种平衡遭受破坏的真实写照。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大了患者的痛苦与代价,也造成了国家有限医疗资金的浪费。加强医生的教育,加强医院的管理,堵绝药品流通领域的不良渠道,才能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创造良好的氛围,有效地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4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医学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对于疾病的处理游刃有余。年轻医生更是如此。例如:患者,男,37岁,以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面颅粉碎性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收住。入院时昏迷状态,血压60/40 mmHg,呼吸急促,口鼻腔内大量血性液体外溢,头颅双侧额颞顶开放性损伤,脑组织外溢,上矢状窦损伤,面颅肿胀畸形,立即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同时行气管切开、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矢状窦修补术。术中血压一度降至40~30/20~10 mmHg,输全血2 800 ml,补液4 000 ml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后,血压逐渐回升至90/70 mmHg。术后返回病房,升压药物仍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撤除,意识清楚,呼之可睁眼、四肢按指令动作。3小时后,患者呼吸急促,自气管切开处咳出较多血性痰液,双肺痰鸣音,值班医生考虑补液所致心衰,忽视了颅底及面颅骨折出血的呼吸道误吸,请内科医生会诊,采用硝普钠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注射速尿,肌肉注射杜冷丁后,血压急剧下降,心跳呼吸骤停。该病例的教训在于一是对病情了解不够;二是病情发生变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仅仅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临床思维的局限;三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药物的应用只知治疗一面,而对药物的其它作用,甚至副作用考虑甚少,甚至无知。这种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并非少见,由于药物的量掌握不准,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认为:“全球死亡的病例中约占1/3是用药不当引起的,有1/7的病人死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的用药所致”[2]。所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临床思维的训练,提高医生综合分析能力,合理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合理正确地应用药物对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总之,医源性疾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作为医生,只有扎实地打好理论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不断地改进临床思维方法,才能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知识,深化知识,扩大知识,拓宽临床诊断思路,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才能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正确地选用药物,控制或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简介:赵卫忠(1957~),男,山东省荣成市人,常州市中医院脑外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姜兆侯,姜 立.医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临床思维的负面影响[J].医学与哲学,1998,19(3):165.
[2] 李本富.医源性疾病的道德责任及预防对策[J].医学与哲学,1998,19(7):377.
收稿日期:2000-03-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