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发展前景的展望
作者:吴咸中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兼容;发展;展望
医学与哲学001104摘要: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包括交叉兼容、中西互补、结合创新。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着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及理论研究、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能否处理好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11-0005-04
Prospect for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百拇医药 WU Xianzhong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
Abstract: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clude cross compatibility,mutual comple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and innovation,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CWM).Now,CCWM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modern medicine,and difficulty in theoretical research,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ersonnel training.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ment of CCWM in the 21st centur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CCWM;compatibility;development;prospect
1 曲折的过程,难得的统一
自19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以比较快的速度传入中国后,就产生了对两种医学的不同认识,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甚至发生矛盾、碰撞与斗争。历时百年,时起时伏。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取得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这是很难的。赵洪钧先生专门写了一本《中西医争论史》,我很感谢他能够写这样一本书。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引起了这么大的波动,走过了这么曲折的道路,能够写成这样一本书,把它记录下来对我们的后人少走弯路是很有好处的。这个争论直到现在还只能说是基本解决了,还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三代领导人都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有过精辟的论述。现在有的同志把这三代领导人的论述归纳成四句话:中医不能丢,中西医并重,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我认为这四句话,第一句,中医不能丢,是因为中国医药学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宝库,不能丢;第二句,要中西医并重,不能重中医而轻西医,或重西医而轻中医;后两句话指明了中医要现代化,中西医并重,要中西医结合我想这四句话应当代表了我们党及国家三代领导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最后形成了这四句精辟的话。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认真贯彻,就能使我国医学符合我们的国情,形成中国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在人类医疗保健事业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恓飡
, 百拇医药
2 中西医结合发展中的几件大事
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件大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建立。
(2)1956年首批中医学院诞生。
(3)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重要批示。
(4)1978年~198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学科列入全国8个医学一级学科之一,在全国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与博士生。
(5)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
(6)自1991年以来,先后有3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进入院士行列。
, http://www.100md.com
(7)1996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出版。这本书是由中西医结合学会主持,责成李岩同志主编,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下卷。2000年,《中西医结合医学》出版。这本书是由张文康主编,邀请了陈可冀、沈自尹和我作为副主编,由国家医药卫生部门主持编写的。这在中西医结合历史上是可以写上一笔的。因为这本书把中西医结合从政策问题到学科建设问题,到中西结合医学怎么发展都写到了。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西医结合已经日趋成熟了。
3 三种结合,逐层提高
20世纪后半期,告别是80年代以后,不管人们是否自觉,都在不同程度地卷入到中西医结合这个广阔的领域。21世纪,中西医结合将更加普及,结合的形式也会多种多样,结合的水平也将日益提高。这里我着重要讲一下中西医之间的兼容问题,因为现在对中西医怎样互相接受对方的东西,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我认为,中西医兼容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我们中西医兼容好了,那么我们就能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缩短,因为我们中医现代化的时间,与现代医学比较起来,我们至少已经推迟了200年,如果我们还在兼容科学成果方面,存在不太准确的看法,将会大大推迟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 百拇医药
3.1 交叉兼容
我认为中西医结合第一种形式就是兼容并用。中西医之间的交叉和兼容将不断扩展,兼容不仅仅在药物上和医疗手段上,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应该兼容,现在我走过很多医院,中医、西医医院我都看过,手段上兼容比较容易,西医医院有CT、核磁共振,中医也可以有,这个较容易,但在理论上,特别是对基础医学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出入。下面我讲讲我认识应该如何兼容的问题。
兼容在基础医学与现代诊断学方面的成果,某些特效现代中西药物,都应当成为中西医共用的东西,特别是基础医学。西医从近代医学发展为现代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基础医学形成了体系,没有基础医学的临床医学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体系。我认为,基础医学,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细菌学等,这些学科既是生物学的范畴,同时又是医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应当为中西医所共用,不要把这个划成西医的东西,中医用这些东西好象就不合适了,这是不对的。如果中医同道忽视了对基础医学的兼容,对诊断学的兼容,那我们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大大地延缓。从西医来说,中医理论学说和治疗方法,经过不断地提高,将被广大西医所接受,并用于实践。在理论上,中医的精华很多,尽管其理论是用自然科学作为指导,但作为这个理论的框架,作为医学模式,有很多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东西。比如说,中医的人体观是整体观、疾病观,它认为疾病是正邪相互斗争的产物,它不单纯片面强调致病因素,而强调机体。如果我们只认为中医就是几个方子,几个药,或者学了几个针灸穴位就学习中医了,这还远远不够。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新型制剂的不断增加,将改变中西药在市场上的对敌,所谓中药西用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前些年访问了日本,日本使用中药颗粒剂的大约在40%~50%。今年春天我又去了日本,日本的医生,包括大学医院的医生,用颗粒剂的人已经达到70%以上。我所说的兼容的问题,尽管在认识上还有许多不统一,特别是对基础医学到底是生物科学的一部分,也是医学的一部分。我认为应当是中西医兼容,不要把这部分都看成是西医的东西,甚至歧视它,排斥它,西医对中医理论的诊治方法中优秀的学说也应鼓励。
, 百拇医药
3.2 中西互补
这是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中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与不同文化背影下形成的,互有短长,互补性很强。取长有方,补短有术,就会促进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共同提高。这是一种互补性的结合。中医可以补西医的短处,比如外科医生在学中医以前,只是靠手术治病,学了中医以后,形容我就是一手拿刀,一手拿药,现在很多病,如果说我比别的外科医生有点儿长处,就是我会中医的辨证论治。在外科治疗学上,我比他们扩展了很多。尽管在理论上还没有统一,但已收到了良好疗效的,这种例子也很多。我们搞中西医结合基本上就是走这个路子。互补的结果,有些认为必须做手术的病人,现在可以不必做了,手术前后的治疗,过去西医没有办法的,应用中医以后,好办法多了。总的说来,西医在认识疾病,或在认识世界上,如果从客观到微观,从系统水平、脏器水平、细胞水平,一直到分子水平,它是很好的,但在改造世界、改造疾病方面,有效的手段还不够多,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既要正确深入地认识疾病,又能改造疾病,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 百拇医药
3.3 结合创新
这是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目的。不可能一旦结合立即创新,但在某些理论或观点上,在某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通过长期实践及认真探索,确能实现创新。从90年代初期以来,已经出现一批结合创新的成果。创新的结合在我们这些年的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是不少的。中西医结合的结果是西医所没有的,中医也没有认识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我这里举一个例子。通里攻下法在中医能治疗很多疾病,但过去认为通里攻下法也就是把肠道的内容给攻下来,但我们近30年的研究发现,通里攻下法还有其他作用:第一,增加肠蠕动,增加肠容积,增进肠道的推进功能,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第二,增加肠管和腹腔器官的血流,促进腹膜吸收,这一点在古书上也没有记载,现代医学也没有通过增加肠蠕动来增加肠管血流量和增加腹膜的吸收;第三,对消化道激素分泌有调节作用,如对胃泌素,特别是对胃动素具有增强合成和分泌的作用;第四,抑制肠道细菌,清除肠道细菌和内毒素。肠道在人体既是一个消化器官,又是一个垃圾坑,有很多的细菌和毒素,特别是在患病时,那么通里攻下可以消除肠道的细菌毒素;第五,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实,通里攻下法有肠屏障保护功能,能够抑制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这是现代医学早在10年前已经想到的事情,但现在还没有好的办法。这样的结合就有创新了,中医没有做过这个阐述,西医也没有这样的药物或治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4 面临的挑战
中医从19世纪中叶,从细胞病理学成立以后,进入到现代,到20世纪中叶,大体上可以说从1850年到1950年,分子生物学出现以后,这100年时间,是一个现代医学从近代医学进入到现代医学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几个主要标志:(1)建立起完善的解剖生理体系。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实验医学,逐步把器官的形态弄清楚了,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楚了,这一点比中医要进步很多。中医的脏腑学说还是从外在来论述的。如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解剖生理体系,这个医学不能成为现代医学;(2)形成了现代的病因病理体系,不能用三因学说来解释病因(内因、外因、内外因),比较概括,不深入系统;(3)形成了现代临床治疗和预防体系;(4)自然科学的成就运用到医学的周期越来越短,改变医学面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理学上的成果,还是工学上的成果,很快地就应用到医学上,而且运用的周期,改变面貌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说,用腹腔镜做胆囊切除,是1987年在法国成功的第1例,到1990年,在美国,在欧洲,基本上都推广了。1991年以后,我国在云南、昆明等地开展了这种手术,1992年以后在全国就推广了。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手术胆囊切除的比例是10:1。所以新技术出现以后,推广得很快。比如分子生物学,前10年好多还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而现在已经进入到医疗、诊断、治疗各个领域,几乎可以说医学科学研究离不开分子生物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更加密切,应用自然科学成果的时间越来越短,改变医学面貌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学科来说,医学对理科、生物科学、工程、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对心理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几乎可以说医学离不开社会。如果离开了社会,这个医学就不是医学了。医学也离不开其他的各种门类的自然科学,也离不开人文科学。如果用这五条标准来衡量,那我们中医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http://www.100md.com
4.1 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
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也是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就面临着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如果我们发展的速度很慢,我们的学术地位就要受到影响,我们在医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要受到影响,甚至于后备力量的培养,我们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凝聚力,我们这代人为此而献身,我们的后代还愿不愿意搞中医,在这种强大的挑战下,这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4.2 理论研究上的难关
总体来说,中医医学还是以现代哲学作为指导,比如阴阳五行学说等等。有一个从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向现代自然科学过渡的过程。但是现在能不能过,怎么过,认识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应当过,有人认为如果用现代科学来整理中医,就是要消灭中医,这个认识上的对立是很尖锐的。另外,从治机上,我们是怎样治好病的,要从推理、取类比象,进入到现代药理学、现代药效学,从表象进入到本质,从主观到客观。我经常在评议论文、评议成果时讲到中药的作用:多层面、多靶点、双向调节作用。对升高的我给降低了,对虚的我给补了,对实的我有祛邪的作用。但是我们只是在中医理论上可以这么讲,在西医上可以这样推测,我们还缺乏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说明中药复方的多层面、多靶点、双向调节的作用。如果拿不出现代的实验来作依据,就很难说明问题。
, http://www.100md.com
4.3 中药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从栽培、新型制剂的研制、有效成分的检出或提取,复方药理学和药效学的研究,问题还很多。前几天,在科学时报梁晓天院士写了一个短评,他说,中药研究必须现代化,比如说,种植、质量控制、有效成分或代表成分的确定,新型制剂等等。也有人主张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应当把中医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研究出来,我认为这种观点很可能使中药研究经络研究,找另一条通道的道路,因为这是一种推理、取类比象。如果走这条路而不走现代化的道路,很容易出现问题。
4.4 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
中西医结合的基地,从数量上看是增长了,水平是否普遍提高了呢?现在还不好说。现在很多省市搞西医的学习班搞不起来。我们中西医结合培养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流失得也很多。
最后,我大胆地讲讲中西医结合的三种前途。这个问题很多官员都回避,认为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只讲究重要性,只讲究过程,不讲结果,我大胆地综合各方面的看法,认为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的发展有三种可能。
, 百拇医药
(1)中西医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但这很难实现。有如下理由:(1)现代医学,我们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我们现代医学,临床医学至少落后10年到20年,基础医学落后得更多,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比较落后的西医学,和比较难研究的中医学,要形成一个全面的、具有特色的整个的现代医学比较难;(2)通过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中医学汇入现代医学的主流,但仍保留一些独特的学说和诊治方法,这一点是多数人认为的,认为将来在世界上存在两种同时存在的医学不大可能,因为西医学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它在医学里的主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将来很可能汇入现代医学的主流,即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比如基因的研究,基因组的研究,我们有1%就不错了;(3)西医学与中医学长期共存,按照自身的科学规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是一种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见,认为既然承认中医是一门科学,就不要用西医去研究它,不要西医化,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究竟这三种发展哪一种更可靠呢?将由历史来证明。我不主张现在争论不休,将来由我们的后人,用他们的实际结果来做出结论,只要我们能做出一些有利于中医现代化,有利于丰富现代医学的工作,我们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
作者简介:吴咸中(1925-),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
收稿日期:2000-09-2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兼容;发展;展望
医学与哲学001104摘要: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包括交叉兼容、中西互补、结合创新。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着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及理论研究、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能否处理好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11-0005-04
Prospect for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百拇医药 WU Xianzhong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
Abstract: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clude cross compatibility,mutual comple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and innovation,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CWM).Now,CCWM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modern medicine,and difficulty in theoretical research,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ersonnel training.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ment of CCWM in the 21st centur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CCWM;compatibility;development;prospect
1 曲折的过程,难得的统一
自19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以比较快的速度传入中国后,就产生了对两种医学的不同认识,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甚至发生矛盾、碰撞与斗争。历时百年,时起时伏。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取得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这是很难的。赵洪钧先生专门写了一本《中西医争论史》,我很感谢他能够写这样一本书。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引起了这么大的波动,走过了这么曲折的道路,能够写成这样一本书,把它记录下来对我们的后人少走弯路是很有好处的。这个争论直到现在还只能说是基本解决了,还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三代领导人都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有过精辟的论述。现在有的同志把这三代领导人的论述归纳成四句话:中医不能丢,中西医并重,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我认为这四句话,第一句,中医不能丢,是因为中国医药学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宝库,不能丢;第二句,要中西医并重,不能重中医而轻西医,或重西医而轻中医;后两句话指明了中医要现代化,中西医并重,要中西医结合我想这四句话应当代表了我们党及国家三代领导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最后形成了这四句精辟的话。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认真贯彻,就能使我国医学符合我们的国情,形成中国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在人类医疗保健事业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恓飡
, 百拇医药
2 中西医结合发展中的几件大事
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件大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建立。
(2)1956年首批中医学院诞生。
(3)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重要批示。
(4)1978年~198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学科列入全国8个医学一级学科之一,在全国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与博士生。
(5)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
(6)自1991年以来,先后有3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进入院士行列。
, http://www.100md.com
(7)1996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出版。这本书是由中西医结合学会主持,责成李岩同志主编,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下卷。2000年,《中西医结合医学》出版。这本书是由张文康主编,邀请了陈可冀、沈自尹和我作为副主编,由国家医药卫生部门主持编写的。这在中西医结合历史上是可以写上一笔的。因为这本书把中西医结合从政策问题到学科建设问题,到中西结合医学怎么发展都写到了。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西医结合已经日趋成熟了。
3 三种结合,逐层提高
20世纪后半期,告别是80年代以后,不管人们是否自觉,都在不同程度地卷入到中西医结合这个广阔的领域。21世纪,中西医结合将更加普及,结合的形式也会多种多样,结合的水平也将日益提高。这里我着重要讲一下中西医之间的兼容问题,因为现在对中西医怎样互相接受对方的东西,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我认为,中西医兼容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我们中西医兼容好了,那么我们就能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缩短,因为我们中医现代化的时间,与现代医学比较起来,我们至少已经推迟了200年,如果我们还在兼容科学成果方面,存在不太准确的看法,将会大大推迟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 百拇医药
3.1 交叉兼容
我认为中西医结合第一种形式就是兼容并用。中西医之间的交叉和兼容将不断扩展,兼容不仅仅在药物上和医疗手段上,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应该兼容,现在我走过很多医院,中医、西医医院我都看过,手段上兼容比较容易,西医医院有CT、核磁共振,中医也可以有,这个较容易,但在理论上,特别是对基础医学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出入。下面我讲讲我认识应该如何兼容的问题。
兼容在基础医学与现代诊断学方面的成果,某些特效现代中西药物,都应当成为中西医共用的东西,特别是基础医学。西医从近代医学发展为现代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基础医学形成了体系,没有基础医学的临床医学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体系。我认为,基础医学,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细菌学等,这些学科既是生物学的范畴,同时又是医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应当为中西医所共用,不要把这个划成西医的东西,中医用这些东西好象就不合适了,这是不对的。如果中医同道忽视了对基础医学的兼容,对诊断学的兼容,那我们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大大地延缓。从西医来说,中医理论学说和治疗方法,经过不断地提高,将被广大西医所接受,并用于实践。在理论上,中医的精华很多,尽管其理论是用自然科学作为指导,但作为这个理论的框架,作为医学模式,有很多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东西。比如说,中医的人体观是整体观、疾病观,它认为疾病是正邪相互斗争的产物,它不单纯片面强调致病因素,而强调机体。如果我们只认为中医就是几个方子,几个药,或者学了几个针灸穴位就学习中医了,这还远远不够。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新型制剂的不断增加,将改变中西药在市场上的对敌,所谓中药西用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前些年访问了日本,日本使用中药颗粒剂的大约在40%~50%。今年春天我又去了日本,日本的医生,包括大学医院的医生,用颗粒剂的人已经达到70%以上。我所说的兼容的问题,尽管在认识上还有许多不统一,特别是对基础医学到底是生物科学的一部分,也是医学的一部分。我认为应当是中西医兼容,不要把这部分都看成是西医的东西,甚至歧视它,排斥它,西医对中医理论的诊治方法中优秀的学说也应鼓励。
, 百拇医药
3.2 中西互补
这是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中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与不同文化背影下形成的,互有短长,互补性很强。取长有方,补短有术,就会促进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共同提高。这是一种互补性的结合。中医可以补西医的短处,比如外科医生在学中医以前,只是靠手术治病,学了中医以后,形容我就是一手拿刀,一手拿药,现在很多病,如果说我比别的外科医生有点儿长处,就是我会中医的辨证论治。在外科治疗学上,我比他们扩展了很多。尽管在理论上还没有统一,但已收到了良好疗效的,这种例子也很多。我们搞中西医结合基本上就是走这个路子。互补的结果,有些认为必须做手术的病人,现在可以不必做了,手术前后的治疗,过去西医没有办法的,应用中医以后,好办法多了。总的说来,西医在认识疾病,或在认识世界上,如果从客观到微观,从系统水平、脏器水平、细胞水平,一直到分子水平,它是很好的,但在改造世界、改造疾病方面,有效的手段还不够多,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既要正确深入地认识疾病,又能改造疾病,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 百拇医药
3.3 结合创新
这是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目的。不可能一旦结合立即创新,但在某些理论或观点上,在某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通过长期实践及认真探索,确能实现创新。从90年代初期以来,已经出现一批结合创新的成果。创新的结合在我们这些年的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是不少的。中西医结合的结果是西医所没有的,中医也没有认识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我这里举一个例子。通里攻下法在中医能治疗很多疾病,但过去认为通里攻下法也就是把肠道的内容给攻下来,但我们近30年的研究发现,通里攻下法还有其他作用:第一,增加肠蠕动,增加肠容积,增进肠道的推进功能,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第二,增加肠管和腹腔器官的血流,促进腹膜吸收,这一点在古书上也没有记载,现代医学也没有通过增加肠蠕动来增加肠管血流量和增加腹膜的吸收;第三,对消化道激素分泌有调节作用,如对胃泌素,特别是对胃动素具有增强合成和分泌的作用;第四,抑制肠道细菌,清除肠道细菌和内毒素。肠道在人体既是一个消化器官,又是一个垃圾坑,有很多的细菌和毒素,特别是在患病时,那么通里攻下可以消除肠道的细菌毒素;第五,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实,通里攻下法有肠屏障保护功能,能够抑制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这是现代医学早在10年前已经想到的事情,但现在还没有好的办法。这样的结合就有创新了,中医没有做过这个阐述,西医也没有这样的药物或治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4 面临的挑战
中医从19世纪中叶,从细胞病理学成立以后,进入到现代,到20世纪中叶,大体上可以说从1850年到1950年,分子生物学出现以后,这100年时间,是一个现代医学从近代医学进入到现代医学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几个主要标志:(1)建立起完善的解剖生理体系。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实验医学,逐步把器官的形态弄清楚了,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楚了,这一点比中医要进步很多。中医的脏腑学说还是从外在来论述的。如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解剖生理体系,这个医学不能成为现代医学;(2)形成了现代的病因病理体系,不能用三因学说来解释病因(内因、外因、内外因),比较概括,不深入系统;(3)形成了现代临床治疗和预防体系;(4)自然科学的成就运用到医学的周期越来越短,改变医学面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理学上的成果,还是工学上的成果,很快地就应用到医学上,而且运用的周期,改变面貌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说,用腹腔镜做胆囊切除,是1987年在法国成功的第1例,到1990年,在美国,在欧洲,基本上都推广了。1991年以后,我国在云南、昆明等地开展了这种手术,1992年以后在全国就推广了。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手术胆囊切除的比例是10:1。所以新技术出现以后,推广得很快。比如分子生物学,前10年好多还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而现在已经进入到医疗、诊断、治疗各个领域,几乎可以说医学科学研究离不开分子生物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更加密切,应用自然科学成果的时间越来越短,改变医学面貌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学科来说,医学对理科、生物科学、工程、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对心理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几乎可以说医学离不开社会。如果离开了社会,这个医学就不是医学了。医学也离不开其他的各种门类的自然科学,也离不开人文科学。如果用这五条标准来衡量,那我们中医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http://www.100md.com
4.1 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
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也是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就面临着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如果我们发展的速度很慢,我们的学术地位就要受到影响,我们在医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要受到影响,甚至于后备力量的培养,我们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凝聚力,我们这代人为此而献身,我们的后代还愿不愿意搞中医,在这种强大的挑战下,这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4.2 理论研究上的难关
总体来说,中医医学还是以现代哲学作为指导,比如阴阳五行学说等等。有一个从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向现代自然科学过渡的过程。但是现在能不能过,怎么过,认识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应当过,有人认为如果用现代科学来整理中医,就是要消灭中医,这个认识上的对立是很尖锐的。另外,从治机上,我们是怎样治好病的,要从推理、取类比象,进入到现代药理学、现代药效学,从表象进入到本质,从主观到客观。我经常在评议论文、评议成果时讲到中药的作用:多层面、多靶点、双向调节作用。对升高的我给降低了,对虚的我给补了,对实的我有祛邪的作用。但是我们只是在中医理论上可以这么讲,在西医上可以这样推测,我们还缺乏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说明中药复方的多层面、多靶点、双向调节的作用。如果拿不出现代的实验来作依据,就很难说明问题。
, http://www.100md.com
4.3 中药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从栽培、新型制剂的研制、有效成分的检出或提取,复方药理学和药效学的研究,问题还很多。前几天,在科学时报梁晓天院士写了一个短评,他说,中药研究必须现代化,比如说,种植、质量控制、有效成分或代表成分的确定,新型制剂等等。也有人主张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应当把中医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研究出来,我认为这种观点很可能使中药研究经络研究,找另一条通道的道路,因为这是一种推理、取类比象。如果走这条路而不走现代化的道路,很容易出现问题。
4.4 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
中西医结合的基地,从数量上看是增长了,水平是否普遍提高了呢?现在还不好说。现在很多省市搞西医的学习班搞不起来。我们中西医结合培养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流失得也很多。
最后,我大胆地讲讲中西医结合的三种前途。这个问题很多官员都回避,认为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只讲究重要性,只讲究过程,不讲结果,我大胆地综合各方面的看法,认为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的发展有三种可能。
, 百拇医药
(1)中西医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但这很难实现。有如下理由:(1)现代医学,我们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我们现代医学,临床医学至少落后10年到20年,基础医学落后得更多,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比较落后的西医学,和比较难研究的中医学,要形成一个全面的、具有特色的整个的现代医学比较难;(2)通过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中医学汇入现代医学的主流,但仍保留一些独特的学说和诊治方法,这一点是多数人认为的,认为将来在世界上存在两种同时存在的医学不大可能,因为西医学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它在医学里的主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将来很可能汇入现代医学的主流,即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比如基因的研究,基因组的研究,我们有1%就不错了;(3)西医学与中医学长期共存,按照自身的科学规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是一种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见,认为既然承认中医是一门科学,就不要用西医去研究它,不要西医化,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究竟这三种发展哪一种更可靠呢?将由历史来证明。我不主张现在争论不休,将来由我们的后人,用他们的实际结果来做出结论,只要我们能做出一些有利于中医现代化,有利于丰富现代医学的工作,我们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
作者简介:吴咸中(1925-),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
收稿日期:2000-09-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