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微循环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9596
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变的微循环及血流变的改变
http://www.100md.com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刘伟 姚建 喜斌 张春

    单位:刘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姚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喜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张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234

    大量研究表明, 微循环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 其危险性大大增高, 并关系到疾病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 因此我们观察了糖尿病性心脑 血管病变时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32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变患者均由门诊确诊, 男19例、 女13例, 年龄43~75岁(平均 58岁), 同时对50例健康人进行检测为对照组,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8~62岁(平 均49例)。

    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的TK-M2CAS型微循环学检测分析仪器。 常规检测左 手无名指的甲襞微循环。

    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的LG-R-80A型血液粘度仪及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21分光 光度计。

    观测结果按田牛加权积分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对二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可见心脑血管病变组的管袢形态、 血液流态、 管周状态积 分值及总积分值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均<0.01), 其主要改变有: 管袢轮廓 模糊不清、 管袢交叉畸形增多, 血流缓慢、 红细胞中度聚集, 乳头平坦、 可见白色微 血栓、 渗出和出血等(见表1)。 从表2中可见, 观察组的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 压积、 红细胞聚集指数、 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正常组(P<0.05~0.01 )。
, 百拇医药
    表 1 二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比较(±s) 分组

    n

    各项积分值

    总积分值

    管袢形态

    血液流态

    袢周形态

    对照组

    50

    0.86±0.11

    1.37±0.52
, 百拇医药
    0.68±0.19

    2.91±0.82

    观察组

    32

    1.72±0.841)

    2.36±0.621)

    1.30±0.821)

    5.48±2.281)

    注: 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表 2 二组血流变学检测结果对比[ STBZ (±s) 指 标
, 百拇医药
    对照组(n=50)

    对照组(n=32)

    全血粘度 150 s-1

    3.70±0.38

    5.12±1.061)

    (mPa*s) 10s-1

    16.12±1.64

    22.13±1.081)

    血浆粘度(mPa*s)

    1.50±0.11
, 百拇医药
    2.07±0.431)

    红细胞压积

    0.41±0.04

    0.54±0.372)

    红细胞聚集指数

    4.45±0.93

    5.94±0.471)

    血 沉(mm/h)

    15.00±6.00

    28.00±5.001)

    纤维蛋白原(g/L)
, 百拇医药
    3.00±1.00

    4.40±0.60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1, 2) P<0.053 讨 论

    心脑血管病变是严重危豁人体健康的一组疾病, 死亡率较高, 而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和脑血 管意外的患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病情进展也较快, 通过甲襞微循环及血流变学 检测可知, 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变时, 其各项指标较正常人变化显著, 其机理可能是由 于血液内粘滞因子升高, 使微循环血流减慢, 使脑组织及心肌局限性缺氧和酸中毒, 使 内皮损伤、 胶原纤维暴露、 血小板附壁并形成血栓。 它反映的全身微循环状态, 为预防 此病发生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本文作者简介:刘伟(1950~), 女, 汉族, 主任医师

    本文1999-06-07收到, 2000-01-20接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