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血脂、脂蛋白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杨春凯 曹凤华 刘翠晴 鞠庆梅
单位:杨春凯 曹凤华 刘翠晴(黑龙江省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36);鞠庆梅(黑龙江省嫩江县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233本文旨在研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血脂、 脂蛋白的相关性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39例, 年龄60~70岁, 均为正常健康男性。 冠心病组43例, 其中急性心绞痛25例 、 陈旧心肌梗塞10例、 心律失常型8例, 上述患者均为男性, 与对照组年龄相当, 具有 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 http://www.100md.com
甘油三酯(TG)采用正庚烷、 异丙醇抽提、 三唑显色测定; 胆固醇(TCh)用三酶法;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正组分HDL-C2和HDL-C3用葡聚 糖硫酸酯/mg沉淀法, 用三酶法测定LDL, 用公式(Friedewald)LDL-C=TCh-(HDL-C+1/5TG )计算得出; 血液流变检测应用上海产XLB911毛细血管粘度计和红细胞电泳仪, 血液标本 一律清晨空腹采取。 本文测定值都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 在分析几种因素 的关系时, 采用线性相关及多变量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 并求得回归方程。
2 结 果
表1显示CHD组与对照组在TCh、 TG、 LDL-C有显著差异(P<0.05), 其余差异不大 。
表2显示二组间的红细胞压积、 聚集指数无明显差异; 而血浆比粘度、 全血比粘度、 血 沉几项指标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 http://www.100md.com
从表3可以看出, HDL-C与全血比粘度(高切)、 血浆比粘度、 聚集指数大致是呈轻度负相关, P>0.05的占多数。 而LDL-C与上述几项血液流变 学指标大多数呈正相关, P<0.05, 说明血液粘度随LD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表 1 二组血脂、 脂蛋白的测定值 (±s) 项 目
对照组(n=39)
CHD组(n=43)
TCh(mmol/L)
4.46±0.43
5.56±0.591)
, http://www.100md.com TG(mmol/L)
1.28±0.34
1.95±0.731)
HDL-C(mmol/L)
1.39±0.35
1.30±0.05
HDL-C2(mmol/L)
0.46±0.25
0.44±0.09
HDL-C3(mmol/L)
0.95±0.08
, http://www.100md.com
0.86±0.09
LDL-C(mmol/L)
2.90±0.50
3.32±0.401)
注: 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表 2 二组血流变学测定结果(±s) 项 目
对照组(n=39)
CHD组(n=43)
红细胞压积(%)
47.20±4.00
, 百拇医药
49.85±5.90
全血粘度 80 s-1
5.43±0.96
6.9±1.101)
(比) 20 s-1
7.55±1.20
10.7±3.401)
血浆粘度(比)
1.59±0.13
1.79±0.151)
, http://www.100md.com
血 沉(mm/h)
12.36±5.1
20.1±16.21)
刚性指数
5.26±0.84
6.54±1.40
聚集指数
1.50±0.14
1.52±0.36
注: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表 3 各组的血脂、 脂蛋白与血液 流变性的关系 项 目
, http://www.100md.com 分 组
x1全血粘度高切
x2全血
粘度低切
x 3血
浆比粘度
x6
聚集指数
HDL-C
CHD组
0.7191)
-0.281)
, 百拇医药
-0.04
-0.092
LDL-C
CHD组
0.633
0.7621)
0.190
0.5531)
注: 1) P<0.05
3 讨 论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健康老年人血脂、 脂蛋白测定基本正常。 冠心病组的LDL- C1明显升高, 但HDL-C对其正组分HDL-C2、 HDL-C3的变化不明显, TCh、 TG明 显高于对照组, 这一点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
, 百拇医药
血液流变学的几项主要指标显示冠心病组明显升高, 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血液粘度升 高在心血管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通过线性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我们认为LDL与血液 流变学的几项主要指标呈明显正相关, 因此本文认为LDL是增加血液的粘度、 导致心血疾 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根据本文病例的发病史, 结合LDL-C的变化及血流变学的关系的 统计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LDL-C在0~10 mmol/L以下者, 发病率很低。 所以将上述指标 的这个阈值定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度的临界阈是否合适, 尚须得到更多研究结果的证实。
本文作者简介:杨春凯(1962~), 男, 汉族, 主治医师
本文1999-04-28收到, 2000-02-26接受, 百拇医药
单位:杨春凯 曹凤华 刘翠晴(黑龙江省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36);鞠庆梅(黑龙江省嫩江县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233本文旨在研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血脂、 脂蛋白的相关性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39例, 年龄60~70岁, 均为正常健康男性。 冠心病组43例, 其中急性心绞痛25例 、 陈旧心肌梗塞10例、 心律失常型8例, 上述患者均为男性, 与对照组年龄相当, 具有 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 http://www.100md.com
甘油三酯(TG)采用正庚烷、 异丙醇抽提、 三唑显色测定; 胆固醇(TCh)用三酶法;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正组分HDL-C2和HDL-C3用葡聚 糖硫酸酯/mg沉淀法, 用三酶法测定LDL, 用公式(Friedewald)LDL-C=TCh-(HDL-C+1/5TG )计算得出; 血液流变检测应用上海产XLB911毛细血管粘度计和红细胞电泳仪, 血液标本 一律清晨空腹采取。 本文测定值都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 在分析几种因素 的关系时, 采用线性相关及多变量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 并求得回归方程。
2 结 果
表1显示CHD组与对照组在TCh、 TG、 LDL-C有显著差异(P<0.05), 其余差异不大 。
表2显示二组间的红细胞压积、 聚集指数无明显差异; 而血浆比粘度、 全血比粘度、 血 沉几项指标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 http://www.100md.com
从表3可以看出, HDL-C与全血比粘度(高切)、 血浆比粘度、 聚集指数大致是呈轻度负相关, P>0.05的占多数。 而LDL-C与上述几项血液流变 学指标大多数呈正相关, P<0.05, 说明血液粘度随LD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表 1 二组血脂、 脂蛋白的测定值 (±s) 项 目
对照组(n=39)
CHD组(n=43)
TCh(mmol/L)
4.46±0.43
5.56±0.591)
, http://www.100md.com TG(mmol/L)
1.28±0.34
1.95±0.731)
HDL-C(mmol/L)
1.39±0.35
1.30±0.05
HDL-C2(mmol/L)
0.46±0.25
0.44±0.09
HDL-C3(mmol/L)
0.95±0.08
, http://www.100md.com
0.86±0.09
LDL-C(mmol/L)
2.90±0.50
3.32±0.401)
注: 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表 2 二组血流变学测定结果(±s) 项 目
对照组(n=39)
CHD组(n=43)
红细胞压积(%)
47.20±4.00
, 百拇医药
49.85±5.90
全血粘度 80 s-1
5.43±0.96
6.9±1.101)
(比) 20 s-1
7.55±1.20
10.7±3.401)
血浆粘度(比)
1.59±0.13
1.79±0.151)
, http://www.100md.com
血 沉(mm/h)
12.36±5.1
20.1±16.21)
刚性指数
5.26±0.84
6.54±1.40
聚集指数
1.50±0.14
1.52±0.36
注: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表 3 各组的血脂、 脂蛋白与血液 流变性的关系 项 目
, http://www.100md.com 分 组
x1全血粘度高切
x2全血
粘度低切
x 3血
浆比粘度
x6
聚集指数
HDL-C
CHD组
0.7191)
-0.281)
, 百拇医药
-0.04
-0.092
LDL-C
CHD组
0.633
0.7621)
0.190
0.5531)
注: 1) P<0.05
3 讨 论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健康老年人血脂、 脂蛋白测定基本正常。 冠心病组的LDL- C1明显升高, 但HDL-C对其正组分HDL-C2、 HDL-C3的变化不明显, TCh、 TG明 显高于对照组, 这一点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
, 百拇医药
血液流变学的几项主要指标显示冠心病组明显升高, 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血液粘度升 高在心血管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通过线性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我们认为LDL与血液 流变学的几项主要指标呈明显正相关, 因此本文认为LDL是增加血液的粘度、 导致心血疾 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根据本文病例的发病史, 结合LDL-C的变化及血流变学的关系的 统计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LDL-C在0~10 mmol/L以下者, 发病率很低。 所以将上述指标 的这个阈值定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度的临界阈是否合适, 尚须得到更多研究结果的证实。
本文作者简介:杨春凯(1962~), 男, 汉族, 主治医师
本文1999-04-28收到, 2000-02-26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