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9757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与铅的肝毒性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李胜联 胡万达 肖茂磊

    单位:541004 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李胜联);广西医科大学卫生系劳动卫生学教研室(胡万达);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测试中心电镜室(肖茂磊)

    关键词: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与铅的肝毒性的关系 铅化合物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毒物,对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等损害有较多的报道,对肝脏损害的报道较少,特别是血清ALT(GPT)活力与肝超微结构改变之间关系的动物实验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醋酸铅(AR,广州化学试剂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IBA-CORNING),电镜(日立H-600)。

    2.动物及染毒: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87±0.24)kg,桂林市尧山种兔场提供。(1)体内实验:按体重大小随机将动物分为:对照组(三重蒸馏水,5只)、低剂量铅组(醋酸铅10 mg/kg,10只)和高剂量铅组(醋酸铅30 mg/kg,5只)。左下腹部去毛,以2%碘酒消毒皮肤后,分别以10、30 mg/kg体重的醋酸铅三重蒸馏水溶液(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三重蒸馏水)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第30天处死动物,测定各项指标。(2)体外实验:取正常兔血清分成5组:对照组和孵育体系中加入醋酸铅使其浓度分别为:0.03、0.30、3.00、30.00 μg/ml,每种浓度组均为4个样品。37℃孵育60分钟后,测ALT活力。
, 百拇医药
    3.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1)血清ALT活力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IFCC推荐方法)。(2)组织病理学检查:染毒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作电镜检查。

    4.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二、结果

    1.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兔体内(染铅30天)、体外铅染毒后ALT活力

    (μmol.min-1.L-16.gif (261 bytes)±s)

    组别
, 百拇医药
    体外实验

    组别

    体内实验

    染铅组(μg/ml)

    染铅组(μg/ml)

    0.03

    38.70±1.15

    10

    40.20±5.55*

    0.30

    37.20±1.90*

    30
, http://www.100md.com
    48.30±4.78

    3.00

    22.30±2.22*

    30.00

    23.50±1.28*

    对照组

    41.10±2.78

    对照组

    49.35±6.6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肝组织病理学电镜检查结果:10 mg/kg和30 mg/kg醋酸铅组肝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对照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正常。
, http://www.100md.com
    三、讨论

    本研究中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铅对肝细胞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已产生损害时,血清ALT活力随染铅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体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血清ALT活力随孵育体系内铅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表明铅中毒时血清ALT活力的高低至少由肝细胞受损释放ALT的含量与血清铅对ALT活力直接抑制两方面作用决定。故当肝细胞释放ALT较多且占优势时,可表现为血清ALT活力增高;而当血清铅抑制血清ALT占优势时,则表现为该酶活力降低。由于血清铅对ALT的直接抑制与肝细胞释放ALT的量比较,前者可能占优势,使得低剂量铅组血清ALT活力比对照组低(P<0.05);高剂量铅组由于肝细胞的损害加重而使肝细胞释放到血中的ALT增多,但由于血清铅的抑制作用使血清ALT活力仍然未高于对照组(P>0.05)。因而在利用血清酶类活力研究中毒性肝炎时,应考虑血清酶活力的高低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这也许是不同的病因(病毒、毒品、淤血等)可以引起类似的肝细胞病变,但酶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的原因之一[1]。因而,有必要开发直接测定血清酶含量的试剂,供肝毒理学研究及临床实践之用。

    该项目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青年基金资助

    参 考 文 献

    [1] 杨振华.酶学在肝病诊断上的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4,7:232-235.

    (收稿:1997-12-30 修回:1998-09-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