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9802
一起81例急性职业接触性皮炎事故
http://www.100md.com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殷秀英 王诚华 檀忠勤

    单位:300020 天津市卫生局职业卫生监督所

    关键词:

    一起81例急性职业接触性皮炎事故 天津市某服装厂自1997年5月29日至6月28日陆续出现接触性皮炎81例。

    1.事故发生经过:该厂5月29日开始使用韩国进口的186T尼龙涂层面料缝制防雨防寒服,至6月3日按工序顺序210人陆续加入生产,每日工作12~14小时,由于天气较热,工人穿短衫、短裤、裙工作。6月5日出现首例病人,前臂、面颈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皮疹,痒、红肿伴小水泡,即到医院诊治。使用抗过敏药、消炎药治疗不见好转。16日又陆续有10几名工人暴露的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至23日,出现皮疹的人数逐渐增至60余人,症状大致相同,多以前臂直接接触面料的部位最先出现,然后面颈部、双下肢顺序出疹,严重者波及胸、背部,并有水泡,病程约20余天。部分皮疹严重者下岗休息不再接触。25日发病人数还在增多,厂方被迫停产。

    2.事故调查:据接触史、发病史和工人口述,在加工过程中气味难闻、刺眼,我们对生产环境进行了定性分析(检气管法),均未检出有害物质。在裁剪车间对186T面料进行了拆捆模拟实验,空气中检出丁酮100 mg/m3。化验室用红外光谱法在面料涂层中检出聚氨基甲酸乙酯,用气-质联用法在面料氯仿萃取液中检出2,6-双(叔丁基)-4-甲基苯酚。

    对205名直接接触186T面料的工人进行了体检,检出皮炎病人81人,检出率为39.5%;IgE增高者78人,检出率为38.05%。总接触人数为210人,患病率为38.57%。

    3.致病因素分析:事故发生后,韩国提供了186T尼龙涂层面料的成分,主要有聚氨基甲酸乙酯(并提示由二异氰酸甲苯酯聚合)、丁酮、二甲基甲酰胺等。前两种物质与我们检验结果相同。资料记载,聚氨基甲酸酯橡胶是以多元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形成。接触未完全固化的聚氨基甲酸酯,常出现明显的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反复接触可引起过敏性哮喘,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也颇为常见,这可能与异氰酸酯的残留和逸出有关。其致敏原理:当异氰酸酯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具有抗原性,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再次与异氰酸酯接触时,即与抗体反应,产生过敏作用。接触异氰酸酯的部分人可见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增高,致敏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发病率一般在20%~30%。发病潜伏期为5~15天,且消退慢。二甲基甲酰胺可致皮肤干燥、粗糙、过敏,丁酮对皮肤有刺激作用,2,6-双(叔丁基)-4-甲基苯酚作为抗氧剂毒性较低,没有刺激和致敏作用。

    此次群发性皮炎病人均在接触面料5~20天出疹,以直接接触的暴露部位为主,结合临床病史、症状及血清IgE测定结果,初步认为这起群发性职业接触性皮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残留在186T尼龙面料涂层中的异氰酸酯、二甲基甲酰胺对人体的致敏作用。

    这次现场模拟定性分析和实验室检验没有测出相应的有害物质,可能与车间处于停产状态,存留的186T尼龙面料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已挥发有关。

    (收稿:1998-05-07 修回:1998-07-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