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60126
基础医学领域知识创新的管理思路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锦生 阮文仙

    单位:200032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000303 近几年来,全世界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既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又保持了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既能在相对长的时期内实现经济的持续繁荣,又能避免较大的经济危机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难以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加以解释。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要得到持续发展已经不能单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而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和科学知识的作用,如美国知识和信息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已经预示人类的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直接资源、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化的。综观全球当今生机勃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哪一个不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知识革命为动力。一个新的思想、一个新的理论、一种新的材料、一个新的方法往往改变整个产业的命运。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式E=MC2奠定了原子弹和原子能工业的基础;新型陶瓷材料的发明为上天入地创造了条件;多聚酶链反应(PCR)的诞生改变了整个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体系;将细胞融合应用到抗体制备建立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对免疫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超密集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使原来需要几间房间容纳的电子计算机变为手提电脑;数字化技术使通讯、电视、图象传送和修饰发生革命性变化;还有遥感、精细化工、纳米技术、隧道电子显微镜、CT、MRI、功能MRI、PET、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物等,胜不胜数。这些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已经使社会生产力如涌泉般喷发出来。
, 百拇医药
    我校基础医学院和基础医学研究所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不少国家、部委和上海市各类课题的研究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其中不乏高科技的成果,成绩是骄人的。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发现我们的总体水平与国际上还有差距,最大的差距在于创新。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时指出“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即将进入廿一世纪之际,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9年8月23日,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创新已成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最为紧迫的要求。创新就是知识革命,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我校的基础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如宋后燕教授的基因工程链激酶及葡激酶和闻玉梅教授的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等,这些成果有的已向生产力转化,基因工程链激酶一年的产值可达亿元,使心脑血管病人能用上高效经济的国产溶栓药,成果转化还使学校直接获益一千四百多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她们的骄人成绩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其潜在的巨大的生产力因素。基础医学研究要做到创新,作为管理部门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百拇医药
    1.首先从观念上要有个转变 我们搞科研、写标书或者专家评审标书,都要看立题依据、研究背景、可行性、能不能得到阳性结果,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如何对待一个创新的思路、科学的奇想,旧的观念往往会如兜头一盆冷水,朴灭一个也许是伟大发现的思想火花。科研本身有很多不可预见性,有时候往往是意外发现,DNA疫苗就是在质粒的肌肉对照注射时偶然发现的。我们有的科研人员在取得与标书中预计的完全相反的结果时,往往将其搁置一边,而不去作深入的分析,这样有可能会失去一次创新的机会,如果我们在重复几次都得到相同的相反结果时,紧紧抓住这一反常的现象或规律性,深入研究下去、也许会进入一个完会崭新的世界。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一个未曾预见的结果和现象,以科学的态度求索其答案,是科学创新必须的观念。

    2.知识创新要建立在知识和人才的长期积累之上 知识创新不能脱离原有的积累,主要是知识和人材的积累,厚积而薄发。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长期的投入,一个教研室、一个实验室要善于总结历年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在找出自己优势的同时也找出自己的差距。这样创新才有厚实的基础,才有较大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培养人才,我们必须有一批又一批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有献身精神的中、青年教师和科技人员,使研究工作不但后继有人,而且能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材是知识创新的根本,有了人才,才能在一个实验室、一个教研室营造浓厚及活跃的学术气氛,而这种气氛往往是创新思维的温床。
, http://www.100md.com
    3.知识创新必须要使基础医学研究与医疗和防病的实践密切结合 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知观,实践是认识客观事物及规律性的首要和基本的过程,基础医学研究的创新之源是医疗、防病的实践活动,这是基础医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的。基础医学研究有的偏重于生物、医学中带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有的则侧重于临床应用基础。不论是偏理论还是偏应用,都与医疗、防病的实践有或疏或密的连系。如果我们搞基础医学研究的仅仅满足于从文献到文献,闭门造车,就只能步人家的后尘,或者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一些小的改动或小的创新,这种创新往往是别人用某种新方法研究了A病,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B病,算不上真正的知识革命。综观医学史上很多的发现和发明,哪一个不是从医疗和防病的实践中而来的。佛莱明从霉菌污染使细菌生长得到控制这一现象出发,研究发明了青霉素;80年代早期,新发现致命的后天免疫缺陷疾病,对这种病的的深入研究才得以发现HIV病毒,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基础医学研究一定要与临床和防疫部门密切合作,从防病治病第一线发现的新现象出发;从临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着手,我们就一定能有所作为、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可能获得重大的创新。这种创新再回到临床实践中去指导临床才会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百拇医药
    4.要知识创新,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及时跟踪和引进国际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知识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一体化,知识创新绝对离不开世界范围知识流的流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日新月异4个字来形容怎么说也不过分。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鼓励引进外“智”、及时了解国际研究动态,我们的“创新”就有可能是国内范围填补空白;或者即使是创新,但起点和水平不高。这一点,我校知识创新走在前面的研究室深有体会。卫生部属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在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制上领先于世界,取得创新性成果,并申请了专利。这个室只有十几个人,但与外国学术机构的交流极其频繁,在本校多次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派出学习的均人次位居前列。通过经常性国际交流,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最新信息,根据国际研究动态,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使他们的水平始终保持在国际先进或领先,确保创新的“新”和“高”。同时也把我们的新成果传播到世界,扬了学校的名,争了国家的光。

    5.知识创新必须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多学科交叉和合作是当今知识革命的又一特征。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往往产生一门新学科,金融学与统计学、运筹学结合产生了金融数学;生物学与力学相互渗透形成了生物力学这门学科;物理学、电子计算机与医学影像学结合诞生了CT、MRI、PET等先进的诊断设备;材料学科与医学相结合研制出人体组织的替代材料;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材料学、免疫学相互交叉又诞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组织工程学等等,这类例子不但在一般的自然科学而且在医学上实在是层出不穷、比比皆是。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组织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课题,寻找不同学科的共同交叉点。这就要求我们搞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员有广阔的知识面,要经常注意自然科学中其它学科的新进展,目光不要仅盯在医学这个圈子内。同时对将来要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应当掌握坚实的生物学科和医学的知识,而且应该有广博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基础,最好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的知识。我院从1997年开始招生的基础医学班的学生,第一年在复旦大学学习,先打好普通自然科学的基础,就是为了适应今后基础医学研究的需要。为了做好多学科交叉,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好各学科尤其是医学与其它非医学学科的相互交流,互相报告最新科研动态,以此连络相互的感情,拓宽科研的思路。

    基础医学领域知识创新是一件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医学科研管理要跟上形势的需要,要有创新的思路、策略和措施,团结各方面的科研人员,努力拼搏,持之以恒,最后总是能得到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冯之浚,主编.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23-27.

    2,杨福家,主编.现代科技与上海.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1-28.

    (收稿日期:1999-12-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