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0942
多塞平不良反应与中医证候
http://www.100md.com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张千生

    单位:张千生(安徽宣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242000)

    关键词:多塞平;药物不良反应;中医证候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000209

    摘 要 目的: 观察多塞平不良反应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方法: 选择虚寒证和实热证为观察证候, 随机分组后进行不良反应的确认。 结果: 思睡和乏力发生率为虚寒证组182/278(65.5%), 显著高于实热证组4/90(4.4%), P<0.01; 抗胆碱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热证组76/90(84.4%), 显著高于虚寒证组8/278(2.9%), P<0.01; 3例肠麻痹为严重不良反应, 均见于实热证组。结论: 多塞平不良反应与中医证候有关, 多塞平具有中药药性温热特征, 适用于虚寒证, 不适用于实热证。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Doxepin and Asthenic Cold or Sthenic H eat Syndrome
, 百拇医药
    Zhang Qiansheng

    People's Hospital of Xuanzhou City, Anhui 242000,P.R.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vers e drug reactions (ADDs) of doxepin 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Traditional Chi nese Medicine .The 37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asthenic cold syndro me group and sthenic heat syndrome group.The ADRs of doxepin were observed.The i ncidences of somnolence and fatigu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sthenic co ld syndrome group(65.5%) than in the sthenic heat syndrome group 4.4%( P<0.01),whereas the anticholinergic AD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henic heat syndrome group(84.4%) than in the asthenic cold syndrome group (2.9%;P<0.01).The 3 cases of intestinal paralysis, a sever ADR,we re all in sthenic heat syndrome group.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Rs of doxepi n were related to symptoms and sig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oxepin is a drug of warm nature and is indicated for the asthenic cold syndrome but no t for the sthenic heat syndrom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Doxepin; ADRs; Asthenic cold syndrome; Sthenic heat syndrome

    多塞平(Doxepine)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 本文观察多塞平不良反应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普内科各种疾病伴发的抑郁、 焦虑症状时间>3个月, 且中医证候明确。 1988年10月~1998年10月共观察368例, 男153例, 女215例。 年龄平均30.7(16~71)岁。 病程平均6.4(3~72)个月。 服多塞平期间停服其它药物。

    1.2 中医证候

    选择虚寒证和实热证两种证候进行观察, 依据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和方法[1], 两种证候的区分, 以体质、 舌象、 脉象等较为稳定和特异的征象为指标, 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虚寒证与实热证的区分 证候

    体质

    舌 象

    脉 象

    怕冷

    舌 质

    舌苔

    虚寒

    较弱

    嫩、淡、体积较大

    白滑

    迟、沉细、虚

    +
, 百拇医药
    实热

    强壮

    老、红、体积较小

    黄

    数、浮、实

    -

    中医证候不明确者不列为观察对象, 中医证候明确者, 虚寒证278例, 实热证90例。

    1.3 多塞平的用法、 用量和疗程

    多塞平片剂, 每片25 mg, 口服。 剂量因病情而异, 每月25~150 mg, 疗程2 d~12个月, 平均2.6月。

    1.4 分组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2], 将病人分为虚寒证与虚热证组(见表2)。

    表2 按中医证候分组情况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病情严重程度

    剂量(mg/d)

    男

    女

    轻∶中∶重

    25

    50~100

    150
, http://www.100md.com
    虚寒证

    116

    162

    30.6

    0∶261∶17

    96

    170

    12

    实热证

    37

    53

    30.9

    0∶84∶6
, 百拇医药
    32

    54

    4

    2 结 果

    多塞平不良反应的分布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见表3。

    表3 多塞平不良反应在虚寒证组和实热证组的分布 组别

    思睡和乏力

    抗胆碱不良反应

    口干

    便秘

    尿潴留

    视力模糊
, 百拇医药
    肠麻痹

    虚寒证

    182

    5

    2

    0

    1

    0

    实热证

    4

    48

    13

    7

    5
, http://www.100md.com
    3

    其中, 思睡和乏力两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和消退基本一致, 故并列为一项, 发生率为虚寒证组182/278(65.5%), 显著高于实热证组4/90(4.4%), P<0.01。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以口干最常见, 口干指无口干者出现口干, 或原有口干明显加重, 抗胆碱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热证组76/90(84.4%), 显著高于虚寒证组8/278(2.9%), P<0.01。 其它不良反应有: 肌肉震颤2例, 头痛、 低热和诱发室上速各1例。 局部不良反应表现为口舌麻木感, 虚寒证组73/96(76.0%), 实热证组21/32(76.6%),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肠麻痹为严重不良反应, 3例中治愈2例, 另1例为男性57岁, 因焦虑自服多塞平50 mg, qn×2 d。 第2天晚服药后不久即发生麻痹性肠梗阻, 因伴心悸和呼吸困难, 当地医院误诊为“心衰”, 治疗无好转, 转入我院时已发生循环衰竭, 抢救无效死亡。

    思睡和乏力通常3~5 d内达高峰, 此后减轻, 2~3周消失。 抗胆碱不良反应通常在1周左右达高峰, 此后减轻, 3周后进一步减轻, 但不消失。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多塞平能阻断M受体, 有较弱的抗胆碱作用[3], 因而, 相当于具有中药温热药的特征。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性有关, 多塞平具有的中药药性特征, 决定了其在不同中医证候人群中有不同反应。 本文结果显示, 多塞平的不良反应与中医证候有关。 在两种不同中医证候人群中, 多塞平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不同。 虚寒证组以思睡和乏力为主, 反应强度较轻, 不停药可耐受且渐消失; 实热证组以抗胆碱不良反应为主, 反应强度较轻, 继续用药可逐渐减轻但不消失。

    了解多塞平不良反应与中医证候关系的临床意义在于: ① 对多塞平不良反应的认识更加深化和全面, 有助于合理用药。 中医证候是机体机能状态的一种整体表现, 不同证候对同一药物有不同的反应, 虚寒证对多塞平的不良反应轻, 故适用多塞平治疗。 ② 提高用药安全性: 实热证对多塞平的不良反应较重, 3例肠麻痹严重不良反应, 均见于实热证组, 故实热证不适用多塞平治疗。 ③ 提高对不良反应的预测性: 多塞平不良反应在虚寒证和实热证人群中的表现不同, 因而, 依据中医证候, 可以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中山医学院《新医学》编辑组编. 中医基本理论.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90~93

    2,汤旦林. 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七). 安徽医学, 1984, 5:55

    3,蔡志基. 抗精神失常药. 见: 杨藻宸, 主编. 医用药理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173

    (1999-02-10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