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作者:董爱红 苏广智 胡敏 杨志宏
单位:(解放军第四○一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病;并发症;预防护理
海军医学杂志000233 中图分类号 R31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075 4(2000)02-0165-0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各种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术后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减少或杜绝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这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报 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7例,女3例,年龄57~80岁。20例患者均符合起搏器植入术指征,其中窦房结综合症伴 间歇性窦性停搏>3s 10例,伴快慢综合症5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房室传导 阻滞3例。20例患者术程顺利,所植入的均是ⅤⅤⅠ起搏器,均系美国致力公司 生产,其中8084型12台,7301型8台。
, http://www.100md.com
2 方 法
做好术前准备,局麻,于左胸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沟处纵行切开皮肤3~5 cm,钝性分离 皮下组织和肌肉筋膜,暴露头静脉,在X光监视及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电极导线在指引钢丝引 导下经头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三尖瓣首先进入肺动脉,然后再撤回至右 心室心尖部,电极植入心尖部肌小梁内,撤出指引钢丝。另外在左胸部皮下组织与胸大肌筋膜 之间做一囊袋,起搏器植入囊袋内,正确连接电极及起搏器。
3 结 果
19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起搏综合症。
4 预防护理措施
4.1 切口出血
切口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切口渗血及囊袋 血肿,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造成。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处变化,切口有无剧烈疼痛,囊袋处皮肤 有无波动感及肿胀隆起,敷料渗出的多少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防诱发切口感染。
, http://www.100md.com
为避免术后切口出血,术前1周应停用各种抗凝药物,行血常规及凝血时间检查,如有异常,待 凝血机制恢复后再行手术。
术后于切口局部放置500 g沙袋各一个,压迫止血6 h,勿压迫时间过长,时间过长可使局部皮 肤 血循环障碍,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出血较明显时,可行局部穿刺抽血,再配合沙袋压迫及使用 足量的抗生素。20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4.2 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 也给医生处理造成困难,因此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术前导管应严格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 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起搏器应放在胸大肌最发达处,囊袋不宜过紧,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1 周。
术后每日更换切口敷料,保持敷料的干燥整洁,术后7 d拆线,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患者埋 藏 起搏器或导线处皮肤红肿欲破,应及早切开清创,避免破溃后成为有菌伤口。20例患者术后均 常规予以先锋霉素V号3.0,每日2次静滴1周,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
, http://www.100md.com
4.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
从临床资料中可以看出,起搏器 植入者均为57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加之术后若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下肢深静脉 血拴及肺部感染,故术后绝对卧床24 h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受限者,嘱病人在床上 作下肢活动,定时更换体位(坐位或右侧卧位)、拍背、轻度咳嗽,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4.4 囊袋局部皮肤坏死
术后短期内囊袋局部皮肤坏死,可能由于囊袋 过紧、沙袋压迫时间过长、沙袋重量过重、压迫不当影响局部皮肤血运造成。术后较长时间 出现囊袋局部皮肤坏死,可能与囊袋过松有关。故应密切观察切口处皮肤血运情况,术中制作 囊袋大小要适宜。
4.5 起搏器囊袋内翻转
起搏器囊袋内翻转常见于皮肤松驰的病人。预 防措施是术中制作囊袋大小适中,术后勿用外力作用于起搏器及周围的皮肤组织,如勿用手触 摸或捏起、推移起搏器。
, 百拇医药
4.6 导线移位及断裂
导线移位常发生在术后短时间内,且常发 生在体型较瘦者,可能与皮下脂肪少、囊袋松驰、起搏器固定不牢、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与肋 骨长期摩擦有关。预防措施是术中制作囊袋大小适中,术后右上肢活动幅度勿过大。
4.7 起搏综合症
1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排除其 它原因后确诊为起搏综合症,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这可能为起搏频率高于病人的自身心 率,身体在短时间内不适应这种变化所致,此种情况较少见。
(收稿:1999-11-08), 百拇医药
单位:(解放军第四○一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病;并发症;预防护理
海军医学杂志000233 中图分类号 R31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075 4(2000)02-0165-0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各种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术后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减少或杜绝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这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报 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7例,女3例,年龄57~80岁。20例患者均符合起搏器植入术指征,其中窦房结综合症伴 间歇性窦性停搏>3s 10例,伴快慢综合症5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房室传导 阻滞3例。20例患者术程顺利,所植入的均是ⅤⅤⅠ起搏器,均系美国致力公司 生产,其中8084型12台,7301型8台。
, http://www.100md.com
2 方 法
做好术前准备,局麻,于左胸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沟处纵行切开皮肤3~5 cm,钝性分离 皮下组织和肌肉筋膜,暴露头静脉,在X光监视及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电极导线在指引钢丝引 导下经头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三尖瓣首先进入肺动脉,然后再撤回至右 心室心尖部,电极植入心尖部肌小梁内,撤出指引钢丝。另外在左胸部皮下组织与胸大肌筋膜 之间做一囊袋,起搏器植入囊袋内,正确连接电极及起搏器。
3 结 果
19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起搏综合症。
4 预防护理措施
4.1 切口出血
切口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切口渗血及囊袋 血肿,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造成。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处变化,切口有无剧烈疼痛,囊袋处皮肤 有无波动感及肿胀隆起,敷料渗出的多少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防诱发切口感染。
, http://www.100md.com
为避免术后切口出血,术前1周应停用各种抗凝药物,行血常规及凝血时间检查,如有异常,待 凝血机制恢复后再行手术。
术后于切口局部放置500 g沙袋各一个,压迫止血6 h,勿压迫时间过长,时间过长可使局部皮 肤 血循环障碍,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出血较明显时,可行局部穿刺抽血,再配合沙袋压迫及使用 足量的抗生素。20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4.2 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 也给医生处理造成困难,因此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术前导管应严格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 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起搏器应放在胸大肌最发达处,囊袋不宜过紧,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1 周。
术后每日更换切口敷料,保持敷料的干燥整洁,术后7 d拆线,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患者埋 藏 起搏器或导线处皮肤红肿欲破,应及早切开清创,避免破溃后成为有菌伤口。20例患者术后均 常规予以先锋霉素V号3.0,每日2次静滴1周,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
, http://www.100md.com
4.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
从临床资料中可以看出,起搏器 植入者均为57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加之术后若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下肢深静脉 血拴及肺部感染,故术后绝对卧床24 h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受限者,嘱病人在床上 作下肢活动,定时更换体位(坐位或右侧卧位)、拍背、轻度咳嗽,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4.4 囊袋局部皮肤坏死
术后短期内囊袋局部皮肤坏死,可能由于囊袋 过紧、沙袋压迫时间过长、沙袋重量过重、压迫不当影响局部皮肤血运造成。术后较长时间 出现囊袋局部皮肤坏死,可能与囊袋过松有关。故应密切观察切口处皮肤血运情况,术中制作 囊袋大小要适宜。
4.5 起搏器囊袋内翻转
起搏器囊袋内翻转常见于皮肤松驰的病人。预 防措施是术中制作囊袋大小适中,术后勿用外力作用于起搏器及周围的皮肤组织,如勿用手触 摸或捏起、推移起搏器。
, 百拇医药
4.6 导线移位及断裂
导线移位常发生在术后短时间内,且常发 生在体型较瘦者,可能与皮下脂肪少、囊袋松驰、起搏器固定不牢、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与肋 骨长期摩擦有关。预防措施是术中制作囊袋大小适中,术后右上肢活动幅度勿过大。
4.7 起搏综合症
1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排除其 它原因后确诊为起搏综合症,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这可能为起搏频率高于病人的自身心 率,身体在短时间内不适应这种变化所致,此种情况较少见。
(收稿:1999-11-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