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法测定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的改进
作者:王妍 姚为宁
单位:王妍 姚为宁(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 建湖224700)
关键词:滴定法;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
990313
摘 要 采用滴定法测定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操作简易,使用广泛。探讨了常用的几种计算公式,介绍了其校正公式。
采用滴定法测定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仪器简单,成本低廉,简便实用,结果大致与仪器分析相近[1],即使有血气分析仪的医院,仍乐意使用。WHO也推荐此法作为中等试验室临床化学常规方法[2]。我们鉴于不少检验书籍[1~11]介绍此法的计算公式不太一致和0.01当量氢氧化钠浓度易变的缺点,设计了一个校正公式,根据验证情况和多年使用经验,本公式能纠正因试剂浓度改变所造成的误差,省去常常更换NaOH液之麻烦,现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 有关本法的测定和计算
取两支100×15mm试管,一支为测定管,内加0.1ml血浆;另一支为校正管。两管各加0.9%生理盐水1.4ml、0.1%酚红0.1ml、0.01N HCl 0.5ml,充分混和,用0.01N NaOH将两管滴至半到一分钟内不褪的红色为终点,记录两管各滴去的NaOH液ml数,并将此数代入下述校正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2 校正公式及其理论依据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设校正管滴去的0.01N NaOH溶液(ml)为A,测定管滴去的0.01N NaOH溶液(ml)为B,其校正公式为:
本公式是原来公式的演变。原计算公式一般为:
(0.5-B)×224=CO2CP体积%[3~6]
, 百拇医药
(0.5-B)×100=CO2CP mEq/l=CO2CP mmol/l[2,5]
如果采用的HCl及NaOH准确地为0.01N的话,此公式是无可非议的。实际上,稀NaOH溶液浓度极易变动,根据附表的实验,同一份血浆,在相同条件下,如果用不同N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每次滴去的NaOH液ml数是不同的,但测定管与校正管每次滴去的NaOH液ml数之比是恒定的。也就是说,测定管所滴去的NaOH液(ml)数除了与血浆中HCO-2浓度成反比外,与校正管滴去的NaOH溶液(ml)成正比。所以当使用浓度已变动的NaOH液时,假如把校正管仍然硬性规定为0.5ml的话,测定管也必须折算成相当于标准0.01N状态下的NaOH液ml。设测定管滴去为xml,则可按下式折算:
, 百拇医药 将此x代入上述原式则得出上述校正公式。
3 几种公式的验证和探讨
滴定法现有的计算公式约有如下几种:
① (A-B)×224=CO2CP 体积%[3~6]
② (0.5-B)×224=CO2CP 体积%[7~10]
③ (0.5-B×校正系数)×224=CO2CP 体积%[11]
④
, 百拇医药
如果检验者忽略了①、②这类公式要求所用的NaOH溶液绝对准确地为0.01N(即校正管消耗的NaOH溶液恰为0.5ml)这一点的话,或者把N浓度已经改变的NaOH溶液误当为0.01N而不做校正管,或者校正管消耗的NaOH溶液不是0.5ml,而将其数值硬代入①、②这类公式,将会出现附表的错误结果,而用公式③、④仍然可以得出正确结果(见附表)。为了探讨问题,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取同一份血浆,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0.009N、0.01N、0.011NNaOH进行滴定,并将数据代入上述四种公式,结果见附表。
附表 同一份血浆用不同N浓度NaOH溶液滴定用不同公式计算的结果 测定用的
NaOH
液浓度
校正管滴
, http://www.100md.com
去NaOH
ml(A)
测定管滴
去NaOH
ml(B)
第一种公式
(A-B)×224
第二种公式
(0.5-B)×224
第三种公式
(0.5-B×校正系数)
×224
, 百拇医药
校正公式
(0.5-×0.5)
×224
0.009N
0.55
0.33
49.28%
38.08%
44.8%
44.8%
0.010N
, 百拇医药 0.5
0.3
48.8%
48.8%
44.8%
=44.8%
0.011N
0.45
0.27
40.32%
51.52%
44.8%
44.8%
, 百拇医药
其实附表的实验结果,也是符合“酸、碱两种溶液相互作用当反应完成时,其毫当量相等”这一原理的。即N1V1=N2V2=N3V3(N、V分别代表酸或碱的当量浓度和体积)。从理论上也能证明这一点。
根据附表的实验,可以归纳如下几点结论:
3.1 当所用的NaOH及HCl溶液精确地为0,01N时,上述各个公式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3.2 当所用的NaOH溶液N浓度变淡时,①式的结果偏高,②式的结果偏低。
3.3 当所用的NaOH浓液N浓度变浓时,①式的结果偏低,②式算出的结果偏高。
3.4 尽管NaOH(HCl)溶液N浓度改变,用第③、④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仍然和使用标准0.01N NaOH溶液的结果相同。由此也可证明:文献[7]和[11]的作者采用校正系数折算NaOH,是十分正确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立医学化验所.临床生化检验.上册.第一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2 李信忠译.WHO:临床化学常规方法手册(中等试验室用).1979.
3 福州部队总医院编.临床医学检验.第1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374.
4 全国医药卫生技术展鉴会资料汇编.临床检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3.
5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第1版.内部资料,1975,60~61.
6 施春生等.检验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272.
7 甘肃省卫生局编.临床检验手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370.
8 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编.实用临床医学检验.第1版.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226.
9 上海第二劳二医院化验室.二氧化碳结合力微量滴定法.临床检验杂志,1958,(6):29.
10 戴华生编.医学检验手册.第1版.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305.
11 李涤生.农村医学检验手册.第1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146.
收稿日期:1998-12-09, http://www.100md.com
单位:王妍 姚为宁(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 建湖224700)
关键词:滴定法;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
990313
摘 要 采用滴定法测定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操作简易,使用广泛。探讨了常用的几种计算公式,介绍了其校正公式。
采用滴定法测定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仪器简单,成本低廉,简便实用,结果大致与仪器分析相近[1],即使有血气分析仪的医院,仍乐意使用。WHO也推荐此法作为中等试验室临床化学常规方法[2]。我们鉴于不少检验书籍[1~11]介绍此法的计算公式不太一致和0.01当量氢氧化钠浓度易变的缺点,设计了一个校正公式,根据验证情况和多年使用经验,本公式能纠正因试剂浓度改变所造成的误差,省去常常更换NaOH液之麻烦,现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 有关本法的测定和计算
取两支100×15mm试管,一支为测定管,内加0.1ml血浆;另一支为校正管。两管各加0.9%生理盐水1.4ml、0.1%酚红0.1ml、0.01N HCl 0.5ml,充分混和,用0.01N NaOH将两管滴至半到一分钟内不褪的红色为终点,记录两管各滴去的NaOH液ml数,并将此数代入下述校正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2 校正公式及其理论依据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设校正管滴去的0.01N NaOH溶液(ml)为A,测定管滴去的0.01N NaOH溶液(ml)为B,其校正公式为:
本公式是原来公式的演变。原计算公式一般为:
(0.5-B)×224=CO2CP体积%[3~6]
, 百拇医药
(0.5-B)×100=CO2CP mEq/l=CO2CP mmol/l[2,5]
如果采用的HCl及NaOH准确地为0.01N的话,此公式是无可非议的。实际上,稀NaOH溶液浓度极易变动,根据附表的实验,同一份血浆,在相同条件下,如果用不同N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每次滴去的NaOH液ml数是不同的,但测定管与校正管每次滴去的NaOH液ml数之比是恒定的。也就是说,测定管所滴去的NaOH液(ml)数除了与血浆中HCO-2浓度成反比外,与校正管滴去的NaOH溶液(ml)成正比。所以当使用浓度已变动的NaOH液时,假如把校正管仍然硬性规定为0.5ml的话,测定管也必须折算成相当于标准0.01N状态下的NaOH液ml。设测定管滴去为xml,则可按下式折算:
, 百拇医药 将此x代入上述原式则得出上述校正公式。
3 几种公式的验证和探讨
滴定法现有的计算公式约有如下几种:
① (A-B)×224=CO2CP 体积%[3~6]
② (0.5-B)×224=CO2CP 体积%[7~10]
③ (0.5-B×校正系数)×224=CO2CP 体积%[11]
④
, 百拇医药
如果检验者忽略了①、②这类公式要求所用的NaOH溶液绝对准确地为0.01N(即校正管消耗的NaOH溶液恰为0.5ml)这一点的话,或者把N浓度已经改变的NaOH溶液误当为0.01N而不做校正管,或者校正管消耗的NaOH溶液不是0.5ml,而将其数值硬代入①、②这类公式,将会出现附表的错误结果,而用公式③、④仍然可以得出正确结果(见附表)。为了探讨问题,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取同一份血浆,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0.009N、0.01N、0.011NNaOH进行滴定,并将数据代入上述四种公式,结果见附表。
附表 同一份血浆用不同N浓度NaOH溶液滴定用不同公式计算的结果 测定用的
NaOH
液浓度
校正管滴
, http://www.100md.com
去NaOH
ml(A)
测定管滴
去NaOH
ml(B)
第一种公式
(A-B)×224
第二种公式
(0.5-B)×224
第三种公式
(0.5-B×校正系数)
×224
, 百拇医药
校正公式
(0.5-×0.5)
×224
0.009N
0.55
0.33
49.28%
38.08%
44.8%
44.8%
0.010N
, 百拇医药 0.5
0.3
48.8%
48.8%
44.8%
=44.8%
0.011N
0.45
0.27
40.32%
51.52%
44.8%
44.8%
, 百拇医药
其实附表的实验结果,也是符合“酸、碱两种溶液相互作用当反应完成时,其毫当量相等”这一原理的。即N1V1=N2V2=N3V3(N、V分别代表酸或碱的当量浓度和体积)。从理论上也能证明这一点。
根据附表的实验,可以归纳如下几点结论:
3.1 当所用的NaOH及HCl溶液精确地为0,01N时,上述各个公式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3.2 当所用的NaOH溶液N浓度变淡时,①式的结果偏高,②式的结果偏低。
3.3 当所用的NaOH浓液N浓度变浓时,①式的结果偏低,②式算出的结果偏高。
3.4 尽管NaOH(HCl)溶液N浓度改变,用第③、④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仍然和使用标准0.01N NaOH溶液的结果相同。由此也可证明:文献[7]和[11]的作者采用校正系数折算NaOH,是十分正确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立医学化验所.临床生化检验.上册.第一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2 李信忠译.WHO:临床化学常规方法手册(中等试验室用).1979.
3 福州部队总医院编.临床医学检验.第1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374.
4 全国医药卫生技术展鉴会资料汇编.临床检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3.
5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第1版.内部资料,1975,60~61.
6 施春生等.检验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272.
7 甘肃省卫生局编.临床检验手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370.
8 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编.实用临床医学检验.第1版.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226.
9 上海第二劳二医院化验室.二氧化碳结合力微量滴定法.临床检验杂志,1958,(6):29.
10 戴华生编.医学检验手册.第1版.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305.
11 李涤生.农村医学检验手册.第1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146.
收稿日期:1998-12-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