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数理医药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1428
血清EB病毒PCR检测的性别意义
http://www.100md.com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强世平 王际平 聂广

    单位:强世平(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 武汉430062);王际平(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 武汉430062);聂广(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 武汉430062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性别;EB病毒;PCR

    数理医药学杂志000131

    摘 要:采用PCR技术检测160例正常男性和女性的血清EB病毒。结果显示,男性组8例阳性,阳性率为10%;女性组1例阳性,阳性率为1.27%,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男性对EB病毒的免疫力低于女性。

    中图分类号:R 392.7

    文章编号:1004-4337(2000)01-0056-01▲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鼻咽癌、淋巴瘤以及胃癌、肺癌等患者组织或血清中EB病毒显著增加[1~3],而这些肿瘤又是男性好发的恶性肿瘤。本文通过对160例常人按性别分类测定其血清EB病毒,研究不同性别的人群对EB病毒的免疫差异性,探讨上述肿瘤相关病毒的致病与性别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随机选出20~40岁年龄的健康者160例,按性别特征分成男性组80例,女性组80例。提取其血清作为检测样本。

    1.2 方法 采用的PCR技术EBV试剂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取样本经生理盐水冲洗、干燥后加入裂解液,保温、煮沸、离心,取上清液作PCR反应模板。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样本中EBV扩增。PCR循环条件为:预变性94℃5分钟,变性94℃45秒,退火55℃5秒,延伸72℃45秒。35次循环;终延伸72℃5分钟。结果判断:PCR扩增产物用2%含溴化乙锭的TAE琼脂糖缓冲液电泳,电压80~100V,电泳时间15~20分钟。将电泳的凝胶置于302nm的紫外透射仪上。样本出现和阳性对照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红橙色荧光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采用χ2校正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80例男性组中,8例阳性,阳性率为10%;79例女性组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1.27%。男性组中血清EBV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见表1。

    表1 160例常人血清EBV检测结果 组别

    阳性例数

    阴性例数

    合计

    阳性率(%)

    男性组

    8(4.53)

    72(75.47)

    80
, 百拇医药
    10

    女性组

    1(4.47)

    78(74.53)

    79*

    1.27

    合 计

    9

    150

    159

    5.66

    注:* 1例因样本污染无法观察结果,故未列入表中。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EB病毒属疱疹病毒类,是与人类肿瘤发生有关的病毒之一,人类原发感染病毒后,病毒在人体长期潜伏,当机体免疫状态改变或外界因素影响时被激活,从而能检出病毒或引起病理变化[4]。EB病毒在170kb碱基对上有50个遗传基因,其长期表达,对宿主基因结构和功能会造成异常,若再有很多因素与致癌基因相关,那么,EB病毒感染则相当于多个阶段致癌的某个阶段,可能成为决定性致癌因素[5]

    本文运用PCR检测法检测正常男性和女性血清EBV-DNA,比较其体内EB病毒的激活状况。结果表明,男性组EB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组。提示男性对EB病毒的免疫力低于女性,故男性较女性易于患与EB病毒有关的肿瘤,如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肺癌、胃癌等。然而EB病毒阳性只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没有它,癌瘤就不会发生,但是也不因EB病毒激活而一定会发生肿瘤。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与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Feinmsser R; Miyazaki I; Cheung R; et al.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ecinoma by DNA amplification of tissue obsteined by fine-neddle aspiration. N Eng J Med. 1995,326(1):17~21.

    [2] 祝怀平.EB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6,19(5):3.

    [3] 张雷.肺癌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中华病毒学杂志,1996,25(1):1~3.

    [4] 张友会.现代肿瘤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81.

    [5] 李洪军,毕黎琦,何成彦.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EB病毒PCR检测及临床意义.实用肿瘤学杂志,1997,1(2):119~120.

    收稿日期:1999-04-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