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需要开心理社会处方
作者:郑晓边
单位:
关键词:
她需要开心理社会处方
她首次来心理咨询门诊就好像与咨询师似曾相识,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从“气功修炼”到“走火入魔”,从“早期经历”到“电休克”,似乎想在顷刻间把她多年来的喜怒哀乐向对方说个明白。
她已近不惑之年,却被一个接一个的困惑所扰: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初中毕业后进工厂,与一工人结婚,婚姻并不美满;对女儿的成长也较少关心。她平日结交人少,自练气功后社交圈扩大,常跟一位65岁的老头(气功师)学习按摩。偏好“替他人看病”,称治好了不少男患者的腰腿痛。在与多名陌生男性交往中,相识很快,但均因发现对方怀“占有之心”而中止往来。3年前,她因练气功出偏,接受到“宇宙信息”,言语行为异常,当众脱衣服,遭人嘲笑,被送进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2个月住院治疗,“阳性症状”缓解,但不能忍受“电休克”和“疯人院”环境,遂出院在家做康复治疗。回家后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工厂也不安排她正式工作,仅让她扫地、做清洁,同事们都远离她,为此她甚感困惑,觉得世人都不理解她。近年她又结识了一位20岁男性“知音”,因频繁接触,遭到对方父母反对,男青年主动中断了来往,使她产生了“负疚感”,觉得“关系中断得太突然”,“事情未说清楚”,依然留恋对方。面对心理咨询医生,她坦诚叙述了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目前她同事关系紧张,家庭生活与亲子关系均受到影响,害怕别人提及精神病住院史,还去过很多医院,吃了不少药,但仍去不了“心病”。
, http://www.100md.com
在她的日记中回顾了与几位陌生男性交往的细节:某日在寺院门口遇一算命先生,交谈投机,引起行人围观,对人们的关注感到满足。另一日在某校门口遇到一位男大学生,一见如故,遂同去看电影、逛公园……
通过心理测验,反映出她的人格特征:轻松兴奋、冒险敢为、喜欢向异性献殷勤、好幻想、不能克制自己、贸然行事、主动寻求机会表现自己。
根据交谈观察和看日记以及测验得到的印象,她的主要问题已显露出来:由于人格的偏异与不成熟、气功出偏和精神病史的“包袱”、人际交往挫败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了她的心理困惑。
面对这样一位“积极配合”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很容易筛选出对方的重要信息:她目前求治心切,自知力完好,属于心理咨询的适应征。显然,导致她在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适应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对她的歧视与偏见。欲克服这些,最佳方法当然是开“心理社会处方”,而不是单纯的药物。
, 百拇医药
心理社会处方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它代表着医学服务的发展方向。它的主要目的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心理咨询、社交训练、环境改造、防治结合、健康促进等措施,促使来访者调整信念、克服困惑、自我实现。
对上述来访者,理论上的心理社会处方将涉及许多方面,如家庭治疗、认知治疗、工作环境变化、情绪个性调适等。咨询师为其开了一个特殊的处方:即调换咨询过程中咨询关系,用“家庭作业”和“社交训练”为来访者提供最有效的帮助,促进来访者的自我实现。具体的方法是要求她在调整好家庭关系的同时,写一份发言稿,准备在大学生课堂讨论中“演讲”,让咨访关系作某些转换,使之获得成功交往的体验。这些作业和任务使她的心境发生了显著改变,有了全新的生活追求目标。她在日记中写道:“与咨询老师谈了心理话,怨气消除了,他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知道人该怎样面对现实……他要我展示自已的才华,让人们认识自己的价值,这正是我想做的……感叹人生,回忆往事,自己的经历多么坎坷啊!我要努力改变自己,让人们重新看待自己……”
, http://www.100md.com
在大学生课堂讨论中,她扮演“咨询者”的角色,按照多次修改的讲稿作了一次生动的“演讲”,不再忌讳谈及过去的精神病住院史,并深刻描述了作为“精神病人”时遭人非议的内心体验,也谈到近年通过心理咨询后的收获与变化。为巩固咨询效果,咨询师在一年半内连续安排了3次这样的“演讲”,大学生们富有爱心的提问,促使了她的理性思考与领悟,数次“演讲”也增进了她的自我成就感。经追踪咨询观察,她的人际交往有了很大改善,家庭生活和谐,亲子关系融洽,同事关系友好,与部分男女大学生有了经常的联系和正常交往。
如同上述案例,每一位来访者,都是怀着难以言状的困惑到心理咨询门诊求助的,他们并不需要贴诊断标签,而是寻求解决困惑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看,最有效的办法是为来访者开好心理社会处方。它不仅是心理咨询师的专职工作,也是每一位医师、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当然,这种处方的疗效尚取决于来访者的主动参与合作,取决于咨询或就医过程的双方互动,取决于社会大环境的适时调整
作者简介: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邮编:武汉430070),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她需要开心理社会处方
她首次来心理咨询门诊就好像与咨询师似曾相识,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从“气功修炼”到“走火入魔”,从“早期经历”到“电休克”,似乎想在顷刻间把她多年来的喜怒哀乐向对方说个明白。
她已近不惑之年,却被一个接一个的困惑所扰: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初中毕业后进工厂,与一工人结婚,婚姻并不美满;对女儿的成长也较少关心。她平日结交人少,自练气功后社交圈扩大,常跟一位65岁的老头(气功师)学习按摩。偏好“替他人看病”,称治好了不少男患者的腰腿痛。在与多名陌生男性交往中,相识很快,但均因发现对方怀“占有之心”而中止往来。3年前,她因练气功出偏,接受到“宇宙信息”,言语行为异常,当众脱衣服,遭人嘲笑,被送进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2个月住院治疗,“阳性症状”缓解,但不能忍受“电休克”和“疯人院”环境,遂出院在家做康复治疗。回家后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工厂也不安排她正式工作,仅让她扫地、做清洁,同事们都远离她,为此她甚感困惑,觉得世人都不理解她。近年她又结识了一位20岁男性“知音”,因频繁接触,遭到对方父母反对,男青年主动中断了来往,使她产生了“负疚感”,觉得“关系中断得太突然”,“事情未说清楚”,依然留恋对方。面对心理咨询医生,她坦诚叙述了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目前她同事关系紧张,家庭生活与亲子关系均受到影响,害怕别人提及精神病住院史,还去过很多医院,吃了不少药,但仍去不了“心病”。
, http://www.100md.com
在她的日记中回顾了与几位陌生男性交往的细节:某日在寺院门口遇一算命先生,交谈投机,引起行人围观,对人们的关注感到满足。另一日在某校门口遇到一位男大学生,一见如故,遂同去看电影、逛公园……
通过心理测验,反映出她的人格特征:轻松兴奋、冒险敢为、喜欢向异性献殷勤、好幻想、不能克制自己、贸然行事、主动寻求机会表现自己。
根据交谈观察和看日记以及测验得到的印象,她的主要问题已显露出来:由于人格的偏异与不成熟、气功出偏和精神病史的“包袱”、人际交往挫败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了她的心理困惑。
面对这样一位“积极配合”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很容易筛选出对方的重要信息:她目前求治心切,自知力完好,属于心理咨询的适应征。显然,导致她在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适应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对她的歧视与偏见。欲克服这些,最佳方法当然是开“心理社会处方”,而不是单纯的药物。
, 百拇医药
心理社会处方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它代表着医学服务的发展方向。它的主要目的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心理咨询、社交训练、环境改造、防治结合、健康促进等措施,促使来访者调整信念、克服困惑、自我实现。
对上述来访者,理论上的心理社会处方将涉及许多方面,如家庭治疗、认知治疗、工作环境变化、情绪个性调适等。咨询师为其开了一个特殊的处方:即调换咨询过程中咨询关系,用“家庭作业”和“社交训练”为来访者提供最有效的帮助,促进来访者的自我实现。具体的方法是要求她在调整好家庭关系的同时,写一份发言稿,准备在大学生课堂讨论中“演讲”,让咨访关系作某些转换,使之获得成功交往的体验。这些作业和任务使她的心境发生了显著改变,有了全新的生活追求目标。她在日记中写道:“与咨询老师谈了心理话,怨气消除了,他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知道人该怎样面对现实……他要我展示自已的才华,让人们认识自己的价值,这正是我想做的……感叹人生,回忆往事,自己的经历多么坎坷啊!我要努力改变自己,让人们重新看待自己……”
, http://www.100md.com
在大学生课堂讨论中,她扮演“咨询者”的角色,按照多次修改的讲稿作了一次生动的“演讲”,不再忌讳谈及过去的精神病住院史,并深刻描述了作为“精神病人”时遭人非议的内心体验,也谈到近年通过心理咨询后的收获与变化。为巩固咨询效果,咨询师在一年半内连续安排了3次这样的“演讲”,大学生们富有爱心的提问,促使了她的理性思考与领悟,数次“演讲”也增进了她的自我成就感。经追踪咨询观察,她的人际交往有了很大改善,家庭生活和谐,亲子关系融洽,同事关系友好,与部分男女大学生有了经常的联系和正常交往。
如同上述案例,每一位来访者,都是怀着难以言状的困惑到心理咨询门诊求助的,他们并不需要贴诊断标签,而是寻求解决困惑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看,最有效的办法是为来访者开好心理社会处方。它不仅是心理咨询师的专职工作,也是每一位医师、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当然,这种处方的疗效尚取决于来访者的主动参与合作,取决于咨询或就医过程的双方互动,取决于社会大环境的适时调整
作者简介: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邮编:武汉43007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