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重复的故事
作者:姚贵忠
单位:
关键词:
健康世界990516
又一份无奈的病历懒懒地躺在我的办公桌上,又一个风华正茂的学子成了我的病人。
“赵生新,男,24岁,未婚,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在家行三,上有两个姐姐。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异,17岁上大学,22岁读研究生,23岁因病休学。平素性格内向,少语,胆小怕事,不擅交往。
1994年7月无明显诱因,总认为别人吐痰、关门是冲着他来的,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嫉妒他的才华,因此不愿出门。当时还能坚持学习,父母未在意。次年考上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中等,但行为孤僻,不与同学交往。1996年10月开始不去上课,不出宿舍门,也不去食堂买饭,有时半个月只吃方便面。不得已需要出门时,总靠着路边走,认为别人吐痰是在污辱他,让他难受。又说自己是“诗圣”,能力超过毛泽东、郭沫若等大诗人,只是现在还没有发表。还说自己是中国的“转世灵童”,自己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如果他身体好,国家就繁荣、富强;他身体不舒服,国家就出现工厂倒闭、工人下岗。因小赵在外地上学,父母对他的情况不很了解。1996年11月因无法坚持学业,休学回家,仍认为别人咳嗽、吐痰使他全身难受。1997年3月住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用过电休克和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在医院里还用牙膏堵耳朵,以防听到别人的咳嗽声。”
, 百拇医药
1997年9月,小赵来到我院住院治疗,他当时几乎整日躺在床上,紧张恐惧,不敢见人,怕别人随时会咳嗽,仍说自己是“转世灵童”,“全中国人都知道此事”,而且自己脑子里想什么事,全中国人也都会知道。谈话中表情呆板,提到别人污辱他时也不气愤,谈到自己是“诗圣”、是“转世灵童”时,也无愉悦表情。
为了治好他,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疗效甚微。住院4个月后,除紧张情绪稍有缓解外,其异常的思维内容几乎没有变化。
小赵的症状特点包括关系妄想(认为别人的言行与自己有关,咳嗽、关门都是冲着自己来的)、被害妄想(认为别人吐痰是在污辱他、嫉妒他的才华)、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是“诗圣”、“转世灵童”)和内心被揭露感(认为自己心里想的事,全中国都知道),并由此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以及主动的回避行为,从而使他无法继续学习,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他的多个妄想之间缺乏一种逻辑上的联系,显得结构松散,妄想内容缺乏现实性,荒谬离奇,令人不可理解。这些是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依据。
, 百拇医药
很显然,小赵最终的疾病结局将很不理想。一是发病前未发现的心理刺激因素是诱因,孤僻、内向、不擅交往等性格缺陷是他发病的内在因素;二是病情发展得非常缓慢,从出现症状,到引起他人的注意竟相隔2年多,治疗也不及时;三是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疗效不佳,在整个3年半的病程中,始终没有完全治愈过,而且症状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尽管小赵目前还是以大量的阳性症状为主,但随着这些症状的长期迁延不愈,他很可能会逐渐出现生活懒散、思维内容缺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最终走向精神衰退。
从治疗上,当然还可以考虑用合并用药的办法,继续冲击小赵那些顽固不化的妄想,但作为小赵的父母就应该现实一些,要明白治愈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应该在控制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康复措施来延缓阴性症状的发生,鼓励小赵带着症状去自理生活,尽可能地与人交往。至少,再这样长期住在医院里只会是弊多利少。
从这份非常令人惋惜的病例中,我们能够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 百拇医药
诚然,现代医学还不够完善,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精神分裂症所固有的发生、发展规律,还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力所不能及的。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从小就注意到小赵性格上的缺陷,除了鼓励他发奋读书以外,如果能着力去开拓他的生活圈子,磨练他的性格,至少在他成年以后,患精神病的风险要小一些。即使患了病,也许会好治一些。
另外,特别需要分析的是,小赵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这里面首先有小赵自身的原因,他最初产生妄想的时候,没有及时与别人沟通。由于他当时住校,父母难以及时发现,而在他发病早期,精神症状对他的学习又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也就没有引起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如果小赵刚刚出现精神症状就抓紧治疗,疗效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在这里,大家就可以真切地发现,早期发现精神病有多么重要!
同时,我们也能够由此看到精神病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不会去主动就医,那么,及时发现并督促患者就医的重任,就落在他的周围人、特别是他的监护人身上了。如果大学里的老师、辅导员和班干部们在关注同学们学习的同时,多关心一些他们的精神生活,那就可能挽救小赵的一生!
, http://www.100md.com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小赵的父母,他们为了给小赵治病,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们绝对不愿看到小赵久治不愈的样子,更不愿想象小赵不久将出现精神衰退。但是,从1996年11月小赵因病辍学回家,到1997年3月住进精神病院开始系统治疗,这中间为何又耽误了4个月呢?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苦衷,但无论如何,对于这期间所延误的治疗,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在小赵上大学和念研究生期间,每次寒暑假回家的时候,也很可能会流露出精神病的蛛丝马迹,此时父母为什么不能及时同学校取得联系,来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全面表现呢?他们很可能会说,“做父母的不愿把孩子往精神病上想”、“如果早跟学校讲了,会对小赵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甚至使他无法完成学业”等等。这些理由都有可理解的一面,但现在结局又怎么样呢?一个年轻有为的才子,很可能将永久地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此,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社会、学校、家庭、医疗部门,还有小赵自己,各自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编后:拿起这篇稿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起作者曾经给我写过类似的内容,并且刊登过了。可作者为什么在亲自寄来的一组稿件中有意重复呢?我想相同的故事相同的教训,确实让身为精神科医生的作者感慨太多了。每当遇到不该重复的故事又被重复,他就忍不住要告诉世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精神疾病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无知,特别是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常常使可以避免的悲剧重演。所以,内容似曾相识,却仍不得不重复,希望读者能体会作者和编者的这份心。,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健康世界990516
又一份无奈的病历懒懒地躺在我的办公桌上,又一个风华正茂的学子成了我的病人。
“赵生新,男,24岁,未婚,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在家行三,上有两个姐姐。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异,17岁上大学,22岁读研究生,23岁因病休学。平素性格内向,少语,胆小怕事,不擅交往。
1994年7月无明显诱因,总认为别人吐痰、关门是冲着他来的,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嫉妒他的才华,因此不愿出门。当时还能坚持学习,父母未在意。次年考上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中等,但行为孤僻,不与同学交往。1996年10月开始不去上课,不出宿舍门,也不去食堂买饭,有时半个月只吃方便面。不得已需要出门时,总靠着路边走,认为别人吐痰是在污辱他,让他难受。又说自己是“诗圣”,能力超过毛泽东、郭沫若等大诗人,只是现在还没有发表。还说自己是中国的“转世灵童”,自己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如果他身体好,国家就繁荣、富强;他身体不舒服,国家就出现工厂倒闭、工人下岗。因小赵在外地上学,父母对他的情况不很了解。1996年11月因无法坚持学业,休学回家,仍认为别人咳嗽、吐痰使他全身难受。1997年3月住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用过电休克和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在医院里还用牙膏堵耳朵,以防听到别人的咳嗽声。”
, 百拇医药
1997年9月,小赵来到我院住院治疗,他当时几乎整日躺在床上,紧张恐惧,不敢见人,怕别人随时会咳嗽,仍说自己是“转世灵童”,“全中国人都知道此事”,而且自己脑子里想什么事,全中国人也都会知道。谈话中表情呆板,提到别人污辱他时也不气愤,谈到自己是“诗圣”、是“转世灵童”时,也无愉悦表情。
为了治好他,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疗效甚微。住院4个月后,除紧张情绪稍有缓解外,其异常的思维内容几乎没有变化。
小赵的症状特点包括关系妄想(认为别人的言行与自己有关,咳嗽、关门都是冲着自己来的)、被害妄想(认为别人吐痰是在污辱他、嫉妒他的才华)、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是“诗圣”、“转世灵童”)和内心被揭露感(认为自己心里想的事,全中国都知道),并由此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以及主动的回避行为,从而使他无法继续学习,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他的多个妄想之间缺乏一种逻辑上的联系,显得结构松散,妄想内容缺乏现实性,荒谬离奇,令人不可理解。这些是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依据。
, 百拇医药
很显然,小赵最终的疾病结局将很不理想。一是发病前未发现的心理刺激因素是诱因,孤僻、内向、不擅交往等性格缺陷是他发病的内在因素;二是病情发展得非常缓慢,从出现症状,到引起他人的注意竟相隔2年多,治疗也不及时;三是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疗效不佳,在整个3年半的病程中,始终没有完全治愈过,而且症状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尽管小赵目前还是以大量的阳性症状为主,但随着这些症状的长期迁延不愈,他很可能会逐渐出现生活懒散、思维内容缺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最终走向精神衰退。
从治疗上,当然还可以考虑用合并用药的办法,继续冲击小赵那些顽固不化的妄想,但作为小赵的父母就应该现实一些,要明白治愈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应该在控制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康复措施来延缓阴性症状的发生,鼓励小赵带着症状去自理生活,尽可能地与人交往。至少,再这样长期住在医院里只会是弊多利少。
从这份非常令人惋惜的病例中,我们能够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 百拇医药
诚然,现代医学还不够完善,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精神分裂症所固有的发生、发展规律,还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力所不能及的。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从小就注意到小赵性格上的缺陷,除了鼓励他发奋读书以外,如果能着力去开拓他的生活圈子,磨练他的性格,至少在他成年以后,患精神病的风险要小一些。即使患了病,也许会好治一些。
另外,特别需要分析的是,小赵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这里面首先有小赵自身的原因,他最初产生妄想的时候,没有及时与别人沟通。由于他当时住校,父母难以及时发现,而在他发病早期,精神症状对他的学习又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也就没有引起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如果小赵刚刚出现精神症状就抓紧治疗,疗效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在这里,大家就可以真切地发现,早期发现精神病有多么重要!
同时,我们也能够由此看到精神病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不会去主动就医,那么,及时发现并督促患者就医的重任,就落在他的周围人、特别是他的监护人身上了。如果大学里的老师、辅导员和班干部们在关注同学们学习的同时,多关心一些他们的精神生活,那就可能挽救小赵的一生!
, http://www.100md.com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小赵的父母,他们为了给小赵治病,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们绝对不愿看到小赵久治不愈的样子,更不愿想象小赵不久将出现精神衰退。但是,从1996年11月小赵因病辍学回家,到1997年3月住进精神病院开始系统治疗,这中间为何又耽误了4个月呢?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苦衷,但无论如何,对于这期间所延误的治疗,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在小赵上大学和念研究生期间,每次寒暑假回家的时候,也很可能会流露出精神病的蛛丝马迹,此时父母为什么不能及时同学校取得联系,来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全面表现呢?他们很可能会说,“做父母的不愿把孩子往精神病上想”、“如果早跟学校讲了,会对小赵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甚至使他无法完成学业”等等。这些理由都有可理解的一面,但现在结局又怎么样呢?一个年轻有为的才子,很可能将永久地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此,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社会、学校、家庭、医疗部门,还有小赵自己,各自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编后:拿起这篇稿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起作者曾经给我写过类似的内容,并且刊登过了。可作者为什么在亲自寄来的一组稿件中有意重复呢?我想相同的故事相同的教训,确实让身为精神科医生的作者感慨太多了。每当遇到不该重复的故事又被重复,他就忍不住要告诉世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精神疾病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无知,特别是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常常使可以避免的悲剧重演。所以,内容似曾相识,却仍不得不重复,希望读者能体会作者和编者的这份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