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作者:张瞿璐 吕健 戴芳德 徐国政 马廉亭
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70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护理
护理学杂志990111 摘要 对2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采用可脱性球囊、自制钨丝微螺旋圈、蓝色组织胶、机械解脱钨丝微螺旋圈等栓塞材料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8例治愈,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瘤体破裂再出血,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术后护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②警惕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采取控制性降压等措施,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避免诱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③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脑血管痉挛而引起不可逆功能障碍;④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防止渗血及皮下血肿。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endovascular embolism; nursing care
, 百拇医药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1]。约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在40~6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50~54岁[2]。传统的根治方法是直接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切除动脉瘤[3,4]。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使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我院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可脱性球囊、自制钨丝微螺旋圈、蓝色组织胶(NBCA)、机械解脱钨丝微螺旋圈(MDS-N)等材料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20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0~58岁,平均54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7例有高血压病史。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例,左眼动脉瘤1例。其中18例血管内栓塞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1例大脑中动脉瘤栓塞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左眼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左眼视力下降明显,头痛,恶心呕吐,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行止血脱水等保守治疗,后期高压氧康复治疗,2月后治愈出院。随访半年,生活能自理,无肢体偏瘫等症状。
, 百拇医药
2 术后护理
2.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观察生命体征,1/30min,并记录,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测体温,1/4h,48h后按具体情况决定观察时间。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神经症状出现。同时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在动脉瘤破裂的初期,血压往往持续在26 kPa以上,这是由于颅内压力明显增高所致,随着病情缓解,血压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血压持续增高或突然增高,则有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可能,故应严密监测血压,同时采取降压措施。本组20例病人中17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后采用硝普钠静滴,维持平均动脉压在10~11 kPa,使用血压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24~72h,及时调整硝普钠输注滴数,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本组1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术后11h血压骤升至27/14 kPa,伴头痛,经CT诊断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2.2 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栓塞术后,由于导管和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球囊过分膨胀,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另外,各种因素引起周身血压急剧升高,也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如情绪激动、排便、剧烈活动时,周身动脉压突然升高、头部静脉回流受阻、脑组织及颅底动脉环与颅内固定结构的相对性移动,动脉瘤内压力在瞬间上升并持续增高,短时间内超过动脉瘤壁薄弱点的弹性限度,加之动脉瘤内的湍流压力,遂在薄弱点破裂出血,立即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强直,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出现以上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瞳孔散大等早期脑疝征象,以尽快采取紧急处置。本组1例左侧眼动脉巨大动脉瘤(直径3cm),用MDS-N栓塞术,瘤腔完全闭塞,患者术后11h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自诉左眼视物模糊,左眼眼前指数,颈抗三指。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压,入CT室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因出血量较少,经脱水、止血等保守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行高压氧治疗,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3 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于手术后12~24h发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组1例术后4h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肌力三级。使用尼莫通注射液经微量泵缓慢静注,持续10d,偏瘫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病人亦用尼莫通预防脑血管痉挛,连续7~10d后改为尼莫通薄膜片口服20mg, 3/d,未出现肢体麻木及偏瘫症状。
2.4 穿刺点的观察:本组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穿刺点为股动脉,2例因血管弯曲度大而行颈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伸髋静卧2d。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腹部情况(因导管损伤或刺破血管可引起腹腔出血)。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后加压包扎,并去枕平卧2d。本组1例病人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加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注,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渗血情况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马廉亭主编.实用神经外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77
[2]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4
[3]史玉泉,王忠诚,薛庆澄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9~93
[4]刘承基.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9
(1998-06-10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70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护理
护理学杂志990111 摘要 对2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采用可脱性球囊、自制钨丝微螺旋圈、蓝色组织胶、机械解脱钨丝微螺旋圈等栓塞材料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8例治愈,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瘤体破裂再出血,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术后护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②警惕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采取控制性降压等措施,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避免诱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③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脑血管痉挛而引起不可逆功能障碍;④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防止渗血及皮下血肿。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endovascular embolism; nursing care
, 百拇医药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1]。约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在40~6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50~54岁[2]。传统的根治方法是直接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切除动脉瘤[3,4]。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使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我院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可脱性球囊、自制钨丝微螺旋圈、蓝色组织胶(NBCA)、机械解脱钨丝微螺旋圈(MDS-N)等材料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20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0~58岁,平均54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7例有高血压病史。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例,左眼动脉瘤1例。其中18例血管内栓塞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1例大脑中动脉瘤栓塞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左眼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左眼视力下降明显,头痛,恶心呕吐,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行止血脱水等保守治疗,后期高压氧康复治疗,2月后治愈出院。随访半年,生活能自理,无肢体偏瘫等症状。
, 百拇医药
2 术后护理
2.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观察生命体征,1/30min,并记录,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测体温,1/4h,48h后按具体情况决定观察时间。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神经症状出现。同时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在动脉瘤破裂的初期,血压往往持续在26 kPa以上,这是由于颅内压力明显增高所致,随着病情缓解,血压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血压持续增高或突然增高,则有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可能,故应严密监测血压,同时采取降压措施。本组20例病人中17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后采用硝普钠静滴,维持平均动脉压在10~11 kPa,使用血压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24~72h,及时调整硝普钠输注滴数,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本组1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术后11h血压骤升至27/14 kPa,伴头痛,经CT诊断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2.2 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栓塞术后,由于导管和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球囊过分膨胀,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另外,各种因素引起周身血压急剧升高,也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如情绪激动、排便、剧烈活动时,周身动脉压突然升高、头部静脉回流受阻、脑组织及颅底动脉环与颅内固定结构的相对性移动,动脉瘤内压力在瞬间上升并持续增高,短时间内超过动脉瘤壁薄弱点的弹性限度,加之动脉瘤内的湍流压力,遂在薄弱点破裂出血,立即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强直,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出现以上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瞳孔散大等早期脑疝征象,以尽快采取紧急处置。本组1例左侧眼动脉巨大动脉瘤(直径3cm),用MDS-N栓塞术,瘤腔完全闭塞,患者术后11h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自诉左眼视物模糊,左眼眼前指数,颈抗三指。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压,入CT室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因出血量较少,经脱水、止血等保守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行高压氧治疗,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3 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于手术后12~24h发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组1例术后4h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肌力三级。使用尼莫通注射液经微量泵缓慢静注,持续10d,偏瘫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病人亦用尼莫通预防脑血管痉挛,连续7~10d后改为尼莫通薄膜片口服20mg, 3/d,未出现肢体麻木及偏瘫症状。
2.4 穿刺点的观察:本组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穿刺点为股动脉,2例因血管弯曲度大而行颈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伸髋静卧2d。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腹部情况(因导管损伤或刺破血管可引起腹腔出血)。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后加压包扎,并去枕平卧2d。本组1例病人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加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注,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渗血情况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马廉亭主编.实用神经外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77
[2]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4
[3]史玉泉,王忠诚,薛庆澄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9~93
[4]刘承基.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9
(1998-06-10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