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护理
作者:史玲美 钟一敏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二医院外科,湖州 313000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脾脏。近年来,随着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各种保脾方法应运而生。我院1990年3月至1995年5月采用脾动脉栓塞止血保脾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0~48岁,平均3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坠落伤6例,车祸伤9例,车把顶伤3例,拳击伤2例。入院时间为伤后1~12 h。入院时伴不同程度休克6例。腹穿阳性15例。B超确诊脾破裂11例,CT确诊4例,脾动脉造影确诊5例。全组均排除腹内其它脏器损伤。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Selding法将Cordis-LH导管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主干,经脾动脉造影确诊为脾破裂后,用明胶海绵条(10 mm×2 mm)3~8条,搓成圆柱状,用注射器分次注入损伤脾叶段分支动脉而形成栓塞,栓塞后再行动脉造影,以观察破裂处血管栓塞是否彻底。
2 结果
本组经脾动脉一次性栓塞18例,住院10~14 d痊愈出院,经6个月至5年随访,病人无异常;1例入院时伴休克,栓塞明胶海绵过程中因休克加重而中转手术;另1例栓塞后疑有肠穿孔而中转手术切脾。
3 护理要点
3.1 术前准备
3.1.1 用物准备:备足所需药品,如盐酸异丙嗪针剂50 mg,地塞米松针剂10 mg,60%复方泛影葡胺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 500 ml及消毒敷料等。
, 百拇医药
3.1.2 病人准备:向病人说明栓塞治疗方法及优点,以消除其恐惧心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扩容抗休克。备皮,行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等。护送病人入介入室。
3.2 术后护理
3.2.1 局部出血的观察:用1 kg的沙袋置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肢体制动4~6 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本组1例因床上排便后于第2 d出现插管处渗血,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后止血。
3.2.2 生命体征的监测:栓塞术后病人进入ICU,行低流量吸氧12~24 h,严密监测脉搏、呼吸、血压,1/h,平稳后改为1/4 h,监测3~5 d。术后卧床休息1周,以免腹压增加致再次出血,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3.2.3 腹腔引流的观察: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及色泽判断栓塞止血的效果。在置管4 h内每30 min将引流液滴于白色餐巾纸上对比颜色,以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并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 百拇医药
3.2.4 留置导管的观察及处理:栓塞中疑有再出血而留置导管者,导管内定时注入肝素稀释液2~3 ml(250 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针剂50 mg),以免导管内血栓形成。如需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按医嘱每次5~10 U用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定时缓慢由动脉导管内注射。留管期间定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每日予碘酒、酒精消毒插管处,并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导管,以防翻身时脱出或折断。本组中有2例病人留置导管回病房,其中1例动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 d,观察2 d无继续出血拔管;另1例仅保留导管,观察2 d无活动性出血拔管。
3.2.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于栓塞后第2 d出现呕血、黑便,即予胃肠减压,用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生理盐水50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 mg)100 ml每小时胃内灌洗;凝血酶原200 U每6 h注入胃内,注后将胃管夹闭30 min再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出。经治疗2 d后胃液转为正常,大便转黄。1例并发肺梗塞于栓塞后第5 d出现胸闷、咯血,予吸氧,监测血气,静滴垂体后叶素及立止血等,并每2 h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3 d后胸闷症状好转,痰液颜色渐趋正常。
, 百拇医药
4 体会
4.1 优点
通过对20例病人的护理观察,笔者认为①脾动脉造影不但能明确诊断,而且可根据造影剂外溢阴影大小判断脾损伤程度,以决定治疗方案;②栓塞治疗后立即止血,可再次造影明确止血效果是否确切;③用明胶海绵栓塞后2周左右,造影显示血管已再通,有利于恢复脾脏功能;④避免手术及由其带来的并发症,且能保留脾脏。⑤脾动脉栓塞止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与陆永良等[1]报道一致。
4.2 栓塞止血适应症
①不合并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②生命体征平稳或病人休克后经输液得以纠正者。
参考文献
1 陆永良,韩春蕃,吴 平等.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31
(1998-08-06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二医院外科,湖州 313000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脾脏。近年来,随着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各种保脾方法应运而生。我院1990年3月至1995年5月采用脾动脉栓塞止血保脾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0~48岁,平均3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坠落伤6例,车祸伤9例,车把顶伤3例,拳击伤2例。入院时间为伤后1~12 h。入院时伴不同程度休克6例。腹穿阳性15例。B超确诊脾破裂11例,CT确诊4例,脾动脉造影确诊5例。全组均排除腹内其它脏器损伤。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Selding法将Cordis-LH导管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主干,经脾动脉造影确诊为脾破裂后,用明胶海绵条(10 mm×2 mm)3~8条,搓成圆柱状,用注射器分次注入损伤脾叶段分支动脉而形成栓塞,栓塞后再行动脉造影,以观察破裂处血管栓塞是否彻底。
2 结果
本组经脾动脉一次性栓塞18例,住院10~14 d痊愈出院,经6个月至5年随访,病人无异常;1例入院时伴休克,栓塞明胶海绵过程中因休克加重而中转手术;另1例栓塞后疑有肠穿孔而中转手术切脾。
3 护理要点
3.1 术前准备
3.1.1 用物准备:备足所需药品,如盐酸异丙嗪针剂50 mg,地塞米松针剂10 mg,60%复方泛影葡胺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 500 ml及消毒敷料等。
, 百拇医药
3.1.2 病人准备:向病人说明栓塞治疗方法及优点,以消除其恐惧心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扩容抗休克。备皮,行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等。护送病人入介入室。
3.2 术后护理
3.2.1 局部出血的观察:用1 kg的沙袋置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肢体制动4~6 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本组1例因床上排便后于第2 d出现插管处渗血,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后止血。
3.2.2 生命体征的监测:栓塞术后病人进入ICU,行低流量吸氧12~24 h,严密监测脉搏、呼吸、血压,1/h,平稳后改为1/4 h,监测3~5 d。术后卧床休息1周,以免腹压增加致再次出血,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3.2.3 腹腔引流的观察: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及色泽判断栓塞止血的效果。在置管4 h内每30 min将引流液滴于白色餐巾纸上对比颜色,以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并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 百拇医药
3.2.4 留置导管的观察及处理:栓塞中疑有再出血而留置导管者,导管内定时注入肝素稀释液2~3 ml(250 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针剂50 mg),以免导管内血栓形成。如需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按医嘱每次5~10 U用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定时缓慢由动脉导管内注射。留管期间定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每日予碘酒、酒精消毒插管处,并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导管,以防翻身时脱出或折断。本组中有2例病人留置导管回病房,其中1例动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 d,观察2 d无继续出血拔管;另1例仅保留导管,观察2 d无活动性出血拔管。
3.2.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于栓塞后第2 d出现呕血、黑便,即予胃肠减压,用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生理盐水50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 mg)100 ml每小时胃内灌洗;凝血酶原200 U每6 h注入胃内,注后将胃管夹闭30 min再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出。经治疗2 d后胃液转为正常,大便转黄。1例并发肺梗塞于栓塞后第5 d出现胸闷、咯血,予吸氧,监测血气,静滴垂体后叶素及立止血等,并每2 h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3 d后胸闷症状好转,痰液颜色渐趋正常。
, 百拇医药
4 体会
4.1 优点
通过对20例病人的护理观察,笔者认为①脾动脉造影不但能明确诊断,而且可根据造影剂外溢阴影大小判断脾损伤程度,以决定治疗方案;②栓塞治疗后立即止血,可再次造影明确止血效果是否确切;③用明胶海绵栓塞后2周左右,造影显示血管已再通,有利于恢复脾脏功能;④避免手术及由其带来的并发症,且能保留脾脏。⑤脾动脉栓塞止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与陆永良等[1]报道一致。
4.2 栓塞止血适应症
①不合并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②生命体征平稳或病人休克后经输液得以纠正者。
参考文献
1 陆永良,韩春蕃,吴 平等.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31
(1998-08-06 收稿),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