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
作者:周晶 金玉红
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长春 130021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指脑内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其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24 h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根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资料,TIA的患病率为180/10万[1]。此类病人国内多采用内科治疗。我科于1997年9月17日收治1例因右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TIA病人,施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满意,护理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42岁。因阵发性头晕,右侧肢体麻木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 d就诊,头部CT未见异常,诊断为TIA入院,查体:T 36.5℃,P 82/min,R 16/min,BP 12/8 kPa,神志清,表情淡漠,语言障碍,发音不清,舌右部麻木,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左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左膝腱反射减弱,其它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14×1012/L,白细胞13.3×109/L,血小板242×109/L,凝血酶原时间14.1 s,纤维蛋白原1.96 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6 s,血糖5.5 mmol/L,尿常规正常。入院后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TIA。由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引起,于10月15日在全麻下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4 h病人完全清醒,答话清晰,四肢活动自如。经抗炎、抗凝治疗,病人住院42 d,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病人既往较健康,突然发病,对疾病缺乏认识,难以进入病人角色,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在缺乏同种手术治愈病例的情况下,我们耐心向病人介绍有关本病治疗进展、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注意事项等,鼓励他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的发作情况。离床行走需有护理人员扶助,防止发生意外损伤。③术前按常规准备颈部皮肤。④术前6 h禁食。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呼吸变化:①病人安置在ICU,用床边监护仪持续监测SpO2,吸氧,流量2~3 L/min。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用1 kg重量的砂袋依靠在局部切口处,防止切口渗血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保持砂袋压力适度,防止脱落。③注意保护切口,勿过度牵拉。
, 百拇医药
2.2.2 观察出血倾向:为防止颈动脉内膜处血栓形成,保持血管内壁光滑,用肝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肝素6 000 U)静滴,2/d,以对抗凝血酶的作用并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起到很强的抗凝血作用。静滴速度控制在60 gtt/min左右,速度过快或过量可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为血尿,切口出血不止等。因此,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切口有无渗血等现象,并及时测定凝血功能以作为调节用药剂量的指标。经上述护理,病人未发生出血。
2.2.3 观察肢体、语言功能恢复情况: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有再次复发及颈动脉闭塞的危险。而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偏瘫,感觉障碍多为对侧感觉异常或减退,优势半球受累时可产生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1]。术后经常检查四肢活动情况及有无语言功能障碍。本病例术后4 h完全清醒,答话准确、流利,四肢活动良好,术后第2 d在医护人员扶助下可离床行走,术后第5 d可独自离床行走,至出院后随访半年无TIA复发及颈动脉闭塞发生。
, 百拇医药
2.2.4 预防切口感染:术后第3 d换药,并应用红外线烤灯照射颈部切口处,2/d,以利于肉芽生长及切口愈合。本病例术后第7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
2.2.5 出院指导:口服潘生丁(25 mg,3/d)及阿斯匹林(100 mg,1/d)1个月,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低脂、低糖饮食,注意锻炼身体,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出院后定期复查,病情如有变化随诊。
(本文承蒙罗祺副主任医师及张香琴副主任护师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黄友岐主编.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45~146
(1998-06-16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长春 130021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指脑内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其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24 h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根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资料,TIA的患病率为180/10万[1]。此类病人国内多采用内科治疗。我科于1997年9月17日收治1例因右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TIA病人,施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满意,护理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42岁。因阵发性头晕,右侧肢体麻木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 d就诊,头部CT未见异常,诊断为TIA入院,查体:T 36.5℃,P 82/min,R 16/min,BP 12/8 kPa,神志清,表情淡漠,语言障碍,发音不清,舌右部麻木,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左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左膝腱反射减弱,其它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14×1012/L,白细胞13.3×109/L,血小板242×109/L,凝血酶原时间14.1 s,纤维蛋白原1.96 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6 s,血糖5.5 mmol/L,尿常规正常。入院后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TIA。由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引起,于10月15日在全麻下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4 h病人完全清醒,答话清晰,四肢活动自如。经抗炎、抗凝治疗,病人住院42 d,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病人既往较健康,突然发病,对疾病缺乏认识,难以进入病人角色,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在缺乏同种手术治愈病例的情况下,我们耐心向病人介绍有关本病治疗进展、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注意事项等,鼓励他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的发作情况。离床行走需有护理人员扶助,防止发生意外损伤。③术前按常规准备颈部皮肤。④术前6 h禁食。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呼吸变化:①病人安置在ICU,用床边监护仪持续监测SpO2,吸氧,流量2~3 L/min。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用1 kg重量的砂袋依靠在局部切口处,防止切口渗血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保持砂袋压力适度,防止脱落。③注意保护切口,勿过度牵拉。
, 百拇医药
2.2.2 观察出血倾向:为防止颈动脉内膜处血栓形成,保持血管内壁光滑,用肝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肝素6 000 U)静滴,2/d,以对抗凝血酶的作用并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起到很强的抗凝血作用。静滴速度控制在60 gtt/min左右,速度过快或过量可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为血尿,切口出血不止等。因此,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切口有无渗血等现象,并及时测定凝血功能以作为调节用药剂量的指标。经上述护理,病人未发生出血。
2.2.3 观察肢体、语言功能恢复情况: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有再次复发及颈动脉闭塞的危险。而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偏瘫,感觉障碍多为对侧感觉异常或减退,优势半球受累时可产生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1]。术后经常检查四肢活动情况及有无语言功能障碍。本病例术后4 h完全清醒,答话准确、流利,四肢活动良好,术后第2 d在医护人员扶助下可离床行走,术后第5 d可独自离床行走,至出院后随访半年无TIA复发及颈动脉闭塞发生。
, 百拇医药
2.2.4 预防切口感染:术后第3 d换药,并应用红外线烤灯照射颈部切口处,2/d,以利于肉芽生长及切口愈合。本病例术后第7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
2.2.5 出院指导:口服潘生丁(25 mg,3/d)及阿斯匹林(100 mg,1/d)1个月,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低脂、低糖饮食,注意锻炼身体,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出院后定期复查,病情如有变化随诊。
(本文承蒙罗祺副主任医师及张香琴副主任护师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黄友岐主编.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45~146
(1998-06-16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