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临床特征及护理
作者:刘玉华
单位:江苏省淮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淮阴 223001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90510 器质性精神障碍,又称器质性脑症状群(organic brain syndrome, OBS),是由严重脑或躯体器质性损害所引起。由于OBS与器质性损害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使病情更趋复杂。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科收治OBS病人50例,未发生任何意外,且疗效较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3~80岁,平均49.6岁。原发病:各类脑炎13例,脑血管病7例,脑萎缩5例,肺性脑病8例,癫痫5例,巴金森氏病3例,脑外伤后遗症2例,肝性脑病2例,高血压脑病3例,中毒性脑病(有机磷中毒)1例,电解质紊乱1例。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9例,智力障碍29例,行为紊乱40例,睡眠障碍27例,情绪异常28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除1例无效外,29例治愈(精神症状消失,人际交流正常,生活自理);14例好转(轻度智力或人格异常,生活部分自理);6例缓解(急性症状控制,尚需家人护理)。住院5~88 d,平均22 d出院。
3 临床特征
3.1 OBS类型与原发病的关系 OBS急性期以意识障碍为主,慢性期以智力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主。本组50例病人的精神症状虽有相似的特征,但无特异性。即相同的原发病精神障碍表现不一定相同,不同的原发病也有可能出现相同的精神障碍症状,同一个病人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病毒性脑炎以急性意识障碍开始,而逐渐转向智力迟钝;脑萎缩病人可能突发谵妄。本组2例脑挫伤后遗症病人,1例表现兴奋狂躁;1例表现典型的人格衰退。
3.2 症状特征 ①本组有39例,表现环境意识模糊、时间错乱,无定向力。有的伴有自我意识缺失或幻觉等。②29例表现思维贫乏,理解力差,曲解事物,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迟钝,生活不能自理。③7例具有冲动行为,2例亚木僵,其余表现行为盲目性,呈摸索或抓物状,也有强迫性的下床、入厕或其它机械性的重复动作。④本组有27例表现夜间不眠,其中9例夜、昼倒置,4例每天睡眠少于6 h,14例夜、昼界线不清。谵妄和冲动夜间较多见。⑤本组有28例情绪异常,1例持续兴奋状态(脑挫伤后遗症病人)。多数病人表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如1例脑炎病人,听见任何较尖锐的声音,会表现极度恐慌与紧张。1例脑血管病的老年病人,平时表现安静、孤僻、迟钝,突然间冲动毁物,挣扎着向外冲,并说“他的孙子们都落水了”。等到家属把3个孙子带到床前,才安静下来。
, 百拇医药
4 护理
4.1 稳定病人情绪,确保安全 安置病人于单人房间,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室内物品简单,严禁放刀、剪、玻璃杯、手杖等。随时陪伴病人,尽可能少用强制性的制动措施,以防病人不安,导致剧烈的挣扎和反抗。对急性期的病人要有家属陪同,因为即使是严重错乱的病人也能分辨亲人的声音,使之得到安慰。
4.2 掌握接触病人的技巧 ①态度温和、语言轻柔。恰当的表情、音调、语气、动作可稳定病人情绪,使其感到友善和诚意。②做治疗或护理前,先做解释工作。如冒然触碰病人的身体,会使其惊觉和反抗。也不要轻率地拍肩,摸头,以防止病人的不安和戒备。③防范病人攻击性的冲动行为。接触病人时避免直接面对病人,可立于病人的侧面,并随时关注其目光及表情,心情要轻松,动作要敏捷,判断要有预见性。
4.3 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 ①精神症状可使病人的病情发展及变化被掩盖,不能因为病人合作性差而减少甚至免除生命体征的监测。②OBS患者,其精神症状有可能是昏迷的前驱症状。兴奋吵闹的病人如突然转入中枢抑制,应高度警惕,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③与原发病相关的症状与体征也应作为监测的重点。如瞳孔的变化、抽搐的形式、频率、偏瘫,各种反射及皮肤粘膜,尿量,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以判断脑损害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情况。
, 百拇医药
4.4 精神药物的监护 由于OBS病人体质差,耐药性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大,故需周密的观察,以确保用药安全。①了解药物的性能,并掌握病人的机体情况,预计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②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及时评价并记录不同剂量时药物的效果及反应。急性症状缓解即减量,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③每次发药要看病人服下,特殊情况需暂停治疗,并作好记录,以防止意外。
4.5 加强生活护理 ①根据病情需要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②关心病人的大小便,定期沐浴更衣、修剪指甲,理发剃须,适时添衣加被。③督促、诱导病人进食,鱼肉类要先剃除骨刺,木僵及吞咽困难者要细心喂食或鼻饲。④病程长、恢复较慢的病人,要适时地做好健康指导,鼓励培养病人自己动手,讲究卫生习惯,减少依赖性。本组50例患者,出院时基本生活自理的有29例,协助下能完成穿衣,吃饭及简单活动有14例,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998-05-19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江苏省淮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淮阴 223001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90510 器质性精神障碍,又称器质性脑症状群(organic brain syndrome, OBS),是由严重脑或躯体器质性损害所引起。由于OBS与器质性损害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使病情更趋复杂。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科收治OBS病人50例,未发生任何意外,且疗效较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3~80岁,平均49.6岁。原发病:各类脑炎13例,脑血管病7例,脑萎缩5例,肺性脑病8例,癫痫5例,巴金森氏病3例,脑外伤后遗症2例,肝性脑病2例,高血压脑病3例,中毒性脑病(有机磷中毒)1例,电解质紊乱1例。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9例,智力障碍29例,行为紊乱40例,睡眠障碍27例,情绪异常28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除1例无效外,29例治愈(精神症状消失,人际交流正常,生活自理);14例好转(轻度智力或人格异常,生活部分自理);6例缓解(急性症状控制,尚需家人护理)。住院5~88 d,平均22 d出院。
3 临床特征
3.1 OBS类型与原发病的关系 OBS急性期以意识障碍为主,慢性期以智力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主。本组50例病人的精神症状虽有相似的特征,但无特异性。即相同的原发病精神障碍表现不一定相同,不同的原发病也有可能出现相同的精神障碍症状,同一个病人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病毒性脑炎以急性意识障碍开始,而逐渐转向智力迟钝;脑萎缩病人可能突发谵妄。本组2例脑挫伤后遗症病人,1例表现兴奋狂躁;1例表现典型的人格衰退。
3.2 症状特征 ①本组有39例,表现环境意识模糊、时间错乱,无定向力。有的伴有自我意识缺失或幻觉等。②29例表现思维贫乏,理解力差,曲解事物,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迟钝,生活不能自理。③7例具有冲动行为,2例亚木僵,其余表现行为盲目性,呈摸索或抓物状,也有强迫性的下床、入厕或其它机械性的重复动作。④本组有27例表现夜间不眠,其中9例夜、昼倒置,4例每天睡眠少于6 h,14例夜、昼界线不清。谵妄和冲动夜间较多见。⑤本组有28例情绪异常,1例持续兴奋状态(脑挫伤后遗症病人)。多数病人表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如1例脑炎病人,听见任何较尖锐的声音,会表现极度恐慌与紧张。1例脑血管病的老年病人,平时表现安静、孤僻、迟钝,突然间冲动毁物,挣扎着向外冲,并说“他的孙子们都落水了”。等到家属把3个孙子带到床前,才安静下来。
, 百拇医药
4 护理
4.1 稳定病人情绪,确保安全 安置病人于单人房间,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室内物品简单,严禁放刀、剪、玻璃杯、手杖等。随时陪伴病人,尽可能少用强制性的制动措施,以防病人不安,导致剧烈的挣扎和反抗。对急性期的病人要有家属陪同,因为即使是严重错乱的病人也能分辨亲人的声音,使之得到安慰。
4.2 掌握接触病人的技巧 ①态度温和、语言轻柔。恰当的表情、音调、语气、动作可稳定病人情绪,使其感到友善和诚意。②做治疗或护理前,先做解释工作。如冒然触碰病人的身体,会使其惊觉和反抗。也不要轻率地拍肩,摸头,以防止病人的不安和戒备。③防范病人攻击性的冲动行为。接触病人时避免直接面对病人,可立于病人的侧面,并随时关注其目光及表情,心情要轻松,动作要敏捷,判断要有预见性。
4.3 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 ①精神症状可使病人的病情发展及变化被掩盖,不能因为病人合作性差而减少甚至免除生命体征的监测。②OBS患者,其精神症状有可能是昏迷的前驱症状。兴奋吵闹的病人如突然转入中枢抑制,应高度警惕,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③与原发病相关的症状与体征也应作为监测的重点。如瞳孔的变化、抽搐的形式、频率、偏瘫,各种反射及皮肤粘膜,尿量,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以判断脑损害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情况。
, 百拇医药
4.4 精神药物的监护 由于OBS病人体质差,耐药性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大,故需周密的观察,以确保用药安全。①了解药物的性能,并掌握病人的机体情况,预计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②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及时评价并记录不同剂量时药物的效果及反应。急性症状缓解即减量,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③每次发药要看病人服下,特殊情况需暂停治疗,并作好记录,以防止意外。
4.5 加强生活护理 ①根据病情需要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②关心病人的大小便,定期沐浴更衣、修剪指甲,理发剃须,适时添衣加被。③督促、诱导病人进食,鱼肉类要先剃除骨刺,木僵及吞咽困难者要细心喂食或鼻饲。④病程长、恢复较慢的病人,要适时地做好健康指导,鼓励培养病人自己动手,讲究卫生习惯,减少依赖性。本组50例患者,出院时基本生活自理的有29例,协助下能完成穿衣,吃饭及简单活动有14例,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998-05-19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