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2987
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李玉华 李春燕 曹军荣 熊俐

    单位:李玉华(湖南省衡阳铁路医院肿瘤科,衡阳,421002);李春燕(湖南省衡阳铁路医院肿瘤科,衡阳,421002);曹军荣(湖南省衡阳铁路医院肿瘤科,衡阳,421002);熊俐(湖南省衡阳铁路医院肿瘤科,衡阳,421002)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肝素;出凝血功能

    护理学杂志000206 摘 要:为探讨肝素钠生理盐水(50 U/ml,2ml)封管对患者出凝血机制的影响,对35例凝血功能正常,使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于留针前及留针(5.54±2.04)d拔针后,分别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拔针后患者的PAGT较留置前明显降低,经t检验,P<0.05,但仍与正常水平接近,而PT、TT、APTT封管前后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倾向。说明出凝血机制正常者(脑出血急性期除外)使用稀释肝素液封管留置输液是安全的。
, 百拇医药
    Key words:inserted intravenous injector heparin coagulation▲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治疗及抢救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肝素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为了探讨临床使用肝素液封管是否会引起患者全身凝血功能的改变,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我们对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出凝血功能进行了监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35例凝血功能正常、未使用对出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及其他治疗(光量子血、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等)的患者,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51±12.18)岁,静脉留置时间(5.54±2.04)d。

    静脉留置针及肝素帽选用瑞典布朗公司产品。肝素钠选用中国徐州万邦生物化学制药厂产品。上海机电技术研究所提供TYXN-91型智能血液凝集仪。上海生化试剂研究所提供ADP试剂。上海华山医院提供凝血酶试剂及参比血浆。
, http://www.100md.com
    患者每次输液完毕后采取肝素钠生理盐水稀释液(50 U/ml)2 ml进行封管。于留针前及拔针后抽静脉血3.7 ml采用3.28%枸橼酸钠溶液0.3 ml抗凝,分别进行血小板凝集试验(PAG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等)。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均值作t检验。

    2 结果

    留置针前、拔针后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值对照见表1。

    表1 留针前与拔针后各项指标与正常值对照 (±s,s)

    PAGT(%)
, http://www.100md.com
    PT

    TT

    APTT

    正常值

    留针前

    拔针后

    35.12±13.50

    53.69±6.53

    50.59±5.24

    12.00±1.00

    11.13±1.08

    11.23±0.48
, http://www.100md.com
    17.00±1.00

    16.94±0.35

    17.14±0.33

    37.50±3.50

    37.90±0.52

    38.19±0.79

    留针前与拔针后各项检测指标均值比较经t检验,其中PAGT t=2.198,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PT、TT、APTT,P>0.5,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属于一种酸性粘多糖,在体内、体外均有强抗凝作用[1]。临床上常用小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且较安全[2],很少影响实验室监测试验[3],故被常规用于静脉留置封管。我们对35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肝素液封管,通过置针前及拔针后凝血功能监测和观察结果表明:稀释肝素钠封管对患者的PAGT虽有明显影响(P<0.05),能降低其聚集率,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而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在临床观察中无1例患者有出血征象。由此认为:静脉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患者是安全可靠的。但鉴于肝素具有的危险因素,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易引起出血、剂量不易掌握等特点,故对于有出、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仍应慎用,以免加重病情,出现不良后果。
, http://www.100md.com
    (本文承蒙阳本孝副主任医师及内二、内四、外三科护士的大力支持,特致谢)■

    参考文献:

    [1]汪明性主编.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8

    [2]汪明性主编.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3

    [3]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主编.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99

    收稿日期:1999-06-15

    修回日期:1999-10-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