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63207
护理本科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陈文 吴秋莲

    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631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00083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改变,21世纪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家庭、社区、医院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场所,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能力、知识、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作为护理本科教育,怎样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1 护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教育。素质的内涵可分解为:人格要素、智能要素与心身要素。人格要素包括人品、性格、道德等;智能要素包括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身心要素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对素质的培养,应以这3个要素为出发点,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护理教育不断强化专业教育,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陶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百拇医药
    1.1 认识上的偏差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素质教育是对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而言,高等教育是“专才教育”,其实高等教育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特别就护理专业而言,比其它专业有着更为特殊的内涵和意义。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有躯体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人,必须在身心上给病人以帮助,故此,护理人员应该有更高的素质。以专业素质取代综合素质,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代替文化修养,是长期以来护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护士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修养及人文学科的知识,不能适应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旧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

    1.2 课程设置的偏颇

    现行高等护理教育是以智育为中心的专业教育,着眼于业务素质的培养,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安排都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我国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向重视医学基础知识,忽视人文社科知识,德育、人文及社会学科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偏小。以我院护理本科教学为例,必修课共3 300课时,其中基础课约1 700课时,专业课约1 300课时,人文社科类约300课时,必修课154个学分中人文社科类仅占14个学分。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约200学时合11个学分,护理专业学生规定最少必须修满10个学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临床课、人文和社会科学课各占1/3的比例[1]。与发达国家比较,不难看出课程设置的偏颇。
, 百拇医药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僵硬

    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滞后,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手段单一,忽视灵活多样。

    1.4 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

    素质的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和心理及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特点。素质的测评也应该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现行护理教育中作为素质测评手段是机械和单一的,偏重专业素质的评估,忽略了人文学科知识,对能力态度的测评缺乏较客观的量化指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测评也是其较簿弱的环节,不能科学合理评价人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通过测评的手段起到评定、激励和督导学生的学习和促进素质发展。

    2 护理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 百拇医药
    2.1 建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护理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与学校的教育目的相适应,整体的课程结构应和整体素质的培养相一致。故此,适当压缩基础课;专业课应围绕整体护理组织教学,淡化疾病分科;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时,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等。把预防、保健、康复等理念贯穿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2.2 素质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长期目标。①要加强德育。护理专业的德育必须与护理的专业思想教育及专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②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次、渐进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在课堂教育上实施,而且应该在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体现出来。各种讲座、演讲会、知识竞赛、学术报告会、模拟课堂、社会实践、社区医疗服务、演唱会、体育竞赛等都是很好的素质教育方式,且形式生动活泼,易于被学生认同并积极参与。③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院不再是护理人员唯一的工作场所,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持续的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等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的工作能力,收集资料和获取信息的技巧。故此,要强化社区医疗保健的实习环节,积极参与社区的医疗实践活动,并通过完成个案分析、实验报告等形式锻炼并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百拇医药
    2.3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有赖于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让教师懂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德才兼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培训、进修、交流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业务水平及教育研究能力,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运用,包括善于使用正确的教育原则,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变单纯知识传播为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

    2.4 建立科学、完整的测评体系

    不同的测评手段和内容影响着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师教学风格的发挥,对教学起到潜在的导向作用。故此要逐步完善测评体系,发挥测评的评定、诊断、预测、激励和督导作用。首先,选择合理的考试方式。考试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笔试、口试、面试及操作性考试等方式,把能力素质纳入测评范畴。高年级的学生,可逐步增加口试和操作性考试的比重。操作考试不应该是孤立地考操作,而应该视病人的情况,用整体护理的知识给病人实施最合理恰当的护理,把考试从单纯的检测过程转变为一个学习、巩固知识的过程和发挥创造性才能的过程。笔试可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重视临床实习环节的评定。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生基本技能与科研、管理及临床护理技术的综合培养。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该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从初级阶段的强化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到最终实施完善的整体护理。临床实习中要参与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并把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新理念和知识运用于临床实习。临床实习结束,还应该有整体护理实践能力的考核。
, http://www.100md.com
    护理专业的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以自然、社会、人文学科为基础,以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为主干的护理教育体系,加强社会、人文学科和文化素质的教育[2],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教育朝着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培养的学生能胜任现代化社会赋予护理专业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王东耀,刘海滨,高 凌等.护生基础教育的缺陷与变革方向.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

    2,王雄国,张静芬,张妹娣.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课程化的思考.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56

    收稿:1999-12-17

    修回:2000-04-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