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护理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263395
1例糖尿病并发坏疽性脓皮病及接触性皮炎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山西护理杂志》 1998年第2期
     作者:蒋梅玲 方 栩

    单位:200040,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237Nursing Care of One Case of Diabetes Millitus

    With Gangrenous Pyoderma and Contact Dermatitis

    Jiang Meiling,Fang Xu

    (Huashan Hospital of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坏疽性脓皮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常表现为慢性、潜行性、破坏性溃疡,伴明显疼痛。此病病因尚不清楚,皮损部位虽能培养出细菌,但单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故被认为是一种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1]。我院皮肤科于1996年8月收治1例此病病人,通过3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49岁。曾于1996年1月—3月以坏疽性脓皮病住院治疗,当时皮损较小,于左大腿内侧及右小腿伸侧有数个散在的溃疡,直径<3cm,经服用强的松、环磷酰胺、雷公藤等药物及换药处理后,痊愈出院。出院后因服药不规则,二十多天后溃疡复发,采用氢化可的松、环磷酰胺、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行走困难,头发稀少,体重35 kg,左大腿内侧有20cm×30cm溃疡,溃疡深达肌层,可见神经、血管及骨组织,上有黑色坏死性痂皮及脓血性分泌物;溃疡边缘有一条4cm~5cm宽的水肿性紫红色斑。创面分泌物培养:革兰氏阴性杆菌(+),曲霉菌(+);生化检查:血糖15mmol/L~20mmol/L,血清总蛋白53g/L,白蛋白31g/L。入院后口服强的松、伊曲康唑、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创面采用二性霉素B、新霉素溶液湿敷。10 d后,溃疡边缘水肿性紫红斑变平,溃疡中央长出小片状白色肉芽组织,而溃疡周围正常皮肤依次出现红斑、丘疹、糜烂,边界清,逐渐蔓延至会阴部,考虑新霉素引起。立即停用新霉素,改用3%硼酸溶液湿敷和康复新换药,同时给予支持疗法和全面护理,3个多月后溃疡创面愈合,全身营养状况也明显改善,体重增加,头发明显增多,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因病人创面剧痛,换药时加剧,由此惧怕换药;又因患病时间长,创面久治不愈,并在治疗过程中并发曲霉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故对治疗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念头……。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一方面用和蔼的语言解释每天换药的必要性和拒绝换药的后果,同时尽可能安排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为其换药,使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另外,改进换药方法,减轻了换药时的疼痛,解除了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换药护理

    2.2.1 正确选择抗感染药物 入院时,因创面合并曲霉菌及细菌感染,故首先选用二性霉素B加入注射用水中湿敷,并口服伊曲康唑。待霉菌感染控制后,改用0.5%新霉素溶液湿敷,并选择对细菌敏感的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口服,以抗感染;当溃疡处出现新的皮疹,边缘清楚,与新霉素外敷范围一致,考虑为新霉素致接触性皮炎并诱发了坏疽性脓皮病的同型反应,立即停用新霉素,改用其它药物。
, 百拇医药
    2.2.2 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外用药 接触性皮炎糜烂处应用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2次。硼酸溶液有保护糜烂面、降温止痒、清洁创面、收敛及消炎、抑菌等作用。经过一周的湿敷,接触性皮炎症状得到控制;巨大溃疡创面在感染控制后,改用康复新换药,每日2次。康复新有促进血管新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创面微循环,抗炎,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及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2.2.3 改进换药方法 因创面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均暴露在外,伴大量脓液。为清除脓液,又不致损伤血管,故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棉签轻擦未冲净的脓液,再用康复新溶液湿敷、换药,以达到抗菌及引流脓液的作用。

    2.2.4 增加换药次数 除每日2次为病人湿敷、换药外,白天还及时撤换被有脓液污染的纱布,以保持创面清洁,减少毒素吸收;夜间加用地卡因霜剂,以减轻创面的疼痛,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

    2.3 对症护理 对于创面引起的疼痛,除按时给予止痛剂外,还指导病人按摩创面周围的皮肤,选择最舒适的体位,以减轻疼痛。同时严密观察血糖、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临床生化指标。选择高蛋白、糖尿病饮食,指导家属改进烹调方法,以增加病人食欲,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出院后按时、按量、准确地服用激素等药物,避免再次使用新霉素及含有新霉素成分的同类药物。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刘承煌.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7、255

    作者简介:蒋梅玲,女,1960年出生,上海人,199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高等护理专业,护士长,护师。

    (收稿日期:19970817 修回日期:199712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