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双糖饮食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80例
作者:刘松勤 毛文峰
单位:354500,福建省建宁县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323Use of Disaccharide-removing Diet to Treat 80
Infants With Lactose Intolerence
Liu Songqin,Mao Wenfeng
(Jianning County Hospital,Fujian 354500 China)
乳糖酶缺乏的婴幼儿常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常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由于乳糖酶缺乏而产生的上述临床症状时称之为乳糖不耐受。本文通过对80例排除感染性腹泻的患儿采用去双糖饮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12d~ 78例,1岁~1(4)/(12)岁2例。80例患儿均排水样稀便,并带有泡沫及酸臭味,腹泻次数每日3次~4次或7次~8次不等,每次量较少,病程较长者可伴有肛周皮肤发红、糜烂,2例出现Ⅰ度营养不良。粪便常规检查除部分标本中伴有脂肪球外,均无阳性发现,常规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改用去双糖饮食治疗,腹泻症状多在3d~5d内消失,最长者7d。
2 治疗方法
2.1 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每日喂1次~2次咸米糊,6个月以内小儿每次喂50g~100g,6个月以上小儿每次喂100g~200g。
2.2 4个月以上乳汁不够的小儿,也可用100ml鲜豆浆加5g~10g葡萄糖,5个月以上每次100ml~200ml,1岁以上每次200ml,每日1次。
2.3 用发酵奶(即酸奶)。4个月以上乳汁不够小儿每次喂100ml~150ml,1岁以上每次喂150ml,每日2次。
去双糖饮食均应在哺乳前喂,治疗期间应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结果
治疗3d~5d,腹泻症状消失者74例,占92.5%;6例7d内腹泻症状消失,占7.5%。
4 讨论
乳糖酶位于小肠粘膜上皮锯状缘的顶端,主要作用为将进入小肠的乳糖由双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而迅速在小肠内吸收转运[1]。乳糖酶缺乏时,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可导致腹泻、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及肠鸣等症状。用去双糖饮食治疗,症状常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控制,但若误诊误治,则可致症状迁延不愈,甚至可导致生长停滞、营养不良等。而营养不良又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继而发生反复感染,特别是胃肠道感染,造成继发性的乳糖酶缺乏,使营养素吸收障碍,加重营养不良,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作者认为小儿出现腹泻时,尤其是新生儿以及4个月~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水样稀便、带泡沫酸臭味而无胃肠道外症状,粪便常规检查无阳性发现时,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应给予去双糖饮食治疗,观察3d大便有好转,说明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在2岁以前均应注意饮食中乳糖的负荷量。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下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998~999
作者简介:刘松勤,女,1963年出生,福建仙游人,1982年毕业于三明卫生学校,护师。
(收稿日期:19970816 修回日期:19980318), http://www.100md.com
单位:354500,福建省建宁县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323Use of Disaccharide-removing Diet to Treat 80
Infants With Lactose Intolerence
Liu Songqin,Mao Wenfeng
(Jianning County Hospital,Fujian 354500 China)
乳糖酶缺乏的婴幼儿常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常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由于乳糖酶缺乏而产生的上述临床症状时称之为乳糖不耐受。本文通过对80例排除感染性腹泻的患儿采用去双糖饮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12d~ 78例,1岁~1(4)/(12)岁2例。80例患儿均排水样稀便,并带有泡沫及酸臭味,腹泻次数每日3次~4次或7次~8次不等,每次量较少,病程较长者可伴有肛周皮肤发红、糜烂,2例出现Ⅰ度营养不良。粪便常规检查除部分标本中伴有脂肪球外,均无阳性发现,常规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改用去双糖饮食治疗,腹泻症状多在3d~5d内消失,最长者7d。
2 治疗方法
2.1 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每日喂1次~2次咸米糊,6个月以内小儿每次喂50g~100g,6个月以上小儿每次喂100g~200g。
2.2 4个月以上乳汁不够的小儿,也可用100ml鲜豆浆加5g~10g葡萄糖,5个月以上每次100ml~200ml,1岁以上每次200ml,每日1次。
2.3 用发酵奶(即酸奶)。4个月以上乳汁不够小儿每次喂100ml~150ml,1岁以上每次喂150ml,每日2次。
去双糖饮食均应在哺乳前喂,治疗期间应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结果
治疗3d~5d,腹泻症状消失者74例,占92.5%;6例7d内腹泻症状消失,占7.5%。
4 讨论
乳糖酶位于小肠粘膜上皮锯状缘的顶端,主要作用为将进入小肠的乳糖由双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而迅速在小肠内吸收转运[1]。乳糖酶缺乏时,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可导致腹泻、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及肠鸣等症状。用去双糖饮食治疗,症状常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控制,但若误诊误治,则可致症状迁延不愈,甚至可导致生长停滞、营养不良等。而营养不良又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继而发生反复感染,特别是胃肠道感染,造成继发性的乳糖酶缺乏,使营养素吸收障碍,加重营养不良,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作者认为小儿出现腹泻时,尤其是新生儿以及4个月~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水样稀便、带泡沫酸臭味而无胃肠道外症状,粪便常规检查无阳性发现时,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应给予去双糖饮食治疗,观察3d大便有好转,说明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在2岁以前均应注意饮食中乳糖的负荷量。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下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998~999
作者简介:刘松勤,女,1963年出生,福建仙游人,1982年毕业于三明卫生学校,护师。
(收稿日期:19970816 修回日期:199803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