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并发类固醇性白内障3例分析
作者:杨淑玲 宣 蓓
单位:510515,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320Three Cases of Steroid Cataract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Yang Shuling,Xuan Bei
(Nanfang Hospital of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510515 China)
我院自1993年1月—1996年6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40例次,其中3例并发双眼白内障,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病例介绍
[例1] 男,28岁。1993年10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完好,术后应用硫唑嘌呤(Az)50mg/d、环孢菌素A(CsA)4 mg/kg*d~5mg/kg*d,强的松(Pred)术后一个月30mg/d,术后两个月20mg/d,以后10mg/d~15mg/d维持。1994年7月病人视力下降,由3.12降至1.39,查晶体前后皮质片状灰白色混浊及后囊下空泡状混浊,眼底模糊不清。B型超声波探查未见视网膜脱离,眼压在正常范围,诊断为类固醇性白内障,减少强的松用量为5mg/d,病人视力未见下降,亦未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
[例2] 男,36岁。1994年5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应用Az 50mg/d,CsA 4mg/kg*d~5mg/kg*d,术后一个月Pred用量为30mg/d,两个月为20mg/d,两个月以后为15mg/d,术后18 d因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P)500mg/d冲击,连用4 d,术后4个月又因排斥反应而用MP 500mg/d冲击,连用3 d,冲击后病人出现视物模糊,视力由术前4.16降至2.77,诊断为类固醇性白内障,改用抗胸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ATG)5mg/d静脉输注,以抗排斥反应,3 d后病人尿量增多,肾功能逐渐恢复,视力也未见下降。
, 百拇医药
[例3] 女,32岁。1995年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应用Az 50mg/d,CsA 4mg/kg*d~5mg/kg*d,术后一个月Pred 30mg/d,术后第2个月20mg/d,因病人遗忘,未及时减少Pred用量。1996年4月病人感到视力逐渐下降,由术前4.51降至1.73,诊断为类固醇性白内障,立即将Pred改为5mg/d,病人视力稳定,未见持续下降。
2 讨论
2.1 白内障形成的机理 肾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国外报道多为皮质类固醇引起,其形成机理尚未确定,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类固醇使晶体混浊所致。原因可能与类固醇能提高阳离子进入晶体的渗透力,妨碍水的运行和代谢障碍有关,以及与可溶性蛋白β和α晶体蛋白结合有关。其特征性改变为晶体后囊下细小弥漫性混浊点,掺杂空气泡及彩色结晶[1]。
2.2 护理 病人对皮质类固醇的个体易感性差异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因素。肾移植术后类固醇性白内障是不可逆的,虽经处理,但病人视力仍得不到恢复。因此,护士在观察病情时,不仅要观察药物的常见副反应,还要对发生率低的并发症予以重视,一旦发现病人视力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对因治疗。本组3例因及时停止或减量,未使白内障进入成熟期。对白内障病人发生排斥反应时,避免用MP冲击治疗,而要用ATG、OKT3等免疫抑制剂,防止白内障继续发展。另外,由于肾移植术后白内障是长期大量应用类固醇引起,一般发生在院外,本组3例均发生在术后4个月—14个月,其中1例因未及时更改强的松用量而致白内障,所以要加强院外指导及随访,经常了解病人免疫抑制剂用量及其副反应,指导病人定时更换免疫抑制剂。
参考文献
1 张康兰,李慎勤,张卫国.肾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4,15(4):183
作者简介:杨淑玲,女,1970年出生,湖北荆州人,1994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高护班,护师。
(收稿日期:19970810 修回日期:19980120), http://www.100md.com
单位:510515,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320Three Cases of Steroid Cataract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Yang Shuling,Xuan Bei
(Nanfang Hospital of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510515 China)
我院自1993年1月—1996年6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40例次,其中3例并发双眼白内障,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病例介绍
[例1] 男,28岁。1993年10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完好,术后应用硫唑嘌呤(Az)50mg/d、环孢菌素A(CsA)4 mg/kg*d~5mg/kg*d,强的松(Pred)术后一个月30mg/d,术后两个月20mg/d,以后10mg/d~15mg/d维持。1994年7月病人视力下降,由3.12降至1.39,查晶体前后皮质片状灰白色混浊及后囊下空泡状混浊,眼底模糊不清。B型超声波探查未见视网膜脱离,眼压在正常范围,诊断为类固醇性白内障,减少强的松用量为5mg/d,病人视力未见下降,亦未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
[例2] 男,36岁。1994年5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应用Az 50mg/d,CsA 4mg/kg*d~5mg/kg*d,术后一个月Pred用量为30mg/d,两个月为20mg/d,两个月以后为15mg/d,术后18 d因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P)500mg/d冲击,连用4 d,术后4个月又因排斥反应而用MP 500mg/d冲击,连用3 d,冲击后病人出现视物模糊,视力由术前4.16降至2.77,诊断为类固醇性白内障,改用抗胸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ATG)5mg/d静脉输注,以抗排斥反应,3 d后病人尿量增多,肾功能逐渐恢复,视力也未见下降。
, 百拇医药
[例3] 女,32岁。1995年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应用Az 50mg/d,CsA 4mg/kg*d~5mg/kg*d,术后一个月Pred 30mg/d,术后第2个月20mg/d,因病人遗忘,未及时减少Pred用量。1996年4月病人感到视力逐渐下降,由术前4.51降至1.73,诊断为类固醇性白内障,立即将Pred改为5mg/d,病人视力稳定,未见持续下降。
2 讨论
2.1 白内障形成的机理 肾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国外报道多为皮质类固醇引起,其形成机理尚未确定,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类固醇使晶体混浊所致。原因可能与类固醇能提高阳离子进入晶体的渗透力,妨碍水的运行和代谢障碍有关,以及与可溶性蛋白β和α晶体蛋白结合有关。其特征性改变为晶体后囊下细小弥漫性混浊点,掺杂空气泡及彩色结晶[1]。
2.2 护理 病人对皮质类固醇的个体易感性差异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因素。肾移植术后类固醇性白内障是不可逆的,虽经处理,但病人视力仍得不到恢复。因此,护士在观察病情时,不仅要观察药物的常见副反应,还要对发生率低的并发症予以重视,一旦发现病人视力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对因治疗。本组3例因及时停止或减量,未使白内障进入成熟期。对白内障病人发生排斥反应时,避免用MP冲击治疗,而要用ATG、OKT3等免疫抑制剂,防止白内障继续发展。另外,由于肾移植术后白内障是长期大量应用类固醇引起,一般发生在院外,本组3例均发生在术后4个月—14个月,其中1例因未及时更改强的松用量而致白内障,所以要加强院外指导及随访,经常了解病人免疫抑制剂用量及其副反应,指导病人定时更换免疫抑制剂。
参考文献
1 张康兰,李慎勤,张卫国.肾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4,15(4):183
作者简介:杨淑玲,女,1970年出生,湖北荆州人,1994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高护班,护师。
(收稿日期:19970810 修回日期:199801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