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护理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63481
PDCA循环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山西护理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李玉华 窦月萍 庄召芹 瞿永风

    单位:223002,江苏省淮阴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PDCA管理;新生儿;脐炎

    山西护理杂志980414摘要 针对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病率高的现状,采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改进新生儿沐浴时脐部保护措施。结果:脐残端5d内愈合率由12%提高到84%;脐炎发病率由3%降至0。说明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Use of PDCA Circulation for Manag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eonate Omphalitis

    Li Yuhua,Dou Yueping,Zhuang Zhaoqin et al(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yin City,Jiangsu 223002 China)
, 百拇医药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neonate omphalitis,the PDCA circulation was used for managing this disease to improve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during bathing the neonate.Results showed the 5-day cure rate of omphatitis was increased from 12% to 84%,and the incidence of omphalitis was decreased from 3% to 0.It suggests that the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eonate omphalitis has certain effects.

    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Newborn Omphalitis
, 百拇医药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197.323

    为了全面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计划(plan)阶段

    1.1 现状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996年12月在我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00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脐部5d内愈合仅12例,脐窝有分泌物者4例,脐周红肿23例,脐炎3例,余58例脐带在10d±0.5d脱落。由此可见,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病率比较高,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1.2 分析引起新生儿脐炎的常见诱因。质量管理(QC)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过充分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找出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病诱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 百拇医药
    1.2.1 产前宫腔内感染。

    1.2.1.1 早期破水,增加了细菌污染的机会。

    1.2.1.2 逆行感染,如妊娠晚期阴道不规则出血时间长及会阴部护理不当可导致逆行感染。

    1.2.1.3 难产或滞产时,由于产程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大,抵抗力下降,加之反复的阴道检查,人为地增加了感染机会。

    1.2.2 产时感染。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或自身污染、断脐器械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

    1.2.3 新生儿入母婴同室后易形成的感染。

    1.2.3.1 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易引起交叉感染。

    1.2.3.2 新生儿沐浴时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
, 百拇医药
    1.2.3.3 脐残端留置过长,拆脐圈不及时易造成细菌繁殖。

    1.2.3.4 脐部护理未按常规进行。

    1.3 分析现状,找出发病诱因及相关因素。在诸多影响因素中,QC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剪断后的脐残端是细菌入侵新生儿体内的主要门户,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经过认真讨论,反复研究、分析,认为传统的新生儿沐浴时脐部采用暴露法,使非无菌水污染了脐残端,是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脐周红肿、感染的主要原因。

    1.4 制订措施,寻求解决方法。针对产前、产时及新生儿入母婴同室后易发生的感染环节制订护理对策。

    1.4.1 从产前建卡开始,宣教围产期保健知识及重要性。

    1.4.2 预防有害环境因素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1.4.3 做好产程管理。

    1.4.3.1 对早期破水产妇做好会阴部护理。

    1.4.3.2 对妊娠晚期出血、过期产和难产者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

    1.4.3.3 整个产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4.3.4 脐周围及靠近脐轮的脐带经严格消毒后再断脐,残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消毒处理,手及污染敷料不可触及脐残端。

    1.4.4 加强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1.4.4.1 室内温度保持18 ℃~22 ℃,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病室空气采用电子灭菌灯消毒,每日2次,晨晚间各开窗通风两次。

    1.4.4.2 新生儿沐浴前先用负压球罩住婴儿脐部,沐浴完毕取下负压球,然后用2.5%碘酊棉签消毒脐残端及脐周围皮肤,消毒直径为5 cm左右,然后用75%酒精脱碘,无菌干棉签擦干脐轮周围的消毒液后再将氟哌酸粉末均匀地撒在脐部。氟哌酸粉既能保持局部干燥,又能提高局部抗菌能力,并能缩短脐残端脱落的时间[1]
, 百拇医药
    1.4.4.3 负压球的吸力要适宜,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

    1.4.4.4 做好新生儿及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新生儿皮肤、粘膜、脐部的清洁卫生。

    1.4.4.5 护理每位新生儿前护士的双手均应置于1%的84消毒液中浸泡5 min。

    2 实施(do)阶段

    按照预定计划、措施及时间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实施。

    2.1 召开护士会,教育全体护士增强责任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2 增强质量意识教育,使每位护士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这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保证。

    2.3 明确目标,严格自觉地按要求执行。
, 百拇医药
    2.4 QC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小组成员定期向组长汇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组长定期检查各班措施落实情况。

    3 检查(check)阶段

    3.1 制订检查考核标准。根据计划要求,结合全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制订出全面细致的检查标准,即脐残端5d内愈合,脐周无红肿,脐窝内无分泌物,无脐炎发生,给新生儿沐浴者实行签名制度,便于考核并以此进行量化管理。检查内容包括:护士素质、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技术操作常规执行情况、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等。

    3.2 检查方法。利用三级医院质控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检查各班工作。首先QC小组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QC小组成员直接参与计划措施实施,每周集体活动一次。床位责任到人,科室形成临床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网络系统。下一班护士检查上一班护士工作情况,组长负责本组工作情况的检查,护士长每日晨率领全体值班护士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床边征求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全面了解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 百拇医药
    4 处理(action)阶段

    4.1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4.1.1 随机抽查1997年1月在我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00例,通过运用PDCA管理及改进脐部护理方法,结果:脐残端5d内愈合84例,脐窝内有分泌物2例,脐周红肿1例,余13例脐残端在5d±0.5d内脱落,本组无一例发生脐炎。

    4.1.2 各级各班护士均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

    4.1.3 1997年1月—12月在我科分娩的新生儿共计1762人,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为0,对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及院内感染率,提高成活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1.4 平均住院日由实施前的6d±0.5d缩短到4d±0.2d,经济费用比原来降低了9.7%,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87%上升至98%。
, http://www.100md.com
    4.2 巩固措施。

    4.2.1 全体QC小组成员从基础工作做起,扎扎实实地为孕产妇、新生儿做实事。

    4.2.2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定期召开QC小组会,总结实施 PDCA循环管理中的经验,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正规化、制度化,并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每位母亲和新生儿。

    4.2.3 将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纳入常规化操作护理范畴。

    4.2.4 选择新课题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

    5 小结

    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一切影响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充分体现了爱婴医院“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关于喹诺酮类药在儿童中的应用.中华儿科杂志,1996,34(5):358

    作者简介:李玉华,女,1957年出生,江苏淮阴人,1979年毕业于江苏省沭阳卫生学校,护士长,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19980115 修回日期:199807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