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护理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263528
肥胖患儿额静脉及眶上静脉穿刺体会
http://www.100md.com 《山西护理杂志》 1998年第5期
     作者:师秀珍 丁秀芹

    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地区第四人民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525Experience in the Venipuncture of Frontal and Supraorbital Veins in Sick Obese Infants

    Shi Xiuzhen,Ding Xiuqi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Liaocheng District,Shandong 252000 China)

    额静脉和眶上静脉具有位置较固定、管腔较粗的特点,穿刺部位多在发际处,容易固定穿刺针头,且小儿头部活动时针头不易脱出血管。但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肥胖或皮肤偏黑的小儿,因静脉走行不清易导致穿刺失败。作者根据额静脉及眶上静脉的解剖特点,探索出一种运用两手示指压挤头部皮肤的方法进行额静脉及眶上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将穿刺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1992年6月—1997年10月,我科收治肥胖患儿385例,年龄1月~2岁。其中因头皮静脉不明显而采用眶上静脉及额静脉穿刺者267例,穿刺成功率达90%;因颞浅静脉或耳后静脉不宜再穿剌,而采用额静脉及眶上静脉者118例,穿刺成功率达94%。

    2 解剖学特点及穿刺方法

    2.1 解剖学特点:额静脉位于冠状缝处,起于头皮静脉丛,向后与颞浅静脉的属支相连,向前下合成一支,沿额骨浅面下行,至眉的内侧端注入内眦静脉。眶上静脉起自额结节的表面,并斜向下内方,与额静脉末端汇合构成内眦静脉。

    2.2 穿刺方法:在额正中和冠状缝两侧用两手示指向中间压挤局部皮肤,可看到一条较长的皮肤皱折,即为额静脉的走行,然后沿走行用拇指指甲轻压一道“甲印”,以确定额静脉的穿刺部位及方向,然后沿“甲印”进行额静脉穿刺。

    用两手示指压挤额结节的表面,也可找到眶上静脉。

    3 体会

    3.1 熟悉小儿额静脉及眶上静脉的解剖特点非常重要,根据解剖特点,再仔细观察有静脉穿过的皮肤皱纹与无静脉穿过的皮肤皱纹的不同,有静脉通过的皮肤皱纹较高、长,无静脉通过的皮肤皱纹较小、短。另外,压挤局部皮肤时两示指距离约2 cm左右,用力要适当。

    3.2 根据静脉解剖特点,确定好静脉走行时方可进针,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10度~15度角进针,进针速度不宜过快,见到回血再向前进少许即可固定。

    3.3 如果进针后有落空感,但不见回血,不要轻易拔除针头,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若仍无回血再考虑重新穿刺。

    3.4 因额静脉及眶上静脉较粗,一旦穿刺失败,应立即拔除针头,并用棉球按压局部皮肤。切不可在原处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

    作者简介:师秀珍,女,1963年出生,山东聊城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聊城卫生学校,护师。

    (收稿日期:19980104 修回日期:199808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