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简易加药器的研制和应用
作者:冯娟 马瑞华 马玉花 董丽霞 张霞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00024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84(2000)02-0091-01
Making and Use of a Disposable Medicine-adding Implement
Feng Juan Ma Ruihua Ma Yuhua et al
(Central Hospital of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271000 China)
, http://www.100md.com
目前,在临床上溶解粉剂药物其程序繁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反复抽吸、穿刺,增加污染环节[1],费时费力。为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研制出一次性简易加药器(下称加药器)。经反复试验,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结构
一次性简易加药器全长60 cm,包括封尖多孔式针头、开关夹、排气管和主体管四部分。另外附设台式加药架。加药器为单腔多头式。
1.1 封尖多孔式针头:针尖封闭,侧面开孔且连有排气管,终端有过滤器,单头一端直径同输液器,多头一端略短,约0.8 cm,直径约0.3 cm。
1.2 主体管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直径约1 cm。开关夹位于近针头处。
1.3 台式加药架包括支持固定装置、翻转装置、大孔卡板、小孔卡板四部分。
, http://www.100md.com
2 使用方法
开启大液体瓶,常规消毒,倒立固定于大孔卡板上。将粉剂瓶装药物分别固定于小孔卡板的小孔内,并开启消毒,按无菌操作原则取出加药器、去掉护套,插好各瓶,打开开关夹,液体自动流入药瓶内,待溶解,翻转翻转装置,药液又自动流入大液体瓶内,即完成溶药加药操作。为减少残留量,可重复翻转2次~3次。
3 结果
应用20 ml玻璃注射器和加药器溶解和抽吸150支青霉素药物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溶解和抽吸结果比较 组别
时间
秒/支
残留量
, http://www.100md.com ml
10 μm微粒数
抽吸次数
20 ml注射器组
10.15~13.48
20.04±1.57
5.63±5.22
360
加药器组
3.35~6.50
0.45±0.12
2.25±1.99
, http://www.100md.com
151
注:两组残留量、微粒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
从表1可见,加药器组与注射器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由于加药器结构简单,在半自动状态下工作,且一次性使用,因此具有诸多优点。
4.1 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手工操作程序繁琐,反复抽吸、推注,常使护士感到手背疲劳、发酸,工作量大,效率低;而加药器变单纯手工操作为半自动操作,变多次逐瓶注吸为多瓶一次注吸。从表1可见,平均每支药物注吸时间加药器比注射器要节约50%~60%的时间,特别适于流水作业。实验表明,加药瓶数越多,每只所用时间越短、越省力。另外,加药器的针头为封尖多孔针头,侧面开孔,多个面喷液,单位时间内接触药物量增加,有效地提高了药物溶解率,缩短了溶药时间。
, 百拇医药
4.2 减少污染环节:手工操作法常需反复抽吸,另外还受护士无菌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常致污染,输液反应时有发生,而加药器为封闭式无菌通路,针头排气管终端设有过滤器,避免了污染机会,细菌培养24 h无菌生长,保证了安全用药。
4.3 减少胶塞微粒数:手工操作法因反复穿刺,常致大量胶塞微粒注入药液,通过静脉输液带入病人体内,形成栓塞、静脉炎等并发症。据李学福等[1]报道,反复穿刺药瓶,微粒数明显增加,其数量与穿刺次数成正比。注射针头产生的微粒污染与针头使用频率成正相关[2]。加药器一次性使用,且多瓶一次注吸,针尖封闭,对胶塞无切割作用[3]。大大降低了胶塞微粒数,这是加药器最突出的优点。
4.4 减少残留量:手工操作法除注射死腔等因素外,还常为减少穿刺次数或缩短时间而注入溶媒量不足,抽吸不彻底,致实际用药量低于有效用药量,而加药器不受上述任何条件限制,可注 满药瓶,充分溶解,必要时还可重复溶注过程。
, http://www.100md.com
4.5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一般厂家均可大批量生产,减少消毒费用,降低供应室工作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加药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减少污染,符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卫生要求,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有取代手工操作的可行性,故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冯娟,女,1978年出生,山东省郯城人,1996年毕业于临沂卫生学校,中专,护士。
参考文献
1,李学福,朱兆龙,刁丽华.胶塞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9):515
2,赵霖,王华生,韩史福等.溶药用注射针头及药液瓶橡胶塞微粒污染的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72
3,吕瑞秀,孙德发.单腔多孔针头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1993,28(8):46
收稿日期:1999-06-3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00024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84(2000)02-0091-01
Making and Use of a Disposable Medicine-adding Implement
Feng Juan Ma Ruihua Ma Yuhua et al
(Central Hospital of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271000 China)
, http://www.100md.com
目前,在临床上溶解粉剂药物其程序繁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反复抽吸、穿刺,增加污染环节[1],费时费力。为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研制出一次性简易加药器(下称加药器)。经反复试验,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结构
一次性简易加药器全长60 cm,包括封尖多孔式针头、开关夹、排气管和主体管四部分。另外附设台式加药架。加药器为单腔多头式。
1.1 封尖多孔式针头:针尖封闭,侧面开孔且连有排气管,终端有过滤器,单头一端直径同输液器,多头一端略短,约0.8 cm,直径约0.3 cm。
1.2 主体管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直径约1 cm。开关夹位于近针头处。
1.3 台式加药架包括支持固定装置、翻转装置、大孔卡板、小孔卡板四部分。
, http://www.100md.com
2 使用方法
开启大液体瓶,常规消毒,倒立固定于大孔卡板上。将粉剂瓶装药物分别固定于小孔卡板的小孔内,并开启消毒,按无菌操作原则取出加药器、去掉护套,插好各瓶,打开开关夹,液体自动流入药瓶内,待溶解,翻转翻转装置,药液又自动流入大液体瓶内,即完成溶药加药操作。为减少残留量,可重复翻转2次~3次。
3 结果
应用20 ml玻璃注射器和加药器溶解和抽吸150支青霉素药物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溶解和抽吸结果比较 组别
时间
秒/支
残留量
, http://www.100md.com ml
10 μm微粒数
抽吸次数
20 ml注射器组
10.15~13.48
20.04±1.57
5.63±5.22
360
加药器组
3.35~6.50
0.45±0.12
2.25±1.99
, http://www.100md.com
151
注:两组残留量、微粒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
从表1可见,加药器组与注射器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由于加药器结构简单,在半自动状态下工作,且一次性使用,因此具有诸多优点。
4.1 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手工操作程序繁琐,反复抽吸、推注,常使护士感到手背疲劳、发酸,工作量大,效率低;而加药器变单纯手工操作为半自动操作,变多次逐瓶注吸为多瓶一次注吸。从表1可见,平均每支药物注吸时间加药器比注射器要节约50%~60%的时间,特别适于流水作业。实验表明,加药瓶数越多,每只所用时间越短、越省力。另外,加药器的针头为封尖多孔针头,侧面开孔,多个面喷液,单位时间内接触药物量增加,有效地提高了药物溶解率,缩短了溶药时间。
, 百拇医药
4.2 减少污染环节:手工操作法常需反复抽吸,另外还受护士无菌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常致污染,输液反应时有发生,而加药器为封闭式无菌通路,针头排气管终端设有过滤器,避免了污染机会,细菌培养24 h无菌生长,保证了安全用药。
4.3 减少胶塞微粒数:手工操作法因反复穿刺,常致大量胶塞微粒注入药液,通过静脉输液带入病人体内,形成栓塞、静脉炎等并发症。据李学福等[1]报道,反复穿刺药瓶,微粒数明显增加,其数量与穿刺次数成正比。注射针头产生的微粒污染与针头使用频率成正相关[2]。加药器一次性使用,且多瓶一次注吸,针尖封闭,对胶塞无切割作用[3]。大大降低了胶塞微粒数,这是加药器最突出的优点。
4.4 减少残留量:手工操作法除注射死腔等因素外,还常为减少穿刺次数或缩短时间而注入溶媒量不足,抽吸不彻底,致实际用药量低于有效用药量,而加药器不受上述任何条件限制,可注 满药瓶,充分溶解,必要时还可重复溶注过程。
, http://www.100md.com
4.5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一般厂家均可大批量生产,减少消毒费用,降低供应室工作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加药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减少污染,符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卫生要求,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有取代手工操作的可行性,故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冯娟,女,1978年出生,山东省郯城人,1996年毕业于临沂卫生学校,中专,护士。
参考文献
1,李学福,朱兆龙,刁丽华.胶塞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9):515
2,赵霖,王华生,韩史福等.溶药用注射针头及药液瓶橡胶塞微粒污染的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72
3,吕瑞秀,孙德发.单腔多孔针头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1993,28(8):46
收稿日期:1999-06-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