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点片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涂茜
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430022)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990120 尽管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但肋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仍首选传统X线检查,肋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大多数肋骨骨折可通过常规肋骨正位片作出诊断,但在少数情况下,却不易显示骨折征象以致延误诊断。笔者将86例肋骨骨折的透视点片X线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常规肋骨正位片进行对照,探讨透视点片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材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本文自1996年2月至1998年8月共收集了86例因外伤引起肋骨骨折的病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8~81岁,平均47.4岁。
检查设备 使用日立MEDIX-230×L850mA遥控X线机和国产自动洗片机开展日常工作。
检查方法 我们收集的86例病例均是在透视监视下拍摄肋骨的正斜位点片,具体的投照方法是采用14×14英寸胶片。位置摆法:先让患者直立于摄影床前,背紧贴床面,被检侧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中心线:在透视监视下对准骨折部位或患处射入,摄点片。此位置摆法与常规肋骨正位片相同,然后嘱患者患侧紧靠床面,身体向被检侧旋转。中心线:在透视监视下调整体位对准骨折部位或外伤处射入,摄点片。以上曝光条件采用自动曝光条件0档位。
结 果
在上述86例中,左侧肋骨骨折48人,右侧有37人,对侧为1人。透视监视下的肋骨点片共发现骨折195处,肋骨常规正位片发现骨折159处,透视点片发现骨折伴移位65处,常规片为58处,透视点片发现肋骨不完全性骨折19例,常规片为15例。
讨 论
肋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常规肋骨正位片由于受患者投照位置所限,有些骨折常不易在X线片中被发现,因而出现漏诊的可能性较大,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我们对上述86例肋骨骨折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是透视点片较肋骨常规正位片多发现骨折计36处,骨折伴移位的情况多7例,不全性骨折的情况多4例。由此不难看出透视点片更能直接、准确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数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由于肋骨点片能在透视监视下多角度地观察患处,使本来重合的影像分离开来,并能把在最佳角度观察到的肋骨骨折的情况拍摄下来,因而使骨折部位能清晰地显示,它明显地优于单一的肋骨常规正位的X线投照法。而且采用透视点片在同一张照片上投照患者被检侧的肋骨正斜位,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1998-10-26 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430022)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990120 尽管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但肋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仍首选传统X线检查,肋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大多数肋骨骨折可通过常规肋骨正位片作出诊断,但在少数情况下,却不易显示骨折征象以致延误诊断。笔者将86例肋骨骨折的透视点片X线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常规肋骨正位片进行对照,探讨透视点片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材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本文自1996年2月至1998年8月共收集了86例因外伤引起肋骨骨折的病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8~81岁,平均47.4岁。
检查设备 使用日立MEDIX-230×L850mA遥控X线机和国产自动洗片机开展日常工作。
检查方法 我们收集的86例病例均是在透视监视下拍摄肋骨的正斜位点片,具体的投照方法是采用14×14英寸胶片。位置摆法:先让患者直立于摄影床前,背紧贴床面,被检侧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中心线:在透视监视下对准骨折部位或患处射入,摄点片。此位置摆法与常规肋骨正位片相同,然后嘱患者患侧紧靠床面,身体向被检侧旋转。中心线:在透视监视下调整体位对准骨折部位或外伤处射入,摄点片。以上曝光条件采用自动曝光条件0档位。
结 果
在上述86例中,左侧肋骨骨折48人,右侧有37人,对侧为1人。透视监视下的肋骨点片共发现骨折195处,肋骨常规正位片发现骨折159处,透视点片发现骨折伴移位65处,常规片为58处,透视点片发现肋骨不完全性骨折19例,常规片为15例。
讨 论
肋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常规肋骨正位片由于受患者投照位置所限,有些骨折常不易在X线片中被发现,因而出现漏诊的可能性较大,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我们对上述86例肋骨骨折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是透视点片较肋骨常规正位片多发现骨折计36处,骨折伴移位的情况多7例,不全性骨折的情况多4例。由此不难看出透视点片更能直接、准确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数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由于肋骨点片能在透视监视下多角度地观察患处,使本来重合的影像分离开来,并能把在最佳角度观察到的肋骨骨折的情况拍摄下来,因而使骨折部位能清晰地显示,它明显地优于单一的肋骨常规正位的X线投照法。而且采用透视点片在同一张照片上投照患者被检侧的肋骨正斜位,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1998-10-26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