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4318
影像学40年之我见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树新

    单位: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990452 李树新 1930年11月23日生于北京,是前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细胞遗传学家李汝祺先生的次子。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临床放射学家汪绍训和李果珍教授。在河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40余年。

    1979年10月派赴美国留学。在纽约市爱因斯坦医学院以中国访问学者身份研修神经放射学。1982年学成回国,在河南率先引进CT及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并开始为河南培养了一批影像医学研究生。1990年他应邀再次赴美,在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任放射学系客座教授1年,专攻磁共振成像技术,并成为河南省此项技术的开拓者。

    李树新教授曾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曾获得过五项省部级和地厅级科研成果奖。1986年起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副会长。1989年起任中华放射学会全国委员,河南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是中华放射学杂志等10多种医学杂志的编委。他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首批河南省优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卫生部医疗影像装备专家组专家、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表彰为对中国放射学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
, http://www.100md.com
    影像学40年之我见

    李树新

    一、作学问不能分心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影像学则尤为如此。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主要靠的是实践。我觉得凡是能从大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其智商大概都相去无多。同一代人都是从同一起跑线上举步,但后来有人成了“名医”,有人却碌碌无为,究其原因固然与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其是否能兢兢业业地实践有关。我觉得凡是能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摸、爬、滚、打”过来的人,其业务水平就不可能相去甚远。所以说太多的行政事务,太多的社会活动,频繁的应酬,乃至玩物丧志都是作学问的大敌,因为毕竟人的精力有限,顾此则难免失彼。

    二、避免落后须紧跟时代步伐

    影像医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出乎人们的想象。特别是自CT问世以来,放射诊断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影像手段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所以影像专业人员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就须尽最大努力去学习,了解这些新事物、新动向。也就是必须抓好知识更新这一环节。在我所熟识的一些老同事中,放射诊断学功底深厚者不乏其人,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对CT和MR这些新事物了解不多,在这些新技术已趋普及的今天,就只能感慨于业务上的落伍了。从另一方面看,今天对年轻一代有吸引力的不是传统X线诊断,大家对CT和MR等趋之若鹜,有的人甚至不知常规X线诊断为何物,还自以为一步登天了。其实一个没有根基,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或许好看,却是注定成不了气候的。在河南许多单位的CT或MR都不从属于放射诊断,因为在经济上要独立核算,所以“独立门户”成风,这毕竟不利于影像事业的发展。应该使影像医学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各个领域中融汇贯通,这一点大家已早有共识,目前似乎只停留在号召上,还缺乏具体措施。
, 百拇医药
    三、成才需要机遇又须以个人努力为前题

    据说成才取决于三个因素:天资、奋斗精神和机遇。也许机遇或者说“运气”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以人治为基础的社会就尤为如此。我常愿以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Pasteur)的一句话为座右铭——“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人一辈子不定会碰上什么机遇,但如不具备条件,也只能任其擦肩而过。所以与其光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还不如多充实自己为抓住机遇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

    “满遭损,谦受益”可能是一个老掉了牙的古训,但却不失为真理。在一个商品经济处处以推销自己为时尚的时代,谦虚仍然是一个可以使自己受益的美德。我常常感觉自己能从学生乃至进修生那里获得不少新知识和启示,我想一位当老师的要是能进一步做到不耻下问,就更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了。

    四、爱护后学,乐于看到他们超越自己

    这往往是一个学人容易说而不容易做到的事。旧社会当师傅的都得留一手,否则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爱护后学,甘当人梯实际上是一个人品问题,我年轻时有幸从师于李果珍教授。她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又十分关心他们的成长。有时她可以不留情面当众指出某一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但她的教诲却使后学获益匪浅,甚至享用一辈子。我觉得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自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因为她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影像医学人才辈出,为振兴我国的影像事业贡献力量。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Montefiore医院的Harold G.Jacobson教授是著名的骨放射学家,曾来我国多次,久为同道所熟识。他也以治学严谨而闻名。他对手下住院医师的培训与要求几近苛刻,有些年轻人因害怕遭其“苛责”,甚至不敢投身于其门下。可是一但学生从他手下调教出来了,他都将不遗余力地给予扶持和关怀,精神颇为感人。

    我在学生的眼里是个很“随和”的人,对他们严格不起来,总觉得自己没有严以治人的“本钱”,但是我希望我的学生成才并超越自己却是真心的。我也想效仿我的恩师李果珍教授那样扶持后学,喜看他们或者说是几代人为光大祖国的影像医学事业献身。,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