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64515
颅颈结合部神经鞘瘤2例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4期
     作者:胡必富 李文艳 徐长富 李文杰

    单位:胡必富(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R室);李文艳(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R室);徐长富(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R室);李文杰(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MR室)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000434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0-0313(2000)04-0245-01

    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髓外硬膜内肿瘤,但发生于颅颈结合部者少见,且容易漏诊,本文报告2例。

    例1,男,49岁,右上下肢乏力7年,加重1月。体检: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曾就诊过多家医院,先后做过脑部、颈椎、腰部CT和颈椎X线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近日进行脑部MR检查,平扫见颈1-2椎管内一大小约3.0cm×2.0cm×4.5cm肿块,呈稍长T1长T2信号(与脊髓相比),肿块边界清楚光整,向上突入枕大孔,向右穿出椎间孔,颈髓弧形受压并向左后方移位。增强扫描、肿块均匀强化,MR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病检:神经鞘瘤,术后症状明显好转。

    例2,女,8岁,右上肢无力,右下肢跛行2个月,既往有新生儿窒息史。体检:右上肢肌力Ⅲ级。脑部CT 、颈椎CT及X线片均未见明显异常。MR平扫:颈1-2椎管内见一肿块,大小约4.0cm×2.2cm×1.2cm,向上突入枕大孔,向左穿出椎间孔,颈髓受压移位,脑部未见异常。增强扫描,肿块均匀强化(图1、2)。术后病检:神经鞘瘤,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讨论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生长缓慢,易通过椎间孔向外生长,脊髓长期受压,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病情进展时可出现运动障碍及瘫痪等症[1]。X线片对此病诊断价值有限,有时仅见椎弓骨质吸收破坏及椎间孔扩大。CT扫描可以确诊,但必须具备2个条件;第一,临床医生应尽可能将扫描部位即病灶平面判断准确,以免进行不必要的加层扫描及射线辐射。第二,应采取病变水平连续薄层平扫加增强扫描。本文2例曾漏诊的主要原因是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足,颈椎CT扫描时漏扫颈椎1-2水平。故笔者认为对有脊髓压迫症者应首选MR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做CT扫描亦可,但应避免漏掉“盲区”(颅颈结合部)。

    图1 头部MR平扫,矢状SE:颈1-2椎管内见一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大小约4.0cm×2.2cm×1.2cm,向上突入枕大孔,脊髓弧形受压,脑部未见异常。

    图2 MR增强,矢状SE,肿块明显强化(箭头)。

    作者简介:胡必富(1968~),男,湖北随州人,主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MRI诊断临床及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星荣,沈天真,段承详,等.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819-820.

    2000-01-21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