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64856
结肠炎性狭窄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李庚武 鲍家启

    单位: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放射科 230054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杂志000727[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章编号] 1002-1671(2000)07-0430-01

    Stricture of Intestine Caused by Colitis Misdiagnosed as Congential Macrocolon

    结肠炎症引起短段狭窄,发生在幼儿较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术前X线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炎性狭窄,现报导如下:

    患儿,男,50 d,足月顺产,双卵儿,弟弟,出生体重2500 g,出生时全身情况良好,出生后4 h排粪排尿,量可,此后母乳喂养,二便正常。2周时于喂奶后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有呕吐,呕吐为奶瓣,在当地县医院给予灌肠等处理后症状缓解,吸乳及排便恢复正常。10 d前患儿再次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偶有少许稀水样便溢出,症状逐渐加重,后期出现频繁呕吐,呕吐为胆汁及粪便样物,伴发热。查体体温37.6℃,神萎、中度贫血貌、皮肤弹性差、心肺阴性,腹部腹壁静脉显现,可及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肠鸣音稍亢。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 百拇医药
    X线检查:腹部平片见横结肠、降结肠及部分小肠充气扩张,可见液气面,左下腹较致密,腹脂线显示不清。钡灌肠所见,经肛管注入钡剂,直肠被动扩张,见乙状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处有明显狭窄,长约2 cm,其上段结肠相对扩张,但远端乙状结肠正常,拔除肛管,8 h后下午复查,见仍有大部分钡剂存留,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处狭窄段明显可见(附图)。

    手术所见:于1993-07-19日准备行巨结肠根治术(Duhamel术),进腹后探查见横、降结肠明显扩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明显狭窄并粘连,乙状结肠下段与直肠未见狭窄及扩张,故行左半结肠部分切除术,直肠上段活检术。

    病理:直肠上段活切肌层镜检有神经节细胞。左半结肠肠粘膜一片10 cm×5 cm×0.8 cm,镜检部分区域肠粘膜结构清楚,肌层可见到神经节细胞,部分区域肠壁各层结构消失,代之以炎性肉芽组织,近端肠管扩张,病理诊断为肠道炎症致肠腔狭窄(病理号R930954)。
, 百拇医药
    附图 箭头所指为乙状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处狭窄

    讨论:结肠炎症引起肠腔短段性狭窄发生在小儿较为少见,本例结肠炎症狭窄发生在50 d幼儿,而且生后2周大便正常,2周后继发巨结肠症状,殊属罕见。溃疡性结肠炎,引起肠腔狭窄,一般发生于慢性迁延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较长,有典型临床病史,钡灌见结肠缩短、狭窄、缺乏袋形,被称之为管状结肠。而Cohn′s病累及结肠时,病变段呈跳跃性,病变段之间有正常肠段,而且一般末端回肠均受累,本例病史与X线特征同上两病均不大相符,故当时考虑先天性巨结肠。

    此病例分析误诊的原因主要是:1.术前追问患者病史不够,手术前并未问到2周时一次肠炎病史,手术后追问患者家属才提供的。如果在下诊断前,获得此病史,结合腹部平片,就不会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2.分析X线不全面,如果结合腹部平片,左下腹致密,腹脂线模糊不清,再见灌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处有明显狭窄,会考虑结肠炎症引起的狭窄。

    总之,此病例给我们的教训是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详细病史,综合X线表现,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