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1例
作者:何勇
单位:何勇(内江市第一医院 四川内江,641000)
关键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000329 患儿,男,5岁。因声嘶2年,加重伴气促喘鸣1个月入院。诊断:喉梗阻。行气管切开术,术中发现声带前连合及双室带有灰白色桑椹状广基赘生物。全麻直接喉镜下分两次手术摘除,基底部用30%硝酸银烧灼。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术后6 d拔管出院。出院后1年半内复发4次,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第4次伴喉梗阻,再次气管切开,戴管出院。出院后2年第5次复发,未行手术治疗,每周1次用5号注射针头,从环甲膜进针向两侧后上外声带周围各注入0.5 ml 5-氟尿嘧啶。3个月后改为每2周1次,持续3个月。以后半年每月注射1次。治疗期间瘤体逐渐消失,间断咳出坏死瘤体组织。1年后拔管,随访2年无复发。
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极易复发。我们借鉴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在肿瘤基底部皮下注射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是利用其对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胸腺嘧啶合成酶的抑制,阻碍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抑制其生长繁殖,致肿瘤细胞死亡、肿瘤消失这一作用。
收稿日期:1999-06-17, http://www.100md.com
单位:何勇(内江市第一医院 四川内江,641000)
关键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000329 患儿,男,5岁。因声嘶2年,加重伴气促喘鸣1个月入院。诊断:喉梗阻。行气管切开术,术中发现声带前连合及双室带有灰白色桑椹状广基赘生物。全麻直接喉镜下分两次手术摘除,基底部用30%硝酸银烧灼。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术后6 d拔管出院。出院后1年半内复发4次,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第4次伴喉梗阻,再次气管切开,戴管出院。出院后2年第5次复发,未行手术治疗,每周1次用5号注射针头,从环甲膜进针向两侧后上外声带周围各注入0.5 ml 5-氟尿嘧啶。3个月后改为每2周1次,持续3个月。以后半年每月注射1次。治疗期间瘤体逐渐消失,间断咳出坏死瘤体组织。1年后拔管,随访2年无复发。
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极易复发。我们借鉴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在肿瘤基底部皮下注射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是利用其对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胸腺嘧啶合成酶的抑制,阻碍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抑制其生长繁殖,致肿瘤细胞死亡、肿瘤消失这一作用。
收稿日期:1999-06-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