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65010
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9期
     作者:顾兴华

    单位:顾兴华(靖江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江苏靖江,214500)

    关键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000922 为观察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安全性,现将我科1995~1999年于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扁桃体摘除术54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行常规扁桃体摘除术50例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54例(脓肿组),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6~52岁。病程2 d~3年。全部为单侧急性感染病例,表现为单侧咽痛、发热,张口及吞咽受限。检查见患侧咽充血肿胀,腭舌弓上部膨隆,扁桃体推向内下方。同期慢性扁桃体炎或病灶型扁桃体炎患者50例(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3~55岁。病程3个月~20年。均为非急性感染期。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常规检查,排除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脓肿组术前一天和术后一天均作血培养。脓肿组术前先切开排脓,静脉使用抗生素,3~4 d后咽痛、张口受限减轻,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手术均在局麻下完成,切除双侧扁桃体。术中先完成患侧,待止血完毕后再行健侧摘除。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治疗。

    2 结果

    随访1个月~1年,均未见肺、肾、关节、中耳等感染灶。脓肿组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阴性,患者术后自觉症状良好。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例数

    术中单侧平均

    出血量/ml

    术后出

    血率/%

    术后创面

    感染率/%

    全身感

    染率/%

    平均住院

    天数/d

    脓肿组

    54

    12.11±3.6

    3.7

    5.6

    0

    8.7

    对照组

    50

    11.46±2.4

    4.0

    6.0

    0

    7.1

    由表1可见,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摘除术与常规扁桃体摘除术相比,其术中单侧出血量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创口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脓肿组均未见有败血症、肺炎、肾炎和颈淋巴结炎发生。

    3 讨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预防的方法是行扁桃体摘除术。一般认为手术应在急性炎症消退2周以上进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发展,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国内已有部分对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早期施行摘除术的报道。

    本文对5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采取先切开排脓,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3~4 d后施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常规扁桃体摘除术相比,扁桃体周围脓肿期行摘除术,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加,术后出血发生率、创口感染率亦无增加,术后恢复较快,经手术前后血培养检查,无全身炎症扩散。与过去扁桃体周围脓肿消退后2周以上再手术相比,可减少扁桃体瘢痕粘连,手术分离较易,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的机会,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我们认为其可作为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较适宜的方法。

    (收稿 2000-02-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