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23例分析
作者:张 郑 于泽秋 陈方民 刘桐林 郝玉玲
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山东省滨州市 256603)
关键词:外科皮瓣;手损伤;治疗学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128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622
1995~1997年,我们采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14~38岁,平均(26.9±3.4)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原因:烧伤后肉芽创面7例,烧伤后瘢痕畸形10例,外伤创面3例,电烧伤早期创面3例。创面缺损部位:手背11例,腕背5例,手掌3例,手指4例,其中双手背3例。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1.2.1 创面的处理 手部瘢痕切除,挛缩组织松解后创面要彻底止血。若为烧伤肉芽创面、电烧伤及外伤创面,应彻底清除失活组织,用5g/L碘伏反复冲洗创面。
1.2.2 皮瓣设计与切取 应根据手部缺损情况及肢体摆放位置选定皮瓣主轴方向,如选择腹股沟皮瓣时,其主轴方向应朝向外,蒂部位于腹股沟韧带中外部;如需向上,则蒂部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1~2cm稍偏外侧。根据手部缺损面积、形状,设计相应长宽比例的皮瓣。切开皮瓣边缘,自皮下脂肪浅层锐性切割掀起皮瓣,为保护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皮瓣深面应保留一薄层脂肪组织。距蒂部约皮瓣长度1/8~1/10左右处开始,用剪刀自近至远修薄皮下脂肪组织,使其除近蒂部外仅保留一层较薄的小颗粒状脂肪层,以透过脂肪层隐约可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度。剪薄的皮瓣皮肤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良好,周边有渗血。
1.2.3 修复与断蒂 止血后将皮瓣覆盖手部创面,缝合,适度加压包扎,向蒂部逐渐减压,以利皮瓣的静脉回流。若供瓣区难以直接缝合,可另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5~7d后进行皮瓣断蒂术。如需5d断蒂,或是烧伤后肉芽创面、电烧伤创面等有潜在感染创面断蒂时,术前可做皮瓣夹压试验,观察皮瓣血运的重建情况。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
本组共移植26个皮瓣。皮瓣面积3cm×2cm~11cm×7cm.皮瓣为随意型,长与蒂宽比为(1~3)∶1,均在7d内断蒂,皮瓣完全成活。皮瓣5d断蒂7例,7d断蒂16例,均成活良好。5d断蒂者及有潜在感染创面断蒂时,偶见皮瓣呈紫红色,但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良好,皮瓣远侧有活跃性出血点。0.5年后随访见皮瓣色泽和谐,厚薄相称,外形及功能良好。
2 讨 论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与传统腹部皮瓣移植相比,具有断蒂时间短、皮瓣色泽和谐、质地柔软、功能良好等优点。传统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主要用于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是外科临床应用时间最久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由于其皮瓣厚,一般需要行2次去脂修整术,断蒂时间长,故临床应用日趋减少。本组23例手部缺损创面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其色泽、质地、外观均适宜,可避免2次去脂整形。我们认为是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首选皮瓣。因其制动体位舒适,断蒂时间短的优点,更适用于老人及儿童。本组26个皮瓣于7d内断蒂,均成活,其成活机制主要是:①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接受来自蒂部、边缘和基底的血液供养〔1〕;②修薄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兼有皮片易于汲取血浆营养的功能,其密集丰富相对暴露的皮下血管网,与受区断端相互开放而口径大小相近的微小血管可自然吻合,有利于血运重建;③蒂部持续的血供又使皮瓣无缺血期,有利于皮片血管化,促其早日成活。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脂肪层的厚度各家报道不一。多数人认为1~3mm为宜〔2〕,但实际修剪程度很难掌握。我们认为:①修除脂肪范围约占皮瓣2/3~3/4;②厚度以透过脂肪层能隐见真皮下血管网,并见少许小的鲜红出血点为宜。瓣与蒂部应修有一定坡度,近蒂部较厚,远离蒂部较薄。剪除皮下脂肪时应小心剪除,在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前提下,尽可能削薄脂肪层。
, http://www.100md.com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具有良好清除创面细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本组烧伤后肉芽创面及电烧伤病人10例,均有不同程度细菌污染,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创面,创面愈合快、手功能恢复好。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时应注意:①皮瓣蒂部应远离脐部、腹股沟部。因为此处皮肤移动性较差,尤其是脐部皮瓣旋转常受限制;②修复手背侧皮肤缺损时,应采用蒂在下方的皮瓣;③手掌侧创面应采用蒂在上方皮瓣;④尽量避免蒂部过分扭曲及不当受压,以防血循环障碍;⑤术后由远至近逐渐适度减压包扎皮瓣,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
参考文献
1 彭福仁,陈石海,黎 东,等.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薄皮瓣血运重建的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中华整形烧伤杂志,1993,9(6):404
2 杨智义,陈冰兵,黄明跃,等.肩胸区超薄皮瓣在面颈修复中的应用.修复与重建外科杂志,1991,5(3):141
(1997-11-16收稿 1998-05-28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山东省滨州市 256603)
关键词:外科皮瓣;手损伤;治疗学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128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622
1995~1997年,我们采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14~38岁,平均(26.9±3.4)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原因:烧伤后肉芽创面7例,烧伤后瘢痕畸形10例,外伤创面3例,电烧伤早期创面3例。创面缺损部位:手背11例,腕背5例,手掌3例,手指4例,其中双手背3例。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1.2.1 创面的处理 手部瘢痕切除,挛缩组织松解后创面要彻底止血。若为烧伤肉芽创面、电烧伤及外伤创面,应彻底清除失活组织,用5g/L碘伏反复冲洗创面。
1.2.2 皮瓣设计与切取 应根据手部缺损情况及肢体摆放位置选定皮瓣主轴方向,如选择腹股沟皮瓣时,其主轴方向应朝向外,蒂部位于腹股沟韧带中外部;如需向上,则蒂部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1~2cm稍偏外侧。根据手部缺损面积、形状,设计相应长宽比例的皮瓣。切开皮瓣边缘,自皮下脂肪浅层锐性切割掀起皮瓣,为保护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皮瓣深面应保留一薄层脂肪组织。距蒂部约皮瓣长度1/8~1/10左右处开始,用剪刀自近至远修薄皮下脂肪组织,使其除近蒂部外仅保留一层较薄的小颗粒状脂肪层,以透过脂肪层隐约可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度。剪薄的皮瓣皮肤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良好,周边有渗血。
1.2.3 修复与断蒂 止血后将皮瓣覆盖手部创面,缝合,适度加压包扎,向蒂部逐渐减压,以利皮瓣的静脉回流。若供瓣区难以直接缝合,可另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5~7d后进行皮瓣断蒂术。如需5d断蒂,或是烧伤后肉芽创面、电烧伤创面等有潜在感染创面断蒂时,术前可做皮瓣夹压试验,观察皮瓣血运的重建情况。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
本组共移植26个皮瓣。皮瓣面积3cm×2cm~11cm×7cm.皮瓣为随意型,长与蒂宽比为(1~3)∶1,均在7d内断蒂,皮瓣完全成活。皮瓣5d断蒂7例,7d断蒂16例,均成活良好。5d断蒂者及有潜在感染创面断蒂时,偶见皮瓣呈紫红色,但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良好,皮瓣远侧有活跃性出血点。0.5年后随访见皮瓣色泽和谐,厚薄相称,外形及功能良好。
2 讨 论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与传统腹部皮瓣移植相比,具有断蒂时间短、皮瓣色泽和谐、质地柔软、功能良好等优点。传统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主要用于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是外科临床应用时间最久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由于其皮瓣厚,一般需要行2次去脂修整术,断蒂时间长,故临床应用日趋减少。本组23例手部缺损创面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其色泽、质地、外观均适宜,可避免2次去脂整形。我们认为是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首选皮瓣。因其制动体位舒适,断蒂时间短的优点,更适用于老人及儿童。本组26个皮瓣于7d内断蒂,均成活,其成活机制主要是:①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接受来自蒂部、边缘和基底的血液供养〔1〕;②修薄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兼有皮片易于汲取血浆营养的功能,其密集丰富相对暴露的皮下血管网,与受区断端相互开放而口径大小相近的微小血管可自然吻合,有利于血运重建;③蒂部持续的血供又使皮瓣无缺血期,有利于皮片血管化,促其早日成活。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脂肪层的厚度各家报道不一。多数人认为1~3mm为宜〔2〕,但实际修剪程度很难掌握。我们认为:①修除脂肪范围约占皮瓣2/3~3/4;②厚度以透过脂肪层能隐见真皮下血管网,并见少许小的鲜红出血点为宜。瓣与蒂部应修有一定坡度,近蒂部较厚,远离蒂部较薄。剪除皮下脂肪时应小心剪除,在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前提下,尽可能削薄脂肪层。
, http://www.100md.com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具有良好清除创面细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本组烧伤后肉芽创面及电烧伤病人10例,均有不同程度细菌污染,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创面,创面愈合快、手功能恢复好。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时应注意:①皮瓣蒂部应远离脐部、腹股沟部。因为此处皮肤移动性较差,尤其是脐部皮瓣旋转常受限制;②修复手背侧皮肤缺损时,应采用蒂在下方的皮瓣;③手掌侧创面应采用蒂在上方皮瓣;④尽量避免蒂部过分扭曲及不当受压,以防血循环障碍;⑤术后由远至近逐渐适度减压包扎皮瓣,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
参考文献
1 彭福仁,陈石海,黎 东,等.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薄皮瓣血运重建的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中华整形烧伤杂志,1993,9(6):404
2 杨智义,陈冰兵,黄明跃,等.肩胸区超薄皮瓣在面颈修复中的应用.修复与重建外科杂志,1991,5(3):141
(1997-11-16收稿 1998-05-28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