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引产产妇血中米非司酮及雌孕激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王越 高婉丽 李隆敏 贾忠琴 高晨 罗劲松 赵志刚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99011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引产中能获得很好的效果[1]。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达100%,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达93%。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了解晚孕期产妇服用米非司酮前后血浆及脐血中药物质量浓度(简称血药浓度)的变化以及雌、孕激素浓度的变化,以探讨米非司酮的引产动因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997年1月至10月在天坛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初产妇共46例,年龄21~33岁,平均25.35岁。妊娠38~41周。单胎、头位、有引产指征。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头盆不称,无胎儿宫内窘迫及使用前列腺素制剂禁忌者。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
, http://www.100md.com
服药组用药方法[2]:米非司酮100 mg,每日1次,连用2 d,空腹服用,共200 mg。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从100 μg开始,观察宫缩发动情况及胎儿宫内安危。宫缩未发动者隔2~6 h再加服100 μg。最大剂量用到400 μg。
用药组及对照组均于用药前、产程中活跃期(宫口开大3~4 cm时)各抽取肘静脉血3 mL,分娩后立即取脐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置于-20 ℃冻存,集中检测。
米非司酮和雌、孕激素的测定方法[3]:米非司酮用HPLC法:Waters 510 HPLC;Waters 484 UV检测器;色谱柱:46 mm×250 mm,10 μm ODS/YWG;流动相:V(甲醇)∶V(乙腈)∶V(水)=42∶28∶20,pH 4.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2 nm;进样量25 μL。
雌二醇和孕酮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采用天津德普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药盒。批内误差<10%,批间误差<12%。
, 百拇医药
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方法。
2 结果
服药组、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体质量及孕周等比较无差异,可比性良好。
血中米非司酮血药浓度的变化:2组产妇未服药时静脉血中米非司酮血药浓度为(106±44) μg/L。服药组和对照组活跃期静脉血药浓度分别为(1 116±343) μg/L和(112±51) μg/L;脐血中血药浓度分别为(436±161) μg/L和(35±20) μg/L。2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未服用米非司酮,但体内含有少量的内源性米非司酮。其质量浓度在产程前及产后无明显变化(P>0.05)。
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的变化:用药组活跃期c(E2)明显较用药前上升,而c(P)则显著下降,c(E2)/c(P)比值明显升高(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服药组用药前与活跃期E2和P的变化 分期
c(E2)
c(P)
c(E2)/c(P)
μmol/L
用药前
54.95±20.30
1 039.77±483.35
0.066±0.041
活跃期
85.43±54.17
, 百拇医药
673.30±304.29
0.157±0.137
P
<0.01
<0.001
<0.001
*n=23
3 讨论
人类分娩动因的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已认识到对分娩发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4]。本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很可能是引起c(E2)/c(P)比值增高的原因之一。
米非司酮是一种P受体竞争拮抗剂,是在受体水平显示抗孕酮、抗皮质激素作用的合成甾体化合物,本实验中服药组孕妇体内米非司酮的质量浓度升高后,同时出现E2浓度明显升高,P浓度显著下降,证实了米非司酮对抗内源性孕酮的作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的作用,已被很多临床观察及宫颈组织学的研究所证实[5]。
, http://www.100md.com
本实验显示对照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内就含有少量的内源性米非司酮,其质量浓度在产程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内源性米非司酮不是诱发宫缩的主要原因,但可能是一种潜在因素。服药组外源性米非司酮的摄入使其活跃期静脉血中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此结果与服药组引产前后临床指征变化显著,引产成功率高相一致。说明米非司酮对妊娠晚期引产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
米非司酮可使宫颈组织的胶原纤维发生降解,促进宫颈成熟扩张。加之其可使孕妇血中c(E2)/c(P)比值增高,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再配伍前列腺素的使用增加了子宫肌层间隙连接数目的增多和大小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与分娩有关的连锁反应至分娩启动。
米非司酮对新生儿的安全性:服药组脐血中米非司酮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在代谢中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此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6,7]。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李隆敏,高婉丽,陈淑平.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11:681
2 贺昌海.米非司酮人体药代动力学.中国计划生育杂志,1993,6:374
3 张国庆,叶智厚,石永恩,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血中RU486及其代谢产物.生殖与避孕,1991,11(1):26
4 潘明明,张振钧.分娩动因研究的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75
5 Frydman R, Baton C, Lelaidierc, et al. Mifepristone for induction of labour. Lancet, 1991,337:488
6 Wolf J P, Chillik C F, Irskovitz J, et al. Transplacental passage of a progesterone antagonist in monkeys. Am J Obstet Gynecol, 1988,159:238
7 Frydman R, Tayior S, Ulmann A. Transplacental passage of mifepristone. Lancet, 1985,2:1019
收稿日期:1998-07-16, 百拇医药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99011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引产中能获得很好的效果[1]。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达100%,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达93%。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了解晚孕期产妇服用米非司酮前后血浆及脐血中药物质量浓度(简称血药浓度)的变化以及雌、孕激素浓度的变化,以探讨米非司酮的引产动因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997年1月至10月在天坛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初产妇共46例,年龄21~33岁,平均25.35岁。妊娠38~41周。单胎、头位、有引产指征。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头盆不称,无胎儿宫内窘迫及使用前列腺素制剂禁忌者。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
, http://www.100md.com
服药组用药方法[2]:米非司酮100 mg,每日1次,连用2 d,空腹服用,共200 mg。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从100 μg开始,观察宫缩发动情况及胎儿宫内安危。宫缩未发动者隔2~6 h再加服100 μg。最大剂量用到400 μg。
用药组及对照组均于用药前、产程中活跃期(宫口开大3~4 cm时)各抽取肘静脉血3 mL,分娩后立即取脐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置于-20 ℃冻存,集中检测。
米非司酮和雌、孕激素的测定方法[3]:米非司酮用HPLC法:Waters 510 HPLC;Waters 484 UV检测器;色谱柱:46 mm×250 mm,10 μm ODS/YWG;流动相:V(甲醇)∶V(乙腈)∶V(水)=42∶28∶20,pH 4.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2 nm;进样量25 μL。
雌二醇和孕酮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采用天津德普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药盒。批内误差<10%,批间误差<12%。
, 百拇医药
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方法。
2 结果
服药组、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体质量及孕周等比较无差异,可比性良好。
血中米非司酮血药浓度的变化:2组产妇未服药时静脉血中米非司酮血药浓度为(106±44) μg/L。服药组和对照组活跃期静脉血药浓度分别为(1 116±343) μg/L和(112±51) μg/L;脐血中血药浓度分别为(436±161) μg/L和(35±20) μg/L。2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未服用米非司酮,但体内含有少量的内源性米非司酮。其质量浓度在产程前及产后无明显变化(P>0.05)。
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的变化:用药组活跃期c(E2)明显较用药前上升,而c(P)则显著下降,c(E2)/c(P)比值明显升高(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服药组用药前与活跃期E2和P的变化 分期
c(E2)
c(P)
c(E2)/c(P)
μmol/L
用药前
54.95±20.30
1 039.77±483.35
0.066±0.041
活跃期
85.43±54.17
, 百拇医药
673.30±304.29
0.157±0.137
P
<0.01
<0.001
<0.001
*n=23
3 讨论
人类分娩动因的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已认识到对分娩发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4]。本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很可能是引起c(E2)/c(P)比值增高的原因之一。
米非司酮是一种P受体竞争拮抗剂,是在受体水平显示抗孕酮、抗皮质激素作用的合成甾体化合物,本实验中服药组孕妇体内米非司酮的质量浓度升高后,同时出现E2浓度明显升高,P浓度显著下降,证实了米非司酮对抗内源性孕酮的作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的作用,已被很多临床观察及宫颈组织学的研究所证实[5]。
, http://www.100md.com
本实验显示对照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内就含有少量的内源性米非司酮,其质量浓度在产程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内源性米非司酮不是诱发宫缩的主要原因,但可能是一种潜在因素。服药组外源性米非司酮的摄入使其活跃期静脉血中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此结果与服药组引产前后临床指征变化显著,引产成功率高相一致。说明米非司酮对妊娠晚期引产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
米非司酮可使宫颈组织的胶原纤维发生降解,促进宫颈成熟扩张。加之其可使孕妇血中c(E2)/c(P)比值增高,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再配伍前列腺素的使用增加了子宫肌层间隙连接数目的增多和大小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与分娩有关的连锁反应至分娩启动。
米非司酮对新生儿的安全性:服药组脐血中米非司酮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在代谢中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此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6,7]。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李隆敏,高婉丽,陈淑平.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11:681
2 贺昌海.米非司酮人体药代动力学.中国计划生育杂志,1993,6:374
3 张国庆,叶智厚,石永恩,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血中RU486及其代谢产物.生殖与避孕,1991,11(1):26
4 潘明明,张振钧.分娩动因研究的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75
5 Frydman R, Baton C, Lelaidierc, et al. Mifepristone for induction of labour. Lancet, 1991,337:488
6 Wolf J P, Chillik C F, Irskovitz J, et al. Transplacental passage of a progesterone antagonist in monkeys. Am J Obstet Gynecol, 1988,159:238
7 Frydman R, Tayior S, Ulmann A. Transplacental passage of mifepristone. Lancet, 1985,2:1019
收稿日期:1998-07-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