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张慕洁 林一清
单位: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200135
关键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990336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e,ICU)原称加强医疗病房, 现在 习惯上简称ICU。一是目前中国大中型医院都已设置了不同规模和功能的ICU,ICU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下治疗危重症的专业科室。二是医疗仪器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监护功能得到强化的高科技成果体现。ICU设在病区局部一个医护力量极度加强的区域,对生命垂危的重症病人进行密切监护和强化治疗,使病人重要的生命指征得以提携和稳定,从而赢得抢救治疗的宝贵时机。
1 ICU建立和运转的必备条件
ICU是一个仪器装备、人员配备非常特殊的科室,ICU代表着医院的最高综合抢救能力和护理水平,临床上多脏器衰竭、多发性损伤的抢救,基本都在ICU内完成。能够维护发展的ICU通常需有下列必备条件:(1)一个极有权威的ICU主任,通常由医疗业务院长兼任,在大抢救中体现出组织协调作用。(2)一个工作热情高、事业性强的执行主任,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学科带头人。(3)一群由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模式或综合ICU学科模式过渡的医护人员,常由通晓外语,熟知各类仪器的设备和急救最新信息、操作原理的年轻医务人员构成。(4)有对ICU特殊的运营和学科发展倾斜政策。
, 百拇医药
ICU仪器配备上一般应具备完整的急救设备及ICU必备的心功能多参数监护仪、新生儿胎儿监护仪、血气监测仪、中心监护系统等,有条件的可配备手术室常用监护装置。
已建立ICU的医院,特别是建立了集中型ICU的医院,应尽可能配备较强的直属医院领导的急救科。让危重病人有一个快速通道或称绿色通道,急救科→专科→手术室→监护中心→专科康复治疗。这样既保证重症监护中心的特色和威力,同时也使监护中心有了一个源源不断的病源。一般来说,急救科直接给重症监护病区输送病人,由于赢得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所以治疗效果往往优于其它病人,较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ICU的几种类型比较
目前ICU由组织形式分散型和集中型二类组成。分散型ICU设在各个专科病区,因此也称专科型ICU。专科管理的ICU其实就是专科的系统技术和发展,分散专科型ICU的长处是监护仪设在各科内,专科医生和护士近在咫只,随时呼应。由于专科医生的特殊专业结构,所以对专科病人的病情变化了解更及时,病人的监控能力更强,从而使抢救成功率和疾病控制力能稳定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分散专科型ICU现在越分越细。如心血管内科ICU,称CCU、呼吸内科的ICU称RCU、新生儿的NCU、心胸科的TCU、肿瘤科CICU……等。现在甚至分离出免疫ICU、血液ICU等。相对来讲分散专科类型ICU越多,医院的经营成本就越高,人力资源使用率加大,设备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目前的一般医院因受经济规律的制约,采用分散的ICU形式有一定的难度。
, 百拇医药
集中型ICU目前又称为综合型ICU,或并称集中综合ICU。这种形式更体现针对危重症病的对象,对其生命重要体征的维持和抢救,更易经验积累,同时还可以带动急救医学和推动其他专科医学的发展,提高综合抢救的成功率。集中综合型的收治对象,是有生命危象,但仍有好转希望的危重病人,如高危术后(或高危术前24小时监测),各类中毒,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心率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发性损伤和多功能脏器衰竭等。集中综合型ICU由全院抽调医护人员独立建科,集中培训,因此整体素质较高,集中综合型ICU人员由于频频使用各种机器熟练程度高,集中抢救优势明显。但集中综合型,ICU一定要有强大的协调功能和支配权威支撑,这样才能将仪器设备床位使用率处于一个良性运转状态之中。分散专科型ICU收治对象,即本专科重症病人,病种局限,分散专科型ICU除了心脏、血压监护仪之外,常缺乏较高级的多参数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系统,对其他的血气分析系统配备就更难于保证。分散专科型ICU远期发展前景难测。分散专科型ICU一般很难作仪器的两度更新,因为使用期间较难收回成本。如果分散专科型ICU具有极好的仪器使用率,那么这个ICU学科带头人必然能够领导一个全院性的集中综合型ICU。
, 百拇医药
当然,目前设置集中综合型ICU有一定难度,因为其所需的周转条件要求较高,如对学科带头人要求求有一定的造诣,学术水平高,在整个医院要求有一个很好的学术氛围环境和一个既能独立运作并能指挥协调各方能力真正是全力支持的医务部门。除此之外,尚有一类称为流动重症监护室(MICU),专职医护人员携带监护、复苏设备,在急救车内应召,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3 ICU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上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并积极向包括重症监护病房的抢救医学领域渗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资料分析中的应用,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标志。
ICU发展极有可能在短期内有下列突破:
(1)智能报警 目前医院通常以心电、血压、呼吸、体温、气体分压等各类功能的监护仪作为病人不间断监测的重要手段。这类多功能的监护仪在危重症抢救或疑难杂症观察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先人工血压测量、心电图记录、体温测量或气体分压检验,使病人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并在诊断上、药物使用后的监测上都为医疗工作提高了准确性和有效率。因此,多功能监测系统具有广泛的前景,但由于这类设备价格昂贵,故只能有一些大中型医院普及。必须指出,监护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套监测仪通常只能供值班医生观察,大多数监护仪只能反映即时的动态信息,绝大部分监护仪之间不能远距离交流信息等,监护系统的监测效价还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价值、对医疗保障的要求日益增高,人们要求医院不仅要准确地检查出疾病的部位、性质,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要求在住院期间尽可能得到随时的监测,从而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尤其是重症病人,术前、术后病人。在医疗中,客观上也要求在监护仪监测过程中,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使信息可以回顾、追踪,并可提示、警告,远距离交流、会诊等,要求对现有监护系统的各项指标的性能拓展,使其监护信息网络化、智能化,从而有利于进行动态化分析研究。目前,只要医院有一套覆盖面较广的计算机网络,即可与监护仪相连自动对病人生命体征信息发生恶化的症状进行报警,提示医护人员迅速到场,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已经开始运用三级报警系统来监控ICU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有效的提高了ICU病人的安全系数,计算机控制的ICU智能报警将是进入21世纪后最为普遍的重危医学装备。届时监护仪所反映的病人危象信号传至中央观察站,即使医护人员离开病区,仍可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逐级警报呼叫,提示医务人员紧急到位和迅速救援,使医院管理进入高一层次的应激状态,达到人与仪器完美的结合。(2)异地监测 监护仪监测系统进入计算机网络后,至少可能有三种优点:任意时间范围的监测信息可以储存,并可随时取出分析,提高了监护仪及其技术的利用效价。某一时间范围信息和另一时间范围内相同信息可以动态比较,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某一处监护和另一处监护仪信息可以互相传输查阅,专家可以利用家中电脑遥控ICU某一病人即时动态信息和预定范围内信息回顾。医院科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甚至国内与国外间监护状态下的病人信息都可能即时传递和会诊,克服了远距离交流障碍。今后一个高级别ICU不仅本身负担众多的监护仪,还可连系更多的异地监测系统,使专家的学术水平在高科技设备依托下大大延伸发展。国外ICU之间通过远程分布交互式系统远程医疗应用(TARDIS)进行交流,称之为:除了触摸病人之外,我们能够做所有的事情。(3)远程会诊 监护仪系统是ICU医护人员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疗监测系统进入医院计算机系统后实行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更进一步丰富“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的内涵。大量危重病人、疑难病人的生理、病理参数导入,并被预先设置的程序归类后,使临床资料完整、准确,不仅大大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而且更有利于临床科研和教学。
医疗监测信息网络化,不仅使值班医生可随时动态地、系统地观察病人各类参数变化,亦可随时进行远距离专家会诊,缩短了诊断和治疗时间,给病人更大安全保障。再者,CT、核磁共振、ECT、超声波、内窥镜等各类检验仪器网络化后直接相接,诊断、检测结果的图像和数据即刻储存、传输至不同距离地按需显示,结合ICU监护系统综合信息,远程会诊中及时调整各类诊疗方案,救死扶伤,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这是ICU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
1999-03-06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200135
关键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990336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e,ICU)原称加强医疗病房, 现在 习惯上简称ICU。一是目前中国大中型医院都已设置了不同规模和功能的ICU,ICU是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下治疗危重症的专业科室。二是医疗仪器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监护功能得到强化的高科技成果体现。ICU设在病区局部一个医护力量极度加强的区域,对生命垂危的重症病人进行密切监护和强化治疗,使病人重要的生命指征得以提携和稳定,从而赢得抢救治疗的宝贵时机。
1 ICU建立和运转的必备条件
ICU是一个仪器装备、人员配备非常特殊的科室,ICU代表着医院的最高综合抢救能力和护理水平,临床上多脏器衰竭、多发性损伤的抢救,基本都在ICU内完成。能够维护发展的ICU通常需有下列必备条件:(1)一个极有权威的ICU主任,通常由医疗业务院长兼任,在大抢救中体现出组织协调作用。(2)一个工作热情高、事业性强的执行主任,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学科带头人。(3)一群由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模式或综合ICU学科模式过渡的医护人员,常由通晓外语,熟知各类仪器的设备和急救最新信息、操作原理的年轻医务人员构成。(4)有对ICU特殊的运营和学科发展倾斜政策。
, 百拇医药
ICU仪器配备上一般应具备完整的急救设备及ICU必备的心功能多参数监护仪、新生儿胎儿监护仪、血气监测仪、中心监护系统等,有条件的可配备手术室常用监护装置。
已建立ICU的医院,特别是建立了集中型ICU的医院,应尽可能配备较强的直属医院领导的急救科。让危重病人有一个快速通道或称绿色通道,急救科→专科→手术室→监护中心→专科康复治疗。这样既保证重症监护中心的特色和威力,同时也使监护中心有了一个源源不断的病源。一般来说,急救科直接给重症监护病区输送病人,由于赢得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所以治疗效果往往优于其它病人,较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ICU的几种类型比较
目前ICU由组织形式分散型和集中型二类组成。分散型ICU设在各个专科病区,因此也称专科型ICU。专科管理的ICU其实就是专科的系统技术和发展,分散专科型ICU的长处是监护仪设在各科内,专科医生和护士近在咫只,随时呼应。由于专科医生的特殊专业结构,所以对专科病人的病情变化了解更及时,病人的监控能力更强,从而使抢救成功率和疾病控制力能稳定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分散专科型ICU现在越分越细。如心血管内科ICU,称CCU、呼吸内科的ICU称RCU、新生儿的NCU、心胸科的TCU、肿瘤科CICU……等。现在甚至分离出免疫ICU、血液ICU等。相对来讲分散专科类型ICU越多,医院的经营成本就越高,人力资源使用率加大,设备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目前的一般医院因受经济规律的制约,采用分散的ICU形式有一定的难度。
, 百拇医药
集中型ICU目前又称为综合型ICU,或并称集中综合ICU。这种形式更体现针对危重症病的对象,对其生命重要体征的维持和抢救,更易经验积累,同时还可以带动急救医学和推动其他专科医学的发展,提高综合抢救的成功率。集中综合型的收治对象,是有生命危象,但仍有好转希望的危重病人,如高危术后(或高危术前24小时监测),各类中毒,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心率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发性损伤和多功能脏器衰竭等。集中综合型ICU由全院抽调医护人员独立建科,集中培训,因此整体素质较高,集中综合型ICU人员由于频频使用各种机器熟练程度高,集中抢救优势明显。但集中综合型,ICU一定要有强大的协调功能和支配权威支撑,这样才能将仪器设备床位使用率处于一个良性运转状态之中。分散专科型ICU收治对象,即本专科重症病人,病种局限,分散专科型ICU除了心脏、血压监护仪之外,常缺乏较高级的多参数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系统,对其他的血气分析系统配备就更难于保证。分散专科型ICU远期发展前景难测。分散专科型ICU一般很难作仪器的两度更新,因为使用期间较难收回成本。如果分散专科型ICU具有极好的仪器使用率,那么这个ICU学科带头人必然能够领导一个全院性的集中综合型ICU。
, 百拇医药
当然,目前设置集中综合型ICU有一定难度,因为其所需的周转条件要求较高,如对学科带头人要求求有一定的造诣,学术水平高,在整个医院要求有一个很好的学术氛围环境和一个既能独立运作并能指挥协调各方能力真正是全力支持的医务部门。除此之外,尚有一类称为流动重症监护室(MICU),专职医护人员携带监护、复苏设备,在急救车内应召,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3 ICU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上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并积极向包括重症监护病房的抢救医学领域渗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资料分析中的应用,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标志。
ICU发展极有可能在短期内有下列突破:
(1)智能报警 目前医院通常以心电、血压、呼吸、体温、气体分压等各类功能的监护仪作为病人不间断监测的重要手段。这类多功能的监护仪在危重症抢救或疑难杂症观察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先人工血压测量、心电图记录、体温测量或气体分压检验,使病人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并在诊断上、药物使用后的监测上都为医疗工作提高了准确性和有效率。因此,多功能监测系统具有广泛的前景,但由于这类设备价格昂贵,故只能有一些大中型医院普及。必须指出,监护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套监测仪通常只能供值班医生观察,大多数监护仪只能反映即时的动态信息,绝大部分监护仪之间不能远距离交流信息等,监护系统的监测效价还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价值、对医疗保障的要求日益增高,人们要求医院不仅要准确地检查出疾病的部位、性质,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要求在住院期间尽可能得到随时的监测,从而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尤其是重症病人,术前、术后病人。在医疗中,客观上也要求在监护仪监测过程中,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使信息可以回顾、追踪,并可提示、警告,远距离交流、会诊等,要求对现有监护系统的各项指标的性能拓展,使其监护信息网络化、智能化,从而有利于进行动态化分析研究。目前,只要医院有一套覆盖面较广的计算机网络,即可与监护仪相连自动对病人生命体征信息发生恶化的症状进行报警,提示医护人员迅速到场,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已经开始运用三级报警系统来监控ICU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有效的提高了ICU病人的安全系数,计算机控制的ICU智能报警将是进入21世纪后最为普遍的重危医学装备。届时监护仪所反映的病人危象信号传至中央观察站,即使医护人员离开病区,仍可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逐级警报呼叫,提示医务人员紧急到位和迅速救援,使医院管理进入高一层次的应激状态,达到人与仪器完美的结合。(2)异地监测 监护仪监测系统进入计算机网络后,至少可能有三种优点:任意时间范围的监测信息可以储存,并可随时取出分析,提高了监护仪及其技术的利用效价。某一时间范围信息和另一时间范围内相同信息可以动态比较,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某一处监护和另一处监护仪信息可以互相传输查阅,专家可以利用家中电脑遥控ICU某一病人即时动态信息和预定范围内信息回顾。医院科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甚至国内与国外间监护状态下的病人信息都可能即时传递和会诊,克服了远距离交流障碍。今后一个高级别ICU不仅本身负担众多的监护仪,还可连系更多的异地监测系统,使专家的学术水平在高科技设备依托下大大延伸发展。国外ICU之间通过远程分布交互式系统远程医疗应用(TARDIS)进行交流,称之为:除了触摸病人之外,我们能够做所有的事情。(3)远程会诊 监护仪系统是ICU医护人员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疗监测系统进入医院计算机系统后实行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更进一步丰富“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的内涵。大量危重病人、疑难病人的生理、病理参数导入,并被预先设置的程序归类后,使临床资料完整、准确,不仅大大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而且更有利于临床科研和教学。
医疗监测信息网络化,不仅使值班医生可随时动态地、系统地观察病人各类参数变化,亦可随时进行远距离专家会诊,缩短了诊断和治疗时间,给病人更大安全保障。再者,CT、核磁共振、ECT、超声波、内窥镜等各类检验仪器网络化后直接相接,诊断、检测结果的图像和数据即刻储存、传输至不同距离地按需显示,结合ICU监护系统综合信息,远程会诊中及时调整各类诊疗方案,救死扶伤,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这是ICU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
1999-03-06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