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5382
谈医院感染与护理相关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郭红琴

    单位:海林林业局职工医院 157100

    关键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990356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去医院获得的感染。在十几年的护 理工作中体会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问题及预防如下。

    1 手的污染与预防

    护理人员手在治疗过程中与病人有着广泛、直接的接触。若消毒隔离观念不强,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临床常见一些人对下班时洗手非常重视而为病人作治疗操作前的洗手却被忽视。我院对58名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手进行菌种类调查结果是:多为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甚至在接触病人几小时后仍可检查出病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年12卷特刊号108页报道:在33例真菌性败血病中,有22例是因大量静脉输液中操作不当或手消毒不严引起的。因此在为病人输液、发药,甚至发放病人的衣服时,都要重视手的消毒。若遇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接触,并及时消毒处理。对缺编单位,工作繁忙时无洗手时间这一问题,解决办法可采用0.2%氧乙酸或0.5%碘伏毛巾擦手,并注意指甲缝手指间等细菌密集处的消毒。
, 百拇医药
    2 侵入性操作中尿路感染问题及预防

    由于侵入性操作不当或其它医源性因素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时有发生,而临床最为多见的是尿路感染。其发病与所作的尿路器械操作和留置导尿时间长短有关。因此,预防的重要措施是:严格掌握导尿适应症,不用导尿管替代尿失禁病人的护理。熟练无菌操作,固定好导尿管严防滑动,并注意所连接的尿管、尿瓶的每一个衔接处不被污染,根据病情,及早停止留置导尿,尽可能减少污染机会。

    3 紫外线灯使用中的干扰因素

    紫外线灯是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但常因错误使用而致无效。如:辐射强度不够,复盖面积不足,照射时间过短,有效距离外使用,灯管及灯置内灰尘蔽盖反射作用差,只照物品表面或隔玻璃照射等,使消毒灭菌流于形式。故应对护士加强基本知识的教育,按紫外线灯使用方法去做,并定期检测,便可大幅度提高紫外线灯的灭菌效果。

    4 使用化学消毒剂中影响质量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化学消毒是临床重要的消毒手段。但使用时对一些影响消毒质量的问题,常常忽视。

    4.1 选液不当 应根据不同菌种选择有针对性的消毒剂。 比如洗必泰对结核杆菌和芽胞无杀灭作用,若用它来做结核科的消毒显然是不合适的。故应根据常见病菌的耐药谱科学合理的选用,以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

    4.2 时间不准 很多消毒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杀灭细菌。如:过氧醋酸用于空气消毒,要0.75~1.0%m3加热蒸发,密闭60min才能杀灭细菌,若无时间保障,达不到灭菌效果。中心镊子罐等消毒液应及时更换,否则一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消毒液与空气中CO2结合发生变质而失去消毒作用,故应准确掌握使用时间。

    4.3 浓度不够 有效浓度是灭菌的关键。如:临床常用75%酒精, 使用三天后浓度降至64%,七天后47%,而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在低浓度的酒精中仍能存活,由此看来,临床输液时不及时盖严酒精、碘酒瓶的作法应严格杜绝。

    4.4 污染不防

    在消毒液的使用中,应避免人为的污染现象,如:配制时手不洁,盛液器皿不净,倾倒时瓶口污染,使用时不按无菌操作。不然污染的消毒液会成为媒介而致消毒失败。

    1999-03-21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