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5383
浅谈对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郭宏霞 王凤云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 157011

    关键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990355 病人入院后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受到疾病 的折磨,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生活情绪低落,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呈减弱倾向,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因此,我科自1995年始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理解患者的易激动不稳定情绪

    遇小事易发怒,不满足也激动,护理人员对这种激动应理解,不要认为是无理取闹,以影响护患关系。

    2 针对焦虑和恐惧心理做好理解工作

    焦虑既可能来自患者疾病的诊断,也可能有经济、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过度的焦虚可破坏心理平衡。例如: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恢复。所以护理人员应查明患者的焦虑原因,并进行解释以解除焦虑。病人入院后的恐惧心理,往往是听到同病室的一些不切实际的传说,尤其是大手术的病人、临产的初产妇、严重出血的病人、儿童更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诚挚而富有同情心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安慰、暗示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 因势利导,保护患者自尊心

    病人在接受治疗或诊断检查前,先将治疗的目的、意义、效果、注意事项等告诉患者,并征求病人的意见、尊重和体谅他们,才能取得合作,否则损伤病人的自尊心,引起病人的反感,则对恢复健康不利。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则要求更高,因此,对待他们更应该精心体贴和爱护。

    4 加强沟通,减少患者孤独感

    病人入院后由于人地两生,感到与世隔绝,度日如年,常有孤独感,他们常常把恢复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而医师仅在病房时和他们说几句话,护士打针送药时又极少言谈,这样病人自然会感到孤独,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充分理解患者的这种心理,时时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真情和温暖,能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

    5 耐心细致地作好工作,减少猜疑性

    有的患者对周围事物敏感,怀疑医生不可靠,对此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制订的医疗计划进行交谈,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另外,可以在患者情绪出现变化或产生心理波动时给予开导,因不良情绪对患者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直接影响,从而导致病情复杂化。

    在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文化素质以及职业的高低,在给予他们治疗操作和生活护理上,我们应一视同仁,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有情才能感人,有礼才能尊重,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心备至。有此为基础,护理人员应积极观察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1998-01-16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