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郧阳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563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蒋 毅 张耀行

    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十堰 442700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

    郧阳医学院学报990209中图法分类号 R2-031

    慢性肾衰的治疗主要是延缓肾功能衰竭恶化的进展,尤其在氮质血症期,如果能延缓其向尿毒症进展,则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药肾宝丸(以大黄、黄芪主组方)结合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1],60例病人均符合慢性肾衰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氮质血症期)。60例全部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肾宝丸组(中西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6~70岁,平均46.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高血压肾脏病4例,糖尿病肾病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71岁,平均45.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高血压肾脏病3例,糖尿病肾病2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以优质低蛋白饮食及必要的西医西药对症治疗,中西组是在与对照组相同的饮食及西医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肾宝丸合剂(大黄8g,黄芪12g,当归12g,杜促9g,党参9g,白术9g,熟地12g,山萸肉9g,红花9g,丹参15g)。每日一剂(蜜炼为丸),疗程二个月,在疗程前后均详细询问病情变化,测血肌酐(Cr),非蛋白氮(BUN),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Hb)等。

    1.3 资料统计

    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Scr,BUN,Hb,TP等差异人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临应酬症状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 项目
, 百拇医药
    中西组

    对照组

    观察例数

    改善例数(%)

    观察例数

    改善例数(%)

    精神状况

    30

    28(93.33)*

    30

    20(66.67)

    食欲

, 百拇医药     30

    27(90.00)*

    30

    18(60.00)

    体力

    30

    24(80.00)*

    30

    12(40.00)

    高血压

    30

    25(83.33)*
, 百拇医药
    30

    19(63.33)

    尿量

    24

    20(83.33)*

    23

    6(26.08)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中西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组对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3 两组间治疗前后各项批标
, 百拇医药
    见表2。

    由表2可见,中西组治疗后TP,Hb有所增加,并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Scr,BUN有所降低,并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s,n=30) 各项指标

    中西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Scr(μmol/L)
, 百拇医药
    420.35±100.52

    201.34±41.43*△

    398.67±112.34

    350.41±0.57

    BUN(μmol/L)

    15.62±3.23

    7.47±1.35*△

    14.98±3.56

    12.37±1.68

    TP(g/L)

    47.50±6.50
, 百拇医药
    75.30±4.70*△

    48.60±4.50

    58.50±8.50

    Hb(g/L)

    63.70±5.70

    89.50±7.40*△

    64.50±5.40

    70.40±8.50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 百拇医药
    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病人尚未需透析治疗时,此时予以大黄为主的中药加西医综合治疗,可有一定的疗效,能延缓病人向尿毒症期进展。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衰是脾肾两虚,湿浊内困,兼有血瘀。大黄、黄芪合剂具有脾肾双补、解毒泻浊兼活血化瘀之功效,正是针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治疗,符合慢性肾衰的治法。近十年国内对大黄或大黄提取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了广泛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肯定了其疗效。该药可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且从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2]黄芪等中药也有不同程度改善肾功能不全的作用[3]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的疗效可能与下列几个现代医学基础理论有关:(1)中药大黄的泻下、保护残余肾功能作用[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可能通过下述作用:①抑制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②减轻肾受损后的代偿性肥大,抑制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③能纠正肾衰时的脂质紊乱;④能供给一些必需的氨基酸[5]。(2)方剂中健脾益气药黄芪、党参等有改善消化功能,提高食欲[6]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7]。通过消化吸收的增加,体内蛋白合成增加,从而使患者的体力增强。(3)黄芪或黄芪与辅酶Q10配伍均可缓解部分肾切除法引起的大鼠轻、中度肾衰,使大鼠尿素氮、肌酐及菊糖清除率有明显好转[8]。以黄芪为主药的益肾降脂汤对腺嘌呤引起的大鼠慢性肾衰有治疗作用,可减少其尿蛋白排出和改善其肾功能[9]。据研究,慢性肾衰患者血中微量元素硒(Se)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减少,缺硒主要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相关,其发病机理可能是活性氧自由基介导所引起的肾损害,缺硒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非免疫因素参与肾脏的发病或加重其肾损害[10]。因硒是若干抗氧化酶类自由基清除剂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和硒蛋白—P(Se—P)等的必需组分,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害的功能。而黄芪含有较高浓度的硒[11],推想此可能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之一。(4)方剂中黄芪、杜促等均有改善心肌供氧、降低外周血压的作用[12,13],可能是患者高血压症状得到较好控制的原因。(5)方剂中活血化瘀药丹参、红花等有改善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14],可使尿量增加,从而加强了体内毒素的排泄。(6)方中大多为数中药均有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增强体质,抵御外界感染。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31~134

    2 叶任高.大黄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07

    3 蒋季杰.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中华肾病杂志,1994,10:174

    4 杨俊伟,黎磊石.大黄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实验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68

    5 叶任高,沈清瑞,余学清.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62

    6 颜正华.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00
, http://www.100md.com
    7 金一平,吴轰,方建珍等.慢性肾衰贫血及保元汤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277

    8 李丽英,王海燕,董芪.当归对肝脏和脏功能的保护作用.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373

    9 周建燮,刘锐,杨世兴.益肾降脂汤对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36

    10 徐刚,鄢巨振,王当金等.肾脏病患者血与尿硒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387~388

    11 刘星揩,喻正坤.黄芪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上海医药,1995,9(2):72

    12 雷正一,王硕仁.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443

    13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443

    14 陈以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论治.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248

    (1999-03-20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