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5686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张建辉 赵保平 李黎 姜丽华

    单位: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郑州 450052

    关键词: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气管内插管▲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000128 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已广泛用于临床,现将作者对该方法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手术患儿60例,年龄5月~9岁(平均2.7岁),体重6~25 kg(平均11.7 kg),其中先天性巨结肠25例,腹会阴肛门成形25例,泌尿系手术1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单次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Ⅱ组,单次硬膜外阻滞。

    1.2 麻醉方法 2组术前药为:≥2岁给予哌口 替啶、异丙嗪(均为1 mg.kg-1)及东茛菪碱(0.01 mg.kg-1);<2岁给予异丙嗪(1 mg.kg-1)及阿托品(0.01 mg.kg-1)。Ⅰ组麻醉诱导用药为γ-羟丁酸钠90~100 mg.kg-1、安定0.1~0.2 mg.kg-1、芬太尼1~2μg.kg-1及异丙酚2~2.5 mg.kg-1,气管插管后待自主呼吸稳定选择相应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一次给予体积分数为2%利多卡因加体积分数为0.75%的丁哌卡因及生理盐水混合液0.5 ml.kg-1。Ⅱ组硬膜外阻滞方法及用量同Ⅰ组,术中辅以静脉麻醉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患儿SpO2、 ΔHR、ΔMAP,并做统计学分析。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以术中麻醉平稳、肌松好、术者满意、术终患儿顺利恢复返回房病为优;以麻醉尚平稳、肌松欠佳但能维持手术为中;以麻醉效果差、术中更改麻醉方法为差。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n

    优

    中

    差

    Ⅰ组

    30

    26

    4
, 百拇医药
    0

    Ⅱ组

    30

    19

    6

    5

    2.2 2组术中ΔMAP、ΔHR及SpO2变化 见表2。表2 2组患者术中ΔMAP、ΔHR、SpO2变化

    ΔMAP/kPa

    ΔHR/次/min

    SpO2/%

    Ⅰ组
, http://www.100md.com
    1.80±0.35*

    12.80±2.34**

    97.83±1.80

    Ⅱ组

    3.00±0.60

    17.55±3.61

    97.52±1.77

    *P<0.01;**P<0.05

    3 讨论

    硬膜外神经阻滞是一种不完善的麻醉,如果阻滞不全,既使静脉辅助用药,腹肌仍松弛不佳,影响手术操作,且呼吸管理困难。虽然小儿硬膜外腔有丰富的脂肪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局麻药液易于扩散,且小儿脊神经细、鞘膜薄[1],但Ⅱ组中仍有16.7%的患儿麻醉效果差,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最终又复合全麻。
, 百拇医药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气管内插管,可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手术部位镇痛和肌松,并明显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2]。Ⅰ组患儿MAP、HR变化值明显低于Ⅱ组,而且静脉给药次数较少,麻醉管理简单,免去了多次重复静脉给药导致的机体反应,保证手术在平稳的麻醉下完成。Ⅰ组患儿均于术终2 min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安全回房。

    总之,单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使麻醉过程平稳,麻醉管理简单,是一种合理的小儿麻醉方法。■

    作者简介:张建辉,女,32岁,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1]金熊元.小儿麻醉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8

    [2]林桂芳.应激反应的调节与控制.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7:447

    (1999-03-29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