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89例因素探讨
作者:孙文娟 杨雪梅 沈照波
单位:孙文娟 杨雪梅(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郑州 450003);沈照波(郑州市儿童医院内科 郑州 450003)
关键词:热性惊厥;预后;因素探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000135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该病的预后,特别是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是否造成脑损伤或影响智力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现将1985~1999年期间所见的89例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的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资料筛选 ①病史中有过2次以上热性惊厥发作。②热性惊厥发作后6个月至6 a期间发生2次以上无热惊厥发作。③多数病例脑电图异常。④未服用抗惊厥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1.2 首次发病年龄与性别 年龄0.8~岁20例,4~岁42例,7~岁24例,9~10岁3例 其中1岁以内发病者以后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15例,6例转为癫痫。男55例,女34例,男∶女为1.6∶1。
1.3 发作时体温及持续时间 首次发作体温38~39 ℃ 19例,体温39.1~40 ℃ 62例,体温40.1 ℃以上8例。发作持续时间:持续1~min者63例(70.7%),持续7~min者16例(17.9%),持续10 min以上者10例(11.2%)。
1.4 出现低热或无热惊厥时间 1 a以内39例,1~a 22例,3~a 16例,5~a 8例,7 a以上4例,3 a以内61例,占68.5%。
1.5 复发情况 复发3次以下者18例,3~5次者48例,6~10次者14例,10次以上者9例。其中复发5次以上者占25.8%。以首次发作呈复杂型表现(指局限性发作,超过10 min的延长发作,以及24 h内2次或2次以上的丛集式发作)者复发率高。
, 百拇医药
1.6 围生期异常 新生儿窒息,早产,胎位异常,产伤,羊膜早破等共18例,占20.2%。
1.7 家族史 家族成员中有惊厥或高热惊厥史者29例,占32.6%,一级亲属中有高热惊厥史者12例,占13.4%。
1.8 脑电图及CT检查 脑电图检查62例,可见异常放电者28例,高幅慢波增多19例,轻度异常7例,正常范围8例。脑CT检查26例,无明显异常者15例,3例呈现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沟、脑裂增宽等脑萎缩表现,1例可见局限性脑软化灶。
2 讨论
首次高热惊厥后,约有30%~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其中一半会有1次以上的多次发作。75%的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 a内,90%在2 a内[1]。小儿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的发生率大约2%~6%[2]。其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1985年由Knudsen[3]提出的5项危险因素(按强度排序)是:①首次发作年龄≤15个月;②一级亲属中有癫痫患者;③一级亲属中有高热惊厥史;④日托儿童;⑤首次发作呈复杂型表现者。有以上1~2项者,在18个月内复发机率为25%~50%,具有3项者为75%~100%,而无任何危险因素者为<10%。从本组资料观察:首发年龄在1岁以内,反复发作5次以上,发作时体温38.4 ℃以下,发作持续时间10 min以上,发作前已有神经-精神方面异常。围生期异常(如产伤、窒息等),阳性家族史、脑电图异常(棘-慢综合波发放或高幅慢波明显增多)等。存在上述因素者由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百拇医药
关于低热或无热惊厥是否继发癫痫,影响智力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众多资料表明[4,5],继发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是:①首次高热惊厥前已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②复杂型高热惊厥;③一级亲属中有癫痫史。本组资料中有6例转变为癫痫,探讨其发生因素与上述吻合。因此对癫痫的预防,应着手于高热惊厥的治疗,阻止其转变为低热或无热惊厥,降低癫痫的发生率。■
作者简介:孙文娟,女,44岁,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内科常见及多发病
参考文献:
[1]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1
[2]钟炎皋.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有关因素(附120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杂志,1989,4(5):245
, 百拇医药
[3]Knudsen FU.Febrile seizures-treatment and outcome.Brain & Development,1996,18(6):438
[4]Fukuyama Y,Seki T,Ohtsuka C.Practical guidlines for phys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febrile seizure.Brain & Development,1996,18(6):479
[5]Berkovic SF, Scheffer IE.Febrile seizures:genetics and relationship to other epilepsy syndromes.Curr Opin Neuro,1998,11(2):129
(1999-03-16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孙文娟 杨雪梅(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郑州 450003);沈照波(郑州市儿童医院内科 郑州 450003)
关键词:热性惊厥;预后;因素探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000135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该病的预后,特别是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是否造成脑损伤或影响智力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现将1985~1999年期间所见的89例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的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资料筛选 ①病史中有过2次以上热性惊厥发作。②热性惊厥发作后6个月至6 a期间发生2次以上无热惊厥发作。③多数病例脑电图异常。④未服用抗惊厥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1.2 首次发病年龄与性别 年龄0.8~岁20例,4~岁42例,7~岁24例,9~10岁3例 其中1岁以内发病者以后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15例,6例转为癫痫。男55例,女34例,男∶女为1.6∶1。
1.3 发作时体温及持续时间 首次发作体温38~39 ℃ 19例,体温39.1~40 ℃ 62例,体温40.1 ℃以上8例。发作持续时间:持续1~min者63例(70.7%),持续7~min者16例(17.9%),持续10 min以上者10例(11.2%)。
1.4 出现低热或无热惊厥时间 1 a以内39例,1~a 22例,3~a 16例,5~a 8例,7 a以上4例,3 a以内61例,占68.5%。
1.5 复发情况 复发3次以下者18例,3~5次者48例,6~10次者14例,10次以上者9例。其中复发5次以上者占25.8%。以首次发作呈复杂型表现(指局限性发作,超过10 min的延长发作,以及24 h内2次或2次以上的丛集式发作)者复发率高。
, 百拇医药
1.6 围生期异常 新生儿窒息,早产,胎位异常,产伤,羊膜早破等共18例,占20.2%。
1.7 家族史 家族成员中有惊厥或高热惊厥史者29例,占32.6%,一级亲属中有高热惊厥史者12例,占13.4%。
1.8 脑电图及CT检查 脑电图检查62例,可见异常放电者28例,高幅慢波增多19例,轻度异常7例,正常范围8例。脑CT检查26例,无明显异常者15例,3例呈现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沟、脑裂增宽等脑萎缩表现,1例可见局限性脑软化灶。
2 讨论
首次高热惊厥后,约有30%~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其中一半会有1次以上的多次发作。75%的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 a内,90%在2 a内[1]。小儿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的发生率大约2%~6%[2]。其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1985年由Knudsen[3]提出的5项危险因素(按强度排序)是:①首次发作年龄≤15个月;②一级亲属中有癫痫患者;③一级亲属中有高热惊厥史;④日托儿童;⑤首次发作呈复杂型表现者。有以上1~2项者,在18个月内复发机率为25%~50%,具有3项者为75%~100%,而无任何危险因素者为<10%。从本组资料观察:首发年龄在1岁以内,反复发作5次以上,发作时体温38.4 ℃以下,发作持续时间10 min以上,发作前已有神经-精神方面异常。围生期异常(如产伤、窒息等),阳性家族史、脑电图异常(棘-慢综合波发放或高幅慢波明显增多)等。存在上述因素者由高热惊厥转为低热或无热惊厥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百拇医药
关于低热或无热惊厥是否继发癫痫,影响智力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众多资料表明[4,5],继发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是:①首次高热惊厥前已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②复杂型高热惊厥;③一级亲属中有癫痫史。本组资料中有6例转变为癫痫,探讨其发生因素与上述吻合。因此对癫痫的预防,应着手于高热惊厥的治疗,阻止其转变为低热或无热惊厥,降低癫痫的发生率。■
作者简介:孙文娟,女,44岁,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内科常见及多发病
参考文献:
[1]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1
[2]钟炎皋.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有关因素(附120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杂志,1989,4(5):245
, 百拇医药
[3]Knudsen FU.Febrile seizures-treatment and outcome.Brain & Development,1996,18(6):438
[4]Fukuyama Y,Seki T,Ohtsuka C.Practical guidlines for phys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febrile seizure.Brain & Development,1996,18(6):479
[5]Berkovic SF, Scheffer IE.Febrile seizures:genetics and relationship to other epilepsy syndromes.Curr Opin Neuro,1998,11(2):129
(1999-03-16收稿), http://www.100md.com